1991年7月,从西安公路学院走出一位个头不高、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年轻人。怀揣着对公路事业和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他来到城固公路管理段从事公路养护,自此便与公路结下不解情缘。他就是郭庆利。
刻苦学习 创新提高
“活到老、学到老”,这是郭庆利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初出茅庐的他,非常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从政策理论水平到实践能力,从专业素养到业务技能,都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的不断积累使他迅速成为全市公路养护的行家里手。在担任汉中公路局干线公路养护科负责人后,通过多年刻苦钻研,他率先在全省提出了公路养护“路容路貌天天一个样”的作业标准,积极推广精细化养护、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理念,全力推进养护管理示范路建设,倾力打造“与绿色同行、与文明相伴”的汉中公路品牌,极大提高了公路养护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
精细管理 服务社会
如今,当您驱车行驶在汉中一条条“畅、洁、绿、美、安”的国省干线公路时,安全舒适的驾乘感受令人陶醉,沿途秀美的风景令人目不暇接,这些蜿蜒悠长的公路凝聚着养路人的心血和智慧。作为公路养护战线的排头兵,郭庆利常年以路为家,顶严寒、冒酷暑,足迹遍布全市千余公里干线公路。现场掌握路况信息,科学制定养护方案,狠抓及时性、预防性、规范性养护管理,加大公路路况巡查力度,树立养路与养桥涵并重意识,实行路基路面与沿线设施同步养护,把好公路养护的第一道防线。
他十分重视推广应用养护新技术和新工艺,牢固树立了全寿命周期养护成本理念,运用沥青同步撒、沥青路面灌缝、沥青存储加温“罐中罐”等节能改造技术,有效解决了及时修补、夜间抢修、突击施工、冬季除雪等突出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养护科技含量、工作效率和工艺效果。通过多年努力,干线公路完成年均优良路率87.58%,优良里程922.47公里,充分发挥了公路方便群众出行和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抗震救灾 勇于担当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职责敏感使郭庆利立即有了种种担心:公路、桥梁受损没有?道路交通是否畅通?公路职工有无伤亡?在局里紧急部署抗震工作后,他立即带队奔赴各县区全线察看灾情,尤其针对沿线危桥险路、高墩大跨桥梁、长大隧道、高危边坡、临江临河线等一些重点路段认真进行排查。排查中,他发现城固旧汉江大桥震后防撞栏等多处产生裂缝、汉中汉江新桥出现裂缝、拱起的情况,他果断向公路局做出暂时交通管制、限载通行的建议。在建议被采纳后他又迅速调集人员对两座大桥进行抢修,连夜初步确定了抢险保畅方案。13日凌晨1点他又奔赴西乡安排抢险工作……在全力抗震救灾的日子里,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他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冲锋在前的身影,他与职工同吃、同住,经常加班到深夜到3、4点,灾后十多天都是在车上凑合着打个盹。正是这种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对公路事业的无限热忱,他们迅速抢通了运输救灾人员和救灾物资的“生命线”,为最终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心系群众 甘于奉献
郭庆利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虚心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常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了多次捐款捐物活动。5.12地震后,他积极缴纳特殊“党费”并向灾区捐款,当他了解到单位为职工准备的救灾帐篷数量不足时,就马上让出自己的帐篷给其他同志,还开玩笑说“反正我总在车上过夜,也用不上”。2009年,局职工子弟、14岁女孩章琼芳身患白血病,因无钱医治陷入困境,他得知后迅速向女孩捐献了一份爱心。今年青海玉树地震,他又带头向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身边的同事都称赞他是个热心人。
严于律己 清正廉洁
政治上干净、生活上干净和作风上干净是郭庆利规范自身言行的标准。在公路养护施工大量资金运作中,他坚决依法办事,不以权谋私、滥用职权。正是由于郭庆利工作踏实认真、作风过硬、表现优异、成绩突出,他先后被授予陕西省公路系统“八.五”、“九.五”科技先进工作者,佛坪“6.9”抗洪救灾先进个人,汉中市第十二届“十大杰出青年,汉中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抢抓新一轮公路交通发展机遇,努力实现全省“保六争五”迎国检目标的过程中,他还在不断超越自我,在不懈的追求中燃烧激情,在发展现代交通、奉献一流服务的道路上,矢志不移,一如既往地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