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期 第91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0-10-19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第四版 < 上一版   
曾经的“乡愁”
新闻作者:文 / 谢仕红
    我心中萦萦绕绕,挥之不去的“乡愁”;曾经是从省城到商州,那不得不翻越的秦岭山中的路。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记忆中,因为路不好,爷爷奶奶从没有走出过大山。我的童年,爷爷不仅教会了我《百家姓》、《三字经》,还教会了我许多的诗。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首余光中的《乡愁》。从牙牙学语到步入小学,我曾无数遍地浅吟或低唱,尽管不了解其中的深意,却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
    那时候最大的快乐,是爷爷厚厚的老花镜里关爱的眼神,是爷爷手中毫不留情的戒尺打下的疼痛,是我在人前朗朗背诵时爷爷骄傲且欣慰的笑声,是我那一件件被奶奶洗得干净而清香的衣服,是我每次回家简单却热乎的饭菜,是我每晚临睡前奶奶娓娓动听的故事……数不完孩提的点点滴滴,念不完爷爷奶奶的脉脉温情,我记忆最深刻的地方――商州,却因为我的求学之路而离开了那里。
    走出大山,是千千万万山的子民们世世代代的愿望。而想平坦快捷的走出大山,有何其难啊!十几年前从商州到西安要翻越险峻的秦岭大山。平常天气好的时候,要四五个小时的车程。冬天,要是遇上大雪封山,蜿蜒的山路上就缀满了各色的汽车和人影。司机都会在进山时给车轮带上防滑铁链,人们无一不诅咒这该死的天气,这该死的路。附近村落的大人、小孩们,这时就提着热水瓶和泡面,以及鸡蛋、火腿、面包之类的东西,天价叫卖着,但也总被哄抢一空。这也算是这条路带给附近村民的唯一好处,虽然算不上带动经济的发展,但在山民们看来,,已经是一笔不少的收入。有时候,早上坐上回家的大巴,到深夜十一二点才回到爷爷奶奶家。运气不好的时候,比如说遭遇了洪水、滑坡、雪阻和事故,狭窄的公路,车堵成了一锅粥,就不不得留在大山里面过夜。而我,在紧张的课业压力下,每年只有春节那寥寥可数的几天假日,得以与爷爷奶奶团聚。
    我读高中的时候,麻街岭隧道贯通了!回家的路程缩短到三个小时。蓝田至小商塬公路修成后,商州有了开发区,街道拓宽了,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引来不少外地商户来投资。金丝大峡谷旅游景点的开发,更进一步加强了西安和商州的经济联系。很多旅游团体或者自驾游者往往能朝至晚归,在秦岭大山里尽情地呼吸新鲜的空气,饱尝健康可口的农家饭菜,余味无限。我也可以在学校每月的休假时,回去探望二老。
    前年,西商高速通车的第二天,爷爷一大早就给我打了电话,说奶奶给我炖着鸡汤,还要做我最爱吃的糖醋排骨呢,让我赶快回来……
    宽阔平坦的路上,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车一路奔驰。一个多小时我就到家了!推开院门不等叫声爷爷奶奶,我闻到了山里土鸡的肉香……
    晚上回来,我在博客上窜改了余老的著作:“小时候,乡愁是一座高高的大山 / 我在这边,爷爷奶奶在那边 / 而现在,曾经的乡愁变成了穿越贫困,激扬文明的大道 / 我在这头,爷爷奶奶在那头……”
                                                    (作者供职于省公路勘察设计院)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