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多次走过秦岭,脑海总盘桓着一个问号。
这横亘东西、绵延千多公里的大岳,这脉起昆仑、尾衔嵩岳的高山,居然能划出南方北方两大流域,北亚热带与暖温带两大气候带,孕育了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两大文化,古北界和东洋界两大动物区系,可是,它怎的就不能阻挡中华民族的交流与统一,不能隔绝华夏文明的传播与融合?
仲秋时节,我走过川流不息的西商高速和蓝小公路,又走上有些冷清但不时还有车辆穿过的101省道,伫立于秦岭分水岭上,望不断苍山逶迤,看不尽秋色斑斓,任长江的风,黄河的云,在耳边厮磨,眼前缭乱,思绪随了路上南来北去的车在飞,心下忽有所悟,能让秦岭南北人物交流声气相通的,不就是这蜿蜒的路么!
由远及近,自东而西,从千年前的武关、子午、傥骆、褒斜、陈仓诸古道,到近百年来的312、210、周城、姜眉、宝汉公路,再到当今西商、商界、商漫、西康、西汉、汉宁高速公路,还有在建的西商二通道、十天、安川与宝汉高速公路,交织着,重叠着,沧桑着,蓬勃着,穿越千山万水,衔接往昔当今,承载着历史前行的轨轮。
秦岭的路,让人们能够穿越这充塞天地的屏障,将眼光投向广大,将脚步迈向阔远,让一切流动在更大的空间,以更快的速度,交流、碰撞、扬弃与融合。即使在互联网与电讯等现代传播网络发达的今天,也不能少缺了这挽山带水的秦岭大路!
我惊叹秦岭的雄奇险峻,更惊奇这山路的厚重博大!
(二)
秦岭路是开放融合路。
高高隆起于华夏版图中央的秦岭,陡峻的山势,巍峨的高峰,湍急的河流,幽深的峡谷,曾经令人望而却步。自古及今,人们一直进行着攀过这高山的探索。
原始的秦岭道路,自殷商发现利用、战国秦汉开辟,到隋唐整治发展,伴随那一路挞伐不休的,是关山阻障的破除,秦岭胸襟的敞开,南北交流的加速。斧凿于悬崖危岩的石道上,不仅是谷物财赋的源源传输接济,更是周人南下、巴民北上和官员赴任、学子赴考、罪人流放、民众迁徙的频繁往来。随着岁月交替而演绎着的,是秦蜀沟通、民族融合、华夏一统的历史画卷。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界、宝汉公路相继修建,固然有内战与抗战的背景,但却在秦岭出现现代交通方式,并使东西部之间、西部南北之间,人员、经济与文化联系,得以明显加强。
当今秦岭高速公路的开拓,自是西部开发开放的产物。继2006年9月西汉高速建成通车后,国家高速京昆、沪陕、福银、包茂线穿越秦岭的路段,几年间相继开通,并加快向周边延伸,从此秦岭不再是羁滞商旅的代名词,行进秦岭也不再令人“履危心寒”,古人梦想秦岭“敞而安平”、“行者欣然”的交通境界,方得真正实现。
曾经的秦岭古道,在一定意义上成就了周秦汉唐的辉煌;当今的秦岭高速公路,则开创了加速东西部开放交流的新纪元。如一条条蜿蜒山水的飘带,高速公路日夜输送着络绎不绝的人员、物资、商品与技术,交汇着观念、价值、情感、艺术、习俗与信息。
当今秦岭路,南北纵贯,东西横亘,连接的是东部与西部,是西部内陆与沿海,沟通的是黄河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是关天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紧密的是以西安、重庆、成都为主轴的西部新三角,是继珠三角、环渤海、长三角之后未来中国第四个增长极。
(三)
秦岭路是创新进步路。
造物主让秦岭北仰南倾,西高东低,悬崖连绵,山岭重叠。司马迁叹之曰“天下之大阻”!东方朔叹之曰“天下之险”!足以彰明秦岭山脉之险峻,交通开劈之艰难。
从驿道到普通公路,从普通公路到当今全封闭、全立交高速公路,秦岭路的演变,无疑是一部流长而又经典的中华道路演进史。尤其是秦岭高速公路,由一条增加到数条,由四车道发展到六车道,由南北纵贯趋向东西横连,标志秦岭高速公路建设加速创进。昔时古道上的驿传亭邮,湮没于地老天荒,而沿公路一溜儿兴建的服务区、休息区、汽车站、加油站与各类货场,让人与物的流动至为舒便,彰显当今秦岭交通服务的完善与提升。
两千年前,出身寒微的秦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范雎,动议“穴山起栈”,于崖上插木为梁,水中立木为柱,其上铺板为栈,开创连接秦蜀的秦岭栈道,又称栈阁、栈桥,堪称世界古代交通的伟大发明。在曾经栈道连云的深山,如今连绵起数千座公路桥梁。桥型从拱桥、吊桥到梁桥、连续刚构桥与悬索桥,跨径从十几米到上百米,墩高从几米到60多米,如跨谷横江的彩虹,铺架出衔山接水的岭上通途。那是今人的不凡创造。
1900年前,东汉明帝刘庄下诏以“火焚水激”之法,修通褒斜栈道上长15米、高宽各约4米的石门隧洞,开创了世界上最早人工开凿车马隧道的历史。
当石门隧道被褒河水库隐秘40年之后,秦岭山间崛起高速公路隧道群。当今人们用电动风枪、机动运输与机械衬砌法,遇岭凿洞,逢山开隧。规模居世界第二的终南山公路隧道,亚洲第四的包家山公路隧道,创造了复杂地质快速掘进,超大直径深竖井通风,以及完备的监控防灾救援等运营管理技术,将中国高速公路隧道建设水平,提升至领先当今世界的前沿。
我曾迎风伫立褒河一岸,凝望库区波影浩渺,探觅石门隧道身影,深为这古老名隧难见天日而叹惋。我又多次走过秦岭高速公路隧道,在体验瞬间穿越千年屏障的愉悦同时,更为当今建设者能让天堑变通途而叹绝。
(四)
秦岭路是人文诗意路。
在姜眉、周城公路和210、312国道沿线,我曾寻访过驿道遗踪。那被岁月风蚀得依稀可辨的石径上,那残留于f岩之上似还张目的栈窝里,承载了多少朝纲兴替的历史沧桑,又尘封了多少悲欢离合的千古佚闻啊!
当你卸去身心浮躁,沉静了自我,走秦岭荒山野径上,可闻五丁力士开拓石牛道的呐喊,诸葛孔明木牛流马长驱的嘎吱;险关要隘处,可闻“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奇绝诡秘,唐朝三帝弃长安而南奔的车遴马啸;残驿断道间,可闻秦蜀、楚汉、蜀魏攻伐的刀光剑影,宋金、明夏争战的烽火狼烟;月明星稀下,可闻上贡荔枝的驿马星夜急驰长安的蹄声,护运故宫文物的车队艰难驶过秦岭的轰鸣……
秦岭路让文人墨客文思如泉,才情尽茂。或游历、入仕与应举,或奉使、赴任与流贬,走过秦岭的王维、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元稹、杜牧、李商隐等,饱经迂远艰险熬煎,便以诗当歌,对天长叹,或应酬唱和,留下浩如烟海的秦岭行旅诗,成为当今认知秦岭古代交通的重要史料。行岭上古道,仿佛还可闻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杜甫“秦岭愁回马”的感触,贾岛“只堪图画不堪行”的感慨,欧阳詹“蜀客秦人各断肠”的感伤,还有韩愈“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无奈,陆游“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豪迈……
秦岭路成为当今交通文化开发的田苑。古道新路的兴衰变迁,深深吸引了当代作家思考的目光。陈忠实、叶广岑、肖云儒、贾平凹、莫伸、商子雍、商子秦、朱文杰、冷梦、徐剑铭等作家们,以小说、报告文学、散文、随笔和赋、诗、词、联等文学载体,述说秦岭山路的天翻地覆,抒发对秦岭交通沧海桑田的体验感受,成就了璀璨的现代秦岭公路交通文化。西汉高速秦岭服务区的大型群雕,汉宁高速宁强休息区的羌俗雕塑,商漫高速鹘岭服务区的秦风牌楼,则成秦岭高速路上引人的新风景。
厚重的交通文化与沿线独特的旅游景观相映,酿制了秦岭路浓烈而绵长的文韵。
(五)
秦岭路是争战和平路。
秦岭路的形成发展,有战争时期的开拓、破坏与整修,更有和平时期的开发、提高与完善。
秦岭古道和早期公路上,从周秦伐蜀、楚汉相争、蜀魏抗衡、宋金对峙、明夏争战,直到抗战和国内战争,曾经金戈铁马,腥风血雨,历经大小几十次战争的动荡与浩劫。如今,干戈早化为玉帛,烽烟已经荡尽,英雄豪杰也已作古,唯遗下残栈断道,述说曾经的沉浮兴衰。
当今秦岭公路和高速公路上,天地升平,四维安宁,运繁输忙,旅安行畅。尽管还偶有冰雪之阻,时有交通不畅,但不再有战乱之忧,也不再有羁旅之难。
翻开秦岭路历史,不难看出,大凡分裂割据时期,秦岭道路频繁整修又不断破坏,时通时阻,兴废无常;大凡一统升平时期,则戮力扩展提高完善,道畅路通,行旅繁盛。
秦岭路无疑是社会兴衰的见证与缩影。
在山桃花缀满岭坡的3月,我徘徊在西汉秦岭服务区群雕前。那一群石的人物似欲从雕塑里走出来,附我耳说:秦岭路的兴衰更替昭示――华夏地,九九归一,分裂不能长久,最终必然一统;天下事,以和为贵,战争不能持久,最终必要和平!
(六)
秦岭路上日月往复,新旧更替,有无数人事可歌可泣!
曾经古道初开,在火药还未发明,铁器还未大规模使用的条件下,人役、民浮⑿掏胶徒呈γ牵用双手和一身气力,破石开山,火焚水激,凿出崇山峻岭上条条小道。他们付出血汗甚至生命,开创了“凿空”秦岭天堑的壮举。
当今时代,工人、民工、工程师和无数建设者们,用智慧与拼搏,逢山通隧,遇水架桥,克服秦岭复杂地质地理条件影响,战胜塌方、涌水、洪涝与地震挑战,建成一条条现代化通衢。他们的智慧、心血与钢筋水泥凝固在一起,筑成秦岭通道绵亘的身躯。
我去过曾经紧张建设的勉宁、西汉、西商、商界、商漫和宁棋高速,又走过正在建设的十天、宝汉和陕川界高速,那一条路就是一条火热的战线。建设者们修的是脚下的路,书写的是当代交通的人文精神。体验他们历尽寒暑常年野外施工的甘苦,感受他们习惯默默付出与奉献的精神,我心灵得到一次次荡涤和净化。我常常想为他们树碑。
其实,这想法多余。
秦岭路,就是铺架在青山绿水间的一道道丰碑。
那碑上没有文字,却有读不完的路上故事,看不尽的路上风景。
(作者供职于省交通运输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