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期 第921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0-10-29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话说秦岭古道
新闻作者:文 / 李 虎
    莽莽大秦岭,重山千百叠,这是中国南北分界线,山之南北风俗气候截然不同。所谓“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能够打破这种隔绝的是路,是那些穿越秦岭的路。
    路打破了封闭,带来了融合。一路上演精彩故事,秦岭之间的道路为长安这座千年帝都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养分。
 
战略之路
    穿越秦岭的路,以长安为中心,呈辐射状通往中国的南方各地,都是当时交通大动脉。最著名的有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武关道。还有许多其他不同等级道路,像蜘蛛网一样连接在一起。有的已经消失,有的依然残存。让我们穿越历史,探寻秦岭古道,感受交通历史。
    发生在秦岭古道上的往事,我们记忆犹新。那些大事件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国家的统一。刘邦烧绝子午栈道,退守汉中,然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建立大汉王朝。秦惠王石牛粪金,平定巴蜀,修褒斜栈道,阁道千里,通于蜀汉。秦王在武关和楚王会面,囚禁楚王。白起、王翦几度率军征伐楚国,武关道烽烟弥漫。
    诸葛亮的军队六出祁山,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秦岭山路上木牛流马,草木皆兵。忽而褒斜道、忽而陈仓道、忽而阴平道、忽而子午道,搞得司马懿伤透脑筋。
    李自成几度进出武关,转战秦岭,隐迹商洛,最终推翻大明王朝。中国工农红军也曾多次深入秦岭古道,无论是柞水的红岩寺、丹凤的二郎庙、洋县的华阳镇,现在还留有红军的标语,革命之火在武关道、傥骆道上蔓延。
    秦岭就像棋盘中的楚河汉界,秦岭路上,风起云涌,变幻莫测,考验着政治家的气魄和智谋。可以说秦岭的路就是战略之路,英雄之路。
 
古道题诗
    著名国学大师沈尹默晚年曾作《西江月》一词,回忆当年兄弟结伴行经子午道、往返于西安和汉阴的难忘时光。其词云:“子午谷前日出,居然平视瞳瞳。牛车历尘地天通,未觉风尘苟础N迨年来人事,催教老却儿童。金鸟来去已匆匆,莫更峰头迎送。”诗歌真实记录了作者往来子午道所见所闻所感,催生了艺术细胞,对作者一生有深刻影响。
    回顾历史,有多少人从秦岭之路走上艺术人生,又有多少诗人在秦岭的路上留下千古绝唱,佳作数不胜数。
    李白的《蜀道难》、《送友人入蜀》妇孺皆知,王维写的“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生动传神,韩愈在武关道上发出“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感叹更是流传甚广。陆游“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豪迈是一般宋人所不及。这一切都仰仗于秦岭的高峻,古道的延伸。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也来自秦岭的驿站。诗名《商山早行》,晚唐诗人温庭筠行至武关道,夜宿商山驿站,天蒙蒙亮,鸡鸣唤醒残梦,小桥的清霜上已经留下早行旅人的印记。
    直到现在,艺术家、诗人还是喜欢到秦岭的那些路上去体验生活,激发灵感。一路的崎岖旅程、高山流水,还有大熊猫、金丝猴出没,一定会让人忘记烦恼,领悟生命真谛,体验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妙悟。
 
寻找古镇
    著名作家叶广芩写的《老县城》很有影响。老县城在周至秦岭深处,是清代佛坪的县衙,荒废还不到百年。如今城墙犹在,残垣断壁,空空落落,只有那些建筑遗址,精美石雕还在诉说着当年的繁华。
    在秦岭深处为什么有这么大规模的县衙呢?它又为何废弃呢?翻阅历史才知道,老县城的命运和秦岭之间的古道――傥骆道息息相关。
    傥骆道起于西安,终于洋县,是西安和汉中之间路程最短的道路,今天的西安到汉中的航线依然沿着傥骆道的路线飞行。老县城就位于傥骆道的中段,是南来北往商旅的中转站,这是一座因交通而兴起的城镇。后来因为古道的没落,新交通运输业的兴起,老县城在1926年被废弃。
    在傥骆道的终点,另一座古镇保存至今,它就是华阳镇。傥骆道翻过秦岭,到达汉江,形成一座大的集镇。货物交易,住店餐饮,钱庄票号在此兴起。这两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华阳镇也大兴土木,整旧如新,一扫衰败之势,重新粉墨登场,迎接四面八方好奇的驴友。只是今之华阳镇,已非昔之华阳镇。因为它的灵魂傥骆道早已湮没。
    在秦岭地区,还有很多古镇,依托于古老交通而兴起。丹凤龙驹寨、柞水凤凰镇、安康恒口镇、旬阳蜀河镇、山阳漫川镇……星罗棋布。
    解读这些古镇,至今还可以找到秦岭古道兴衰的历史。龙驹寨在武关道上,北上蓝关,南通丹江,晚清十分繁荣。什么电报局、葡萄酒厂等其他城市都没有的新鲜事物都在这个山区小镇首先兴起。古镇的标志性建筑是船帮会馆,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华丽程度就是一般的县衙也望尘莫及。晚清时候,丹江水运空前繁荣,关中的货物经丹江航运到南方,南方的产品也要水运到龙驹寨。航运的发达,产生了船帮会馆。后来,陇海铁路兴起,龙驹寨走向衰落。
    柞水凤凰古镇的兴起也大抵如此。古镇位于水旱码头,北依秦岭骡马官道,南邻金钱河水运码头。南北货物多会于此。古镇位于秦岭深处,老街长达一公里多,当时遍布钱庄商铺,号称小上海。老街的建筑一派徽州风韵,高高的马头墙,长长的石板路,居民听的是汉剧渔鼓,讲是湖广方言。仔细观察发现,当地基本是南方风俗,就连酿酒的方法,使用的铜酒壶,编织的草鞋,都在北方很难看见。交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徽州、湖广的移民,也带来了不同于关中的文化,这就是交通引发的深刻巨变,不经意之间发生,一直影响至今。
    不过,西柞高速等一批高速公路在近年的开通,又将北方文化带到凤凰古镇,小镇新修的高大牌楼,一看就是北方风格。日月轮回,世事变幻,交通一再改变着每个人的灵魂,即使是在秦岭深处。
    凤凰古镇向南,沿着金钱河水运的路线,还有一座更大的古镇――秦楚交界的漫川关。它的发展命运和凤凰古镇如出一辙,许多会馆、戏楼还保存至今,彰显着秦头楚尾的交通历史。
    穿越秦岭古道,品读那些写在秦岭栈道上的诗歌,寻找那些昔日依托秦岭古道而兴起的古镇,让我们逐渐揭开了秦岭交通历史的神秘面纱。从古到今,兴起衰落,逐渐演进,从未停歇。
(作者供职于省高速集团)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