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魏辅堂用骡马驮“福特”
在穿越秦岭的高速公路通车之前,交通瓶颈给汉中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艰辛记忆。
抗战以前的汉中是没有公路的,当时连接汉中和外界的通道,基本都是不同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古栈道。金牛道、陈仓道、子午道、荔枝道、傥骆道,路路相通着盘错在整个秦岭山中,虽然险要狭窄,但也曾四通八达,尚能基本满足当时的小农商业需要。其中傥骆道和金牛道是当时长安通往汉中的两条主要古道,即使在今天,西安到汉中的飞机航线走的就是其中一条古栈道的路线。
1936年,国民政府处于政治和军事需要,开始修建宝(鸡)汉(中)公路,即今天的316国道的原形。由于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原因,那条战乱年代仓促贯通的宝(鸡)汉(中)公路在今天看来,实在无法称之为公路。但就是这样一条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公路,却是当时沟通中国西北和西南的唯一交通要道。解放前,由于秦岭大山里匪患四起,秦岭古道时断时续,人们要想从汉中前往关中,或从关中去汉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关于宝(鸡)汉(中)公路的粗糙,从这样一则往事中完全可以得知。说是1941年春天,在陕甘川交界处一手遮天、拥有近千私人武装的土匪魏辅堂,在西安街头看到四个轮子的“福特”汽车后大感兴趣,于是用数担鸦片换得一辆,准备开往汉中最南部他的大本营青木川。但当轿车开到宝鸡准备走宝汉公路时却无法前行了。公路虽可以通往汉中、一直延伸到重庆,但由于路况太差、颠簸曲折,娇贵的“福特”根本无法适应。万不得已,魏辅堂只好命人将“福特”拆卸十八大件,然后用骡马经5天时间托运回青木川,再从西安聘请技工重新组装……西安往来汉中交通的艰难由此可见一斑。
作家叶南说:“古代长安往汉中、四川去的蜀道,在一定程度上是军队的道路,因为只有军队,行走在这条道路上才能找到安全感!”
民国县长上任要翻山越岭
新中国成立前,交通的制约不仅土匪豪强没有办法,就连政府官员也同样无可奈何。民国11年(1922年)3月的一天,应国民政府任命,西安人张治前往汉中佛坪赴任县长。当时的佛坪县城并不在今天108国道边的袁家庄,而是在距袁家庄140公里外的佛爷坪(今周至老县城)。
据佛坪县文史资料记载,张治在这次很不情愿地赴任前,一直在关中家里赋闲读书。佛坪县上任县长车正轨任期已满,民国政府的连续几道文书催得张治不得不含泪告别妻儿老小,从关中翻山越岭、经过近4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到了佛爷坪。资料说,当时张县长“翻秦岭冰坎时是爬着过来的,不小心一包行李滑落到了山坳里……”
秦岭古栈道研究者、汉中人杜明远分析说,在解放前的汉中,老百姓中很少有人到过关中,到过西安的人更少。“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交通制约!许多人宁愿南去广元、成都,也不愿北上西安,因为交通太不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