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期 第92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0-11-05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第一版 下一版 >
设计“青兰”
新闻作者:文 / 郭少言 李 克
    青兰线陕西段快通车了。在三秦高速公路突破3000公里的节点上,探寻是什么样的设计理念成就了这条横贯黄土高原的新高速?意义不凡。通车前夕,记者踏上这条崭新的高速路,为您揭示青兰线设计的卓然匠心。
 
    省公路勘察设计院承担着青兰线陕西境西段富县南至陕甘界雷家角,以及东段壶口至瓦子街共122公里的勘察设计任务。路线穿越陕北黄土高原中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河支流洛河、葫芦河、仕望河千万年的流淌深切出河谷地貌,其余就是一望无际的塬、梁、沟、峁。陕北百姓在有限的河谷平地上艰难地耕种着土地,营造着家园。为了连接沿线村镇、县城,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青兰高速陕西段的走向也沿河谷布设。2007年7月,省院进场勘察之始,就肩负着科学发展观和加快建设的双重担子,他们跋山涉水,察看地形、地势,走访一个个村庄,与老百姓谈心,与地方干部交流,尽最大的可能寻找一种平衡,既要惠及人口密度大的县、乡镇出行,节约资源和造价,又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百姓的干扰和对环境的破坏。
 
线路是群众的选择
    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表面上,设计院的道路设计一所与二所分别承担着西段和东段的设计,实际上,从地质勘探到施工图设计、施工预算,涉及到省院岩土公司、测绘港航室、桥梁隧道研究所、交通工程所、建筑设计所、工程造价所、经营室等一系列部门,大约300余人先后参与过这个项目。他们在1:5000的地质调绘基础上确定大的路线走廊带方案后,再通过钻探、挖探、震探等进一步做出1:2000的地质调绘,以确定具体的线位。但是,测设放好公路界桩以后,还会被当地老百姓提出新的意见。
    对路线的最终考量甚至就取决于村里老人对一棵树的说法。
在宜川瓦子街附近,有一棵两人环抱的大树位于公路界桩以内,村里老人们说“树长这么大不容易,特别的日子村民会在树上挂红布条祈祷平安,这个传统从爷爷的爷爷辈时就有了”,村民们不习惯没有树的日子。于是,一条大路为一棵大树让了路。在向阳村,有十几户农民刚刚从缺水少电、教育不便的山上搬迁到山下建设好了的漂亮新家园,才住了一年多,这一居民点正是路线穿越的地方,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李克说:“我们实在不忍心让他们再搬家了,为避让这一居民点,工程预算又提高了一百来万。”道路一所的高级工程师李鹏程说:“为了给张村驿镇留够发展的空间,我们的线路上了半山坡,让出了500多米宽的良田谷地。”大村是当地人口较多的村庄,经过走访得知他们正在规划新农村,设计院特意留出了3、4万平方米地盘,让新农村舒展地建设。听说仕望河50年前发过洪水,设计人员走访了村里的老人,详细询问那次洪水的情况,作为设计桥梁的第一手资料。青兰线上最著名的一处遗迹要算张家湾镇的秦直道兵栈遗址,这一古代公路工程的奇迹得到现代高速的礼让,路线改移后,设计变更增加造价4000余万。
 
靠山、近山、不挖山
    当我们穿沟越壑行驶在宽阔畅洁的青兰线陕西段高速公路上,体验从甘肃庆阳直达壶口的速度时,可能不会觉察那些高低错落的路基,那些傍路而行的边坡,无不包含着工程设计人员的匠心与智慧。
    在生态脆弱的黄土高原,施工过程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非常敏感。设计人员严格控制填挖高度,依据地质资料及稳定性评价结果,合理选择高边坡断面形式及综合坡率、防护措施。毛家沟段出现了2.4公里长的不等高路基,依山势起伏左右幅高差4米,这个设计不仅减少了12万方土石的开挖,还减少了一座300多米的半幅桥梁。鹿首河段是一片芦苇灌木丛生的湿地,为了节约造价,以水泥搅拌桩和透水性材料处理地基,改移小河沟一公里多,将原设计1.2公里的大桥变更为两座13米的小桥和路基,节约了3000万造价。龙头沟是一处麻烦的路段,大小滑坡20、30处,线位经过反复的勘察、调整、优化,巧妙地避让了滑坡群。宜川向东进入黄河的32公里山岭重丘区,桥隧比例高达70%,设计难度、方案比选难度极大。在大南川、小南川的重重川道中,为了降低边坡,线位反复调整,最终减少挖方高边坡十余处。
    陕西高速公路即将在青兰线通车的时候突破3000公里,这个大日子让省公路勘察设计院职工们欢欣鼓舞。因为,在这3000公里中,包含着他们刻骨铭心的经历和艰辛耕耘的付出。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