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期 第92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0-11-05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我陪作家采风
新闻作者:文 / 赵培森
    入秋以后的几场雨,让天气显得有些许凉意。然而我有幸陪陕西著名作家和社科专家在渭南公路采风的几天中,竟让人忽略了这丝丝寒意,沉浸在快乐的行程之中。能结识这么多名人,自然收获很大。这些让我仰慕已久、大名鼎鼎的作家和专家,和气、敬业、平易近人,以崇高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深深感动着我,也感动着每一位公路职工。
    70岁高龄的赵熙老师,堪称文坛老前辈,是原省作协党组负责人、现省作协顾问,渭南蒲城人。他精神矍铄,时不时讲述着几十年的公路交通变迁,少年时步行一天到县城上学,趟水、踩泥、乘船过渭河,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他小笔记本不离手,记数字,记事迹,精深学养,谦逊和蔼,令人肃然起敬。看着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听着有关介绍,老者显得很高兴很激动,并说:“公路人的奉献精神,让他从心灵深处感到敬佩!”赵老师的书法名气也很大,他没有一点架子,给一线职工写书法作品,有求必应,晚上加班写到10点以后,每到一处,都受到大家的欢迎和赞扬。在我看来,书法家的笔如同行者的剑一样,赵老师手中的剑是一把宝刀不老的剑,闪闪发光、锋利无比。
    叶广芩老师是当代著名女作家、省作协副主席、西安市作协名誉主席、省人大常委。她仔细听治超,看治超,在治超站卸货场、监控室、职工宿舍,她看得仔细、听得认真,问得在行。她说自己就是想多了解一下治理超限超载方面的事,多听听国家取消养路费,实行费改税以后,公路的养护经费来源,职工的工资收入,路况的变化情况以及交通流量大幅增加,公路部门面临的新问题是什么。想不到名气这么大的作家,对公路治超、改革以及公路行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东西还知道这么多,让我不得不深感敬佩!
    莫伸、商子雍两位老师风度儒雅潇洒、文章妙笔生花。一个是著名作家、编剧和导演,一个是很有名气的散文家和学者。他们和基层的职工亲切交流,关心职工的生活、收入和各项福利待遇,了解国省道“十一五”期间的变化和今后的发展规划,对公路职工坚持“三个服务”理念,开展的“三化两全一目标”劳动竞赛和“三心产品”的做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公路职工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之下所作出的不平凡业绩给予高度赞扬;对公路建设、公路文化、职工书屋等都做了详细了解。
    朱文杰老师,是诗书画专家,今年第二次来渭南采访,对干线公路的情况也很熟悉。他给我的印象是:快人快语,能抓住问题的症结,他把基层职工对公路形象的比喻“爱大的(高速路),偏碎的(农村路),中间加个受罪的(干线路)”的说法,原汁原味告诉了省公路局局长王平。我和他的交谈,让其他专家听起来,感到是两个内行在交流和探讨。他是一个很敬业的人,看着他的工作,我联想起过去也请过不少记者、作家,但能了解到公路交通发展深层次问题,及时给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让社会各界知道公路,特别是知道干线公路实情的记者和作家并没有几个人。我知道他很忙,但我还是向他发起了真诚的邀请,我还答应他,我在干线公路工作30多年了,知道好多故事,一定陪他做更全面的了解。
    冷梦、刘莹和孙立新老师,都是第一次接触。冷梦是一位写报告文学的高手、也是省作协的副主席。孙立新和刘莹是省社科院的专家。看得出,他们深深地关注和热爱着公路交通事业,从不同的角度,说着经济发展和公路交通的关系,公路交通和这些默默奉献、大爱在心、为民开路的公路职工们的关系,新农村建设农民致富和公路的关系。农村公路如何养管,费用支出来源等这些让我们感到头疼的事,都引起了他们的重视,他们对调查了解这方面情况的兴趣很大。
    丁晨老师是老公路人、是我们的交通作家,也是老朋友了。人熟、路熟、业务熟是他的优势,他趁机把情况向各位作家和专家介绍。通过他们的笔下加工,将这些素材变为精品是我们的愿望,更是丁晨老师的愿望。这几天他很累、很忙,除了采风他还要收集作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安排各个点上的活动。尽管是老朋友了,我还是觉得,这次应少打扰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他和各位作家、专家交流和探讨。
    这么多的作家和专家走进渭南公路,是我们渭南公路人的荣幸,我有幸陪同他们,深感荣幸。他们敬业、谦和、起早贪黑,深入边远道班和养路工人交谈、合影。合影时坚持要道工坐在第一排椅子上,他们站在后面,使广大道工非常感动。这是一群尊重职工、尊重劳动的好作家!陪同他们采风的几天里,使我的心灵也同样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作者系渭南公路局党委副书记)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