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3期 第94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1-01-11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释疑与解难
新闻作者: 文 / 郭京山
   随着企业经营体制的转变,思想政治工作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如何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是摆在政工干部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二十多年来在运输企业从事司乘人员思想教育和安全宣传工作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做好释疑解难工作
    企业的主体是由不同层次的人组成的,其文化知识、思想觉悟和所思所求各不相同。因此,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人而异地开展工作,通过“释疑”与“解难”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所谓“释疑”,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要以教育者自居,而是把自己和被教育者摆在同等的位置,处在同一角度,对各种疑难、困惑,互相学习,共同探讨,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融洽的氛围中建起相互信任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被教育者在轻松愉快的谈心中得到启迪和感染。  
    所谓“解难”,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以人为本,以解决职工群众的疑难问题为目的,以了解、解决被教育者物质的、精神的需要为切入点,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激发职工为企业发展而做出奉献,形成企业强大的凝聚力,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从人的感情出发,以感情为基点,把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当成同一战壕的战友,职工的事企业办,企业的事职工干。企业为职工解难,职工为企业干事,在“释疑”中“解难”,在“解难”中“释疑”,情理相融,心心相通,使人的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得到升华。从而形成上下一致,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良好的领导形象
    在企业中,领导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职工群众中,其言行必将受到群众的监督。因此,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清楚自身肩负的责任,而且要以人格魅力去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将直接影响职工。只要领导干部一身正气,清正廉洁,处处为企业谋划,事事为职工着想,办事雷厉风行,在职工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口碑和形象,用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职工,再加上能“释疑”会“解难”,在职工中就会形成感召力,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取得良好成效。企业的团队精神、凝聚力、向心力就会增强,职工队伍就会有朝气、有活力,领导的话就会人人听,企业的事就会人人争着干。因此,领导干部的人格魅力和形象对职工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不可忽视。再者,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忧患意识和开拓精神,对企业的长足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
    企业的主体是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制约和影响,人的思想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尤其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就给企业政工干部的工作方式方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通过近年来的工作经验,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一,掌握人的需求。人的需求,既是有层次的,又是有变化的,低层次的需求解决了,就必然产生高层次的需求,从而使人逐渐进步。但是,人总有一种需求是起主导作用的,这种需求因人的经济基础、文化知识、思想觉悟、价值取向的不同,其重点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之前,要掌握职工中不同群体的文化知识、思想觉悟和不同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掌握人的情感。人是有感情的,平时要多了解其家庭生活状况、爱好、习惯等,通过拉家常,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其实有些细微小事做好了,会不经意间打开一个人的心结。解决了存在的难题,人的思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第三,掌握人的价值。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都是有上进心的,其存在的价值都希望得到承认。因此,作为一个企业单位,要创造比、学、赶、超的氛围,经常开展一些竞赛活动,使广大职工干有目标、学有榜样、赶有劲头,干出一番事业来,实现人生的价值。如果一个企业一年到头死气沉沉,不开展任何有意义的活动,久而久之,职工就会迷失方向,激情和活力就会丧失,因为他们看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上说,有意义的竞赛活动是凝聚职工人心、激发工作热情、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在企业激烈竞争的今天,我们一些企业恰恰就是缺少了开展这样的活动,而导致职工队伍人心涣散,活力不足,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总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套用,而是要随着形势、任务和生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只要以变应变,加强预见性,注重针对性,讲究方式方法,提高工作实效,及时为职工“释疑”和“解难”,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