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3期 第94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1-01-11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第四版 < 上一版   
威尼斯之想
新闻作者:白宗孝
    没到威尼斯前,从地图上看,这个不过8平方公里城市,三面都让海水围着,如漂在亚得里亚海上一片树叶,西北角那道连接大陆的堤,便如长长的叶茎,曲曲弯弯绕城的河,便如密密的叶纹。我想,若不是那长堤牵着,这城怕是要被海浪吞了去。
    上得岛来,夹在形形色色游客中,行纵横交织水道,游狭曲幽深街巷,浏涟千姿百态小桥,闻说传奇美丽故事,如同徜徉在童话世界,思绪总在历史与现实间游荡。曾经地中海霸主的辉煌与非凡,随时光流逝已成往昔,但在城里每一处地方,仍觉着历史没有走远,且与当今人文元素融会,让岛城愈发生命力,也愈生诱惑力。
    岛城无疑得水而名。细曲的上百条水道,将城市分隔成百十个小岛;而四百多座桥梁,又将小岛串成整体,于是岛城便成名副其实桥城。或如一轮弯月,或如一道彩虹,或横跨碧波之上,或拱立街心之间,沧桑着,默守着。脚下清波灵动,桥上游客如潮,不时一叶轻舟荡过。于是纵与横、动与静,便融成古朴淡雅的景致。桥通水城经络,也是水城历史。走过莎翁笔下的利亚托桥,总督府与监狱间阴阳两隔的“叹息桥”,听着桥上动人的故事,我想,生性爱冒险的威尼斯人,为何固执于这小桥流水,而不把它变成宽大马路?再想,倘没这水道小桥及桥上故事,那还能是威尼斯么?小桥可是威尼斯象征!
    水城似乎是现代交通遗忘角落,没有汽车甚至没自行车,唯一交通工具便是船。供游客游览的船除了客轮,便是叫贡朵拉的小舟。舟又细又长,两头高高翘起,如意大利人礼帽,奔放而浪漫。一千多年的沧海桑田,让多少物变事迁,又多少传统不再,而这贡朵拉则还保留着固有形制与黑红两色,船夫还头戴红箍宽边草帽,身着黑白相间服饰。行进水巷,看船夫单桨划行的悠娴,听意大利小调的风趣,仿佛遁回中世纪一般,令人浮想憧憬。若河水是岛城美的旋律,贡朵拉便是岛城跃动的音符。感叹之余,便想这威尼斯人真是聪明,任汽车如此发达,偏只让这贡朵拉招摇过市,以传统与原始的浪漫,招惹游人络绎而来;假如岛城少了贡朵拉而多了冒烟的汽车,还能是威尼斯么?贡朵拉可是威尼斯图腾!
    岛城街巷纵横,但都不宽大,最小巷道若遇迎面来人,便得侧身而过。行在小巷,两厢楼高如崖,头顶蓝天一线,如同行进幽深的时光隧道,顿忘岛外繁华与喧噪。以狭而显阔大,因小而富无穷,于是便有小巷精致与深邃的本色。走在小巷石板路上,心下便生沉寂,恍若旋入梦境,似能听见岛城自远而来的脚步。倘若时光倒流百年数百年,定可与马克・波罗、莎士比亚、卢棱、哥德、福楼拜、果戈里、瓦格拉等大师,不期而遇小巷某一角落。得此感觉,方明白这威尼斯人为何固守这老街小巷,不让它变得宽大;倘小巷摇身而成大街,宽是宽了,壮是壮了,却失小的韵致幽的味道,那还能是威尼斯么?小巷可是威尼斯灵魂!
    乘着客船,沿S型大运河行进,两岸数百座教堂、修道院、宫殿和钟楼,依水而建,鳞次栉比。从拜占庭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到巴洛克式,其建筑之雄伟,雕刻之精美,装饰之豪华,令人目不暇接,如入集了天下精华的中世纪建筑艺术博物馆。往来水道街巷,可见由木桩与木板托起的老房,房基生满斑驳,石阶爬满苔藓,任河水无休地冲刷。河水荡在木桩与石阶上哗哗的声响,仿佛是吟唱古老而沧桑的眠曲。当年威尼斯人无奈逃到这里,面临大海,绝地而生,将一根根木桩夯于水下,再在木桩上建起一栋栋屋宇,便有这树桩上城市,森林上城堡。那矗立河水的一栋栋老房,无疑代表着威尼斯精神。它以存在为方式,见证着威尼斯的过去与将来。于是老房便不简单是屋宇,而成一种文化符号。行进老房之间,我终也明白,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方,威尼斯人之所以不把老房换成高楼大厦,便是固守那极富魅力与张力的文化。假如岛城少了老房,长满高楼大厦,那还能是威尼斯么?老房可是威尼斯标志!
    夕阳将岛城身影投进河水,河灿烂了。将要离开岛城,我又来到上午匆忙经过的圣马克广场。广场是威尼斯名片!它面对大海,如威尼斯敞开的胸怀,迎纳着如我一样痴迷的游客。融东西方建筑艺术为一体的圣马可教堂,高大石柱上带翼的圣马可雄狮雕像,高近百米的圣马可钟楼,还有环绕广场的宏伟宫殿,无不披着落日霞光,似在述说着十字军的东征,圣马克的殉难,拿破仑的进占与发现,当然还有那两位偷运圣马克干尸的威尼斯富商的胆量与智慧。在图书馆拱廊下小憩,随着教堂钟声和鸣,我则想,这岛城不仅是水是桥是贡朵拉是小巷老房和广场,不仅有绘画、雕塑、面具、歌剧、电影节和狂欢节,还有厚重得说不尽的人文传奇。
    威尼斯,那是展开在亚得里亚海上的一部大书,写不完,也看不完。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