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4期 第94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1-01-14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长隧五年间
新闻作者:文 / 张志瑜
    我的最近五年,即“十一五”期间,有幸参加了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回想起来,许多事历历在目,有着无数的感动,难以忘怀。
    2005年初,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项目移交省交通厅,由于各种原因,整个工程处于停工状态。省交通运输厅及时成立了陕西省公路隧道建设管理中心,具体承担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任务。管理中心主任乔怀玉和他的团队临危不惧,知难而上,立即进入角色,筹措资金,组织队伍,积极协调,加大了人员和设备投入。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施工,迅速形成了大干快上的热潮。2006年,隧道建设到了最关键的一年,二衬、竖井、路面,特别是庞大复杂的机电系统招标、供货、安装、调试,其难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为了加快建设进度,当年春节前,中心将铁一院、重庆交科院的50多位设计人员召集在一起,集中办公,联合设计,优化方案、使得机电工程施工图最快得到了论证批复。建设过程中,好多问题难以预料,比如电缆招标刚结束,一周时间,市场电缆价格竟然上涨了三分之二,四个供货中标方不签合同;再比如,二号竖井深66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公路隧道竖井,承建方施工几个月后因难以胜任而被辞退等等,一切都需要时间、人员和精力来补救,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工程科李庆、王利民、李军峰、张峰功几位“洞长”,经常在洞内施工现场一呆就是十多个小时,没有了黑天白日之分。乔怀玉一次带病主持完会议才去打吊针,打完针已晚上十点多,接着又上了工地。即使在他女儿高考时,他也没回西安招呼一下,一直泡在前线指挥部。在通车前夕最为紧张的时候,一万多人在洞内交叉施工,加上突击队、督战队、服务队,洞里犹如波澜壮阔的战场,有时施工单位互不相让,光把这些杂事协调顺当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此浩大的工程,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建设中做到了零死亡,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秦岭终南山高速公路隧道终于在2007年1月20日提前实现了双洞通车(原定先单洞通车),书写了陕西交通辉煌。
    2007年月1月23日,厅党组召开专题会,决定成立隧道公司,专职终南山公路隧道运营管理和后期竖井建设。当时,我负责综合办工作,突然组建新公司,且又接近年关,一切都需从零开始,近200人的吃住就成了火烧眉毛的问题。同志们分工负责,冒雪搭建改造伙房,联系员工住处,寻找厨师,安装架子床,购置办公用品,近乎到了连轴转的地步。最为有意思的是,联系伙房动力用电,对方答复要向上级写报告申请变压器,批下来再购买安装,加上过年,估计要过了正月才能解决。燃眉之急,我们不得不特事特办,在第二天就顺利地通上了电。就这样,一周多时间,3个食堂前后开伙,赶春节各项工作全部就绪。尽管还不尽如人意,也许有抱怨不理解,但我心里乐呵呵的,我清楚这一切来之不易,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在长隧管理上,黄会奇挂帅,又开始了新的接力赛,全员实行军事化管理,不断探索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管理的新办法新经验,提出了“科学管理、勇于创新、规范精细、高效有序”及“高度负责、严防紧守、快速反应、果断处置”的隧道管理理念。将路政、安检、消防、守卫一线大队前移,在距隧道最近的地方执守,在隧道两端和洞内设了应急救援中心和消防救援值班点,多点布控,保证隧道内任何一处发生紧急情况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处置。2009年1月16日中午,一辆货车在西线行驶中自燃,接到报警,洞内消防值班人员在3分钟就赶到了事发现场,实施扑救,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交通。《应急救援预案》还被陕西省应急办作为优秀预案推荐给国务院应急办在全国交流。
    五年间,我感受最深的有两点,首先,从隧道内部设置到建成通车运营管理,都把安全摆到了最为重要的位置,各级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以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第一。不论是隧道内设置通风、照明、广播、通信、救援、交通安全控制、供配电、监控等系统,还是运营中采取的一系列人性化管理措施,都是围绕安全进行的。据了解,国外没有一家特长隧道如此重视安全管理,即使世界上单洞最长的挪威莱尔多公路隧道的基本设施及管理,也无法和我们相提并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这个我党的根本宗旨在此得到了充分体现。其次,我的同事们崇高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染打动了我。大家不论年龄大小,学历职位高低,岗位怎样,待遇如何,都能默默无闻的干好本职工作。安检站设在野外,条件简陋,夏天气温高达40多度,冬天最冷时零下十几度,但安检队员们年复一年,日日夜夜,认真履行职责,没一人叫苦叫累,检查货车十几万辆,没出现一起差错。隧道内潮湿,噪音大,空气质量比较差,消防队员硬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坚守岗位,严阵以待。监控中心不断探索风机开启关闭的最佳时间,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节电规律,近两年每年都节约用电上百万元。这期间,我还有幸结识了老交通人,原省公路局长、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袁雪戡。他渊博的学识、严谨的作风、老而弥坚的进取精神和勤奋的工作态度,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写的《陕西公路隧道发展》,我将永久保存学习。
    2008年元月,秦岭山区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暴雪,公司全员动员,上路除雪保畅。有次我不慎摔倒,以致好久行动不便,最后不得不手术解决问题。几年来,我没休过一次年假,春节都是在单位度过的,朋友开玩笑说我“爱钱不要命”,其实,他们并不完全了解我的全部心境,脱下戎装,能在陕西公路交通最为辉煌的时候参与其中,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隧道开通来,公司先后被全国总工会、国家劳动生产安全总局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创佳评差“优胜单位”,被西安市委、市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隧道人一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辛勤劳作。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优美舒适、安全通畅的通行环境,我为我的同事们自豪和骄傲。我深知,没有长隧这个载体,不论是在参与其建设和运营管理过程中所享受到的快乐也好,还是挣的薪水也罢,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我感恩周围所有的人,给了我工作的机会及工作中给我的帮助。交通集团选编了一本《一路走来一路歌》的员工诗集,我是这样介绍自己简历的:“风华正茂年十八,参军扛枪守边卡;漫漫人生二六载,青春融入唐古拉;三秦大地织路网,创造奇迹名天下;五年置身终南山,陪伴长隧写潇洒。”
    在终南山公路隧道通车四周年之际,以上文字,谨献给所有为隧道建设和运营管理作出贡献的人,陕西公路交通史应该为他们浓墨重彩的写上厚重的一笔。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