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5期 第94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1-01-18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第一版 下一版 >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与运营管理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召开 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并颁奖
新闻作者:0

    本报综合消息  1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克强主持大会。
    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是我国科技界的盛事,更是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一次大检阅。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56项(人),其中,穿越秦岭山脉的终南山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公路隧建设与运营管理关键技术》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冯西宁赴京出席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并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领取了这一奖项。据悉,该奖是陕西交通运输行业获得的国家科技领域最高奖项,也是我国公路隧道领域首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大奖。
    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与运营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由国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支持,52家交通科研单位,多学科、跨行业联合攻关,历时8年,获得各类数据550万组,取得科研成果11大类、40余项。据悉,该研究成果支撑了11个省143座特长公路隧道建设,获得国家专利4项,形成国家级工法1项,省部级工法2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380篇。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与运营管理关键技术》在公路隧道建设、通风、监控、防灾救援、运营管理、节能环保等方面取得的重大创新,解决了一系列世界性公路隧道技术难题,项目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隧道创新采用的三竖井纵向通风方案,最大井深661米,最大直径12.4米,竖井深度和直径均为高速公路隧道世界之最。该项目的科研和实施,使我国公路隧道建设水平由4公里一举提高到20公里,改变了传统的爬坡越岭建设理念,对优化国家公路网规划和建设起到了强力推动作用,在缩短公路里程,降低路线高程,消除汽车爬坡尾气污染,建设低碳环保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该项目5年建设期间实现“零死亡”;通车4年来,实现安全运营“零死亡”记录。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设与管理  六大创新亮点
 
    国家高速公路包茂线穿越秦岭方案的确定及其隧道方案的通风、防灾救援、监控、建设与运营管理等关键技术均属世界性难题。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主要从6个方面进行了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与集成创新之路,形成了特长公路隧道建设与运营管理成套技术体系,奠定了我国公路隧道国际领先地位。
 
    第一是创新了可靠、节能、环保的特长公路隧道运营通风技术。首次确定符合我国现用车辆的CO、烟雾(VI)浓度基准排放量及其修正系数,提出适合我国交通状况的隧道通风设计控制新指标;攻克了隧道复杂通风系统网络计算、送排风口距离和角度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形成节能、高效的超大直径三竖井分段纵向通风成套技术,研究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属公路运输管理技术领域)。
 
    第二是创立了高效、安全的综合防灾救援体系。建立了能模拟多种复杂火灾工况下双洞隧道、三条横通道、两座竖井共同作用的火灾通风试验基地,揭示了火灾时不同工况的温度场、压力场、污染物浓度分布及其流动规律,提出公路隧道火灾模式下考虑火风压、节流效应、烟流阻力等的计算方法,充实了公路隧道防灾理论,构建了集监控、报警、通风、救援和灭火为一体的综合防灾救援技术体系。研究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第三是建立了完善的智能化隧道监控系统。基于特长公路隧道多因素监控系统规模设计法和安全预警体系与事故防范模式下的软件控制措施,采用数据分布式处理方法建立完善的特长公路隧道智能监控系统,解决了特长隧道设备种类多、数量多、采集和控制信息点数庞大、控制复杂的技术难题。研究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属公路标志、信号、监控工程领域)。
 
    第四是创新了特长公路隧道建设技术。选用18千米隧道将路线降低至雪线以下,极大地改善了路线线形和通车条件,保证全天候安全通行;建设期间“零死亡”创国内外安全施工先例;创新施工技术,自主研发施工装备,创造大断面隧道月掘进、大直径竖井全断面开挖月进尺等多项建设纪录,授权专利3项,国家级工法1项,省部级工法2项(属隧道工程领域)。
 
    第五是创新了特长公路隧道运营管理体系。创立“编目体系、任务体系、管理体系”三个层次的公路隧道管理模式和工作联动机制,建成基于GIS、VR等信息技术的特长公路隧道管理系统软件,设立了多方协作配合的联勤联动救援机制,创新了我国特长公路隧道运营管理技术(属交通运输科学技术领域)。
 
    第六是与国内外同类技术对比,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为双洞高速公路隧道,其长度居世界第一;竖井的最大深度达661米,直径达12.4米;而目前国内外已建公路隧道竖井最大深度均不超过400米,最大直径仅为8.5米。国外特长公路隧道的等级较低、交通量小,本项目为高速公路隧道、交通量大、运营安全难度极大,本项目集成创新特长高速公路隧道建设管理体系,攻克了特长高速公路隧道建设管理世界性难题。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