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3期 第106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2-03-30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让人心颤的忧伤
新闻作者:文 / 李 军
    第一次见到纳兰容若这个名字,是在上初中看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时。当时似是而非的认为,纳兰容若是个女人的名字。再后来读到徐玉民、赵慧文编著的《历代名家词赏析》时,又一次见到了这个名字,才知道他是清初的一位词人。随后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见到了更高的评价:“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容若,原名性德,字容若,好楞伽山人。现存词作349首,刊印为《饮水集》和《侧帽集》,后多称《纳兰词》。词风淡雅又不乏真情实意,哀感顽艳却并不媚俗,感情简单质朴,字里行间,真情天然流动,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读《纳兰容若词传》很艰难,时常被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清婉哀丽、缠绵悱恻的情愫萦绕。常有人称赞纳兰容若,其词颇有南唐后主遗风,哀婉清丽,情真意切。是的,同样的清丽,同样的哀婉,同样的情之所寄,直扣人心弦。可纳兰没有后主的丧国之痛,只有理想与现实的冲撞和不调和。
    所以,后主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纳兰便是:“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后主有:“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纳兰便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后主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纳兰便是:“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纳兰容若,家室显赫,父亲是康熙年间名噪一时的重臣明珠;他自己仕途亨通,从三等御前侍卫到一等御前侍卫;他又名满天下,为“清朝第一词人”;更有深爱他的妻子,仰慕他的小妾,还有才貌双全至死不渝的情人,心意相通的朋友。但是,与表妹初恋的夭折、妻子的不幸离世、朋友的相继离开以及现实与理想的冲突、纠结,却使他始终有那一抹让人心颤的忧伤。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31岁的纳兰容若,终于可以不用再挣扎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之中,留下璀璨夺目的《纳兰词》翩然而去,仿佛一段清丽的传奇,在天际划过,燃烧出绚丽的痕迹。
    千年之前,柳永的“忍把浮名换了浅酌低唱”,在千年之后,化为纳兰容若的一句:“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恰好,也正好。
       (作者供职于商南收费站)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