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省内著名作家深入即将竣工的西商高速公路建设一线采风,他们用手中之笔书写着建设者的艰辛,用心聆听着建设者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与之体味着、感动着……
―― 编者
作者简介
原名姚正兴。作家、诗人、书法家。先后在省政府、西安市委工作,1982年调西安市文联,任《长安》文学月刊主编,西安市作协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流浪家族》、《悲狐》、《女人树》,散文集《凝爱》、《紫丁香》,诗集《北方・南方》、《雪魂》、《月弦》、《在爱的季节》、《十行抒情诗》、《血缘》、《野草》等,专著《中国足球与国运》、《中国不能乱》,电影文学剧本《天生刽子手》,电视专题片撰稿《大漠祭》等,共出版文学作品20余部。电视剧《家比天大》和《女人树》已在电视台播放。长篇电视连续剧《流浪家族》正在拍摄中。一些作品被译介到国外。
3月22日,我们一行九人,随同陕西交通作协组织的作家采风团,去体验、采访新修的第二条西安到商洛穿越秦岭的高速公路。我心里纳闷,已经有了一条西商高速公路,为什么还要修建第二条?同车的丁晨告诉我,这是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抢抓机遇开工的重点工程,是国家高速沪陕线在陕西境内的重要路段,全长121公里,是连接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快速通道和交通大动脉,它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以及对开发大西北,都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当然更能惠及民生。
汽车从西安绕城高速公路霸河桥起就上了这条大道,眼前一片开阔。你见过这双向八车道的高速公路?你见过高架在八十米空中的高速公路?你又见过两旁处处风景如画的高速公路?眼前是一幅大写意的油画,也是一部如同《清明上河图》的精品长卷,车轮在飞,我的心也在飞,似梦中,又不是梦中,让我的思绪飞得很远很运……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写过一首诗,是写离别的,也是写路的,那时候出行主要是靠铁路。诗说:“钳剪咬一个缺口,分别的泪水就流出来,你便成了车窗上的画,从我眼前闪过――恨车轮,恨汽笛,恨这一寸的秘密,独独将我掠去!”写这首诗是有原因的,六十年代初,我考上了兰州大学,我的家很远很远,在新疆天山深处一个叫铁场沟的地方,虽然离乌鲁木齐只有不到百十里路,可仅有一条要命的土路,马车和牛车常常翻入泥沟,到了冬天,一场暴风雪,路已无影无踪。若走山区小路,四处荒无人烟,路上饥渴难耐,还有狼有熊出没,所以走进去走出来都很难很难。父亲送我,我们从天亮走到天黑才走到乌鲁木齐,再坐汽车到吐鲁番登火车,我没想到在车站遇到了我的高中同座女同学芦生莲,上小学我就和她是同班。她曾建议我和她一样报考医学院,将来当医生。她红着脸说她是来送一个亲戚的,可她的身旁并没有人,从她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全部的内容。她没有考上大学,忧伤,不甘心,羡慕,羞涩,试探全在里面,我读懂了,闻到了她身上的全部气息,可我不敢表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汽笛响了,我上了火车,车窗外的她像一棵树,远远地立在站台上,望着我,一定是望着我,眼里滚出两颗泪珠,这一幕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到了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一帮家在新疆的同学暑假里相约回家,同学资助我花九元钱买了学生的半价票,坐的是硬座,从兰州到乌鲁木齐要行四天四夜,一路的戈壁,一路的风沙,一路的荒凉,天空中连一个鸟的影子都看不到。尽管如此,我们一路说笑,因为那时候我们还年轻,心里揣着梦,心里揣着爱,心里揣着各自的秘密。我想我很快就能见到她了,我可以向她表露我的全部心迹,可到了乌鲁木齐,我傻眼了,她被分配到南疆去当小学老师了。那时候,去南疆没有火车,坐班车要七八天才能到达,路况太差,车祸连连,家人劝阻,更何况我的兜里没有一分钱,我的爱被那遥远的地方隔断了……
想到这里,我的心尖一抖,是无法言语的疼痛。路,是路,假如那时候有高速公路,路像今天一样畅通发达,我的生活会有另一种内容。一晃近六十年过去了,失去的永远无法追回。俗话说,三月三,换单衫。这个季节应该是春光融融,花枝争俏的日子,可是天阴着,灰蒙蒙下着小雨,如同我苦涩的记忆。
车在半路停了下来,我的思绪被拉了回来,大家高高兴兴下车,双脚落在崭新的路面上,立刻都像打了兴奋剂似的亢奋。路旁陈列着一排图片,路的建设者西商高速路建设管理处处长路杨在雨中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该路的修建过程,这条路于2008年12月24日奠基,2009年7月全线开工建设,如今正在收尾,已经基本完工,准备五月全线通车。路杨口若悬河把建设的过程和细节,以及筑路人的艰辛给我们做了鲜活的陈述,这条路位于秦岭山脉腹地,横跨关中平原沟壑和秦岭,属秦岭山地构造地貌单元,具有三种不同的地貌特征,尤其断裂构造突出,透水渗水严重,要架桥开洞,挖方段膨胀土的治理,还有排水的难度极大。全线共有桥梁262座,隧道21个。时间很紧,任务重,高标准的质量,筑路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先进技术把这些难题一一攻破,才有了今天这条环保路、安全路、生态路、科技路、人文路,成为穿越大秦岭的第一条6车道高速公路。我想,李白当年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若今天他在会做如何的感叹呢?由此,我对筑路人肃然起敬,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奉献,有他们的一流人品,才铸就了这一流的项目。
一流的人品还表现在他们修建这条高速公路的同时,利用月子岭弃方填平沟壑,为当地改造良田,修建民桥,兴建拆迁户安置点,完善“三通一平”的标准。沿线我们见到了两处新农村安置点,那景致是何等的气派?一排排三层的小洋楼被一条水域环抱着,白墙红瓦,绿树春光,实在养人眼球,招惹得作家好友傅晓鸣嚷嚷,我们能有一套该多美!美的不是我们这些城里人,美的是那些拆迁农户,他们一步就跨越了千年的台阶,从祖祖辈辈居住的深山茅草土屋里走出来,走进了现代文明时尚的生活。
我很喜欢历史,历史始终伴着我们同行,这里,自古从蓝田猿人的脚下就踩出了一条道路,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一直走到今天。《史记》告诉我们,秦王统一六国成其霸业后修建的九大驰道秦楚大道之一的蓝关古道就在我们的脚下,它北起咸阳,南极荆楚,经蓝田上饶山,登七盘,经乱石岔,蟒蛇弯,鸡头关,风门子,六郎关,下十二筝坡到古蓝桥,再经新店子,牧户关入商洛。遂连通了湖北,河南境界的交通。这条路既是主要的商业通道,也是重要的军事要道,我们可以想像当年唐朝大诗人王维骑着毛驴赴长安会友吟诗在这崎岖山道上跋涉的景象;可以想象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被贬潮州立马蓝关,仰天长啸“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景象;也可以想象明末李自成揭竿起义争夺天下屯兵商洛拒官兵刀枪横飞把守要道的景象――沧桑岁月,历史在变迁,这条路也在变迁,不变的是一代代筑路人的无止境的追求。
历史已成烟雾,等我们目睹了秦岭隧道的施工现场后,我问路杨,沿途的文化遗迹和名胜有哪些?路杨如数家珍一口气报出十几个景点:汤峪湖森林公园,王顺山国家森林公园,辋川溶洞,悟真寺旅游风景区,辋川烟雨,蓝关古道,白鹿原,蓝田猿人遗址,水陆庵景区,蔡文姬纪念馆,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路杨说这些仅仅是沿途的景观,因为这条路的修建,实现了商洛市县县通高速的目标,那么商州最美的仙娥湖,二龙山,松云寺,玉虚洞,香山溶洞,金丝大峡谷,洛南文庙,阳虚山,元扈山,商鞅封邑,四皓古墓――都近在眼前了。
眼下,各地都在吆喝,倡导旅游,争人脉,争名气,争地盘。我以为,天下最美的地方是大秦岭,大秦岭最美的地方是商洛,商洛最美的人是筑路人!他们不但筑路造福万代,还把一江清水送给北京――
路杨很年轻,长得也很帅。应该是筑路人的代表。这两年我正在用我的长篇小说《爱也孤独》改编电视剧,见到他,我有点冲动,他的气质,他的俊朗,他的谈吐,完全可以成为我的电视剧《爱也孤独》里的那个舍小爱追大爱的一号男主角。转眼一想,自己有点可笑,我的电视剧里的英雄是虚构的英雄美化的英雄,而眼前的路杨是实实在在的筑路英雄。
人上了年纪,自己管不住自己,儿女就下了戒酒令,很久不沾酒了。要离开了,饭桌上,我斟满酒杯,主动和路杨碰杯,今夜一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