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7期 第1066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2-04-13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托载商洛的明天
----------写给西商高速公路      
新闻作者:莫 伸
    商洛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但是尽管山很青,水很秀,人很灵,但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商洛却始终是贫困的。
    造成贫困的原因有很多,交通阻隔是其中重要的一条。
    静下心来细想,其他许多地方的贫困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就拿如今已经富得流油的陕北神木来说,它富裕起来靠的是地下的煤炭。神木的煤炭不仅质量好,储量大,而且有相当一些地方埋层极浅。一个具体的佐证是:从前神木的农民们日子过得栖徨,想手里有几个钱使唤,就直接去沟里刨煤。刨出煤后背到平坦些的地方,用各种运输工具拉运到集市上去换钱――那时候有不少地方的煤炭几乎就是露天的!
    要知道,那正是中国急需煤炭的年代呀!那个年代,三天两头停水停电,之所以停,就是因为没有煤炭!后来盼来了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历任铁道部长上任后,都必去大同。而且有不少部长是上任伊始的第一站便去大同!万里、段君毅、郭维城、刘建章、陈璞如、丁关根、李森茂……莫不如此!之所以急着去大同,就在于大同有煤。彼时整个中国到处都在要煤。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时任上海市长的朱F基亲自到大同去,给大同铁路分局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的是5个大字:运煤暖申江。送旗的同时,朱F基对大同铁路分局局长常国治提出请求:上海对煤炭的需求十万火急!请再快些、再多些给上海运煤!
    让人不解的是,对煤炭的渴求已经达到如此热切的程度,拥有大量优质煤的神木为什么仍然没有脱颖而出呢?
    原因无非两个,要么神木固然有煤,却没有被国家发现。要么国家已经发现了神木有煤,却无法将它开挖运出――可以说,两个原因中的无论哪一个,都与交通有关。
    或许正因为太多的实例提醒着也教育着人们,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无论中央高层还是基层百姓,竟不约而同地总结出来一句共同的箴语:要想富,先修路。
    其实,这句话早在远古,便已经出现。只是不是用这样一种直白的语言说出来的。那时候,把修路建桥称作做善事。之所以称作善事,绝非仅仅由于方便了来往行人,也绝非仅仅由于要提倡奉献精神,就实际意义来说,桥通路坦除了给人们带来行动和联系的方便,更带来了物资流通和精神交流的极大方便!换句话说,无论对政治、经济,还是对文化和军事,它都是一种全方位的推进――以陕西第一条高等级公路,西安到三原的一级公路为例,这条公路是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通车三周年之际,根据世界银行的规定,对运营以后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必须进行一次综合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当初西三公路建设每投资1元钱,通车第一年就为附近三个县带来了0.94元的效益。投入和收获比几乎达到1比1,并且这种效益还以每年27.48的等比级数在不断增长。
    也许,只有了解到这一切,才会明白为什么陕西最初修建高速公路时,曾有那么多的人反对,而后来,几乎所有的县市,却都一无例外地对修建高速公路抱有一种空前的热忱和急迫。
    商洛市是幸运的!
    在整个翻越秦岭的历史中,古代有两位诗人留下了流传久远的名篇。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其次就是同属唐代的大诗人韩愈写下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两首诗都写的是翻越秦岭,但李白的《蜀道难》偏重于攀越汉中一段之难。而韩愈的诗则描述着抵达商州之苦。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首诗是韩愈被贬官之后,发配到潮州去的路程中所写的。全诗基调悲凉,以致有“好收吾骨瘴江边”这样凄婉的句子。细细揣摩,这固然与韩愈被贬官后的心情有关,但也与翻越秦岭古道所遇到的艰难紧密相连。如果说生活体验是写出好诗的基础,那么在全诗四个完整的句式中,写得最好,最耐人寻味的恰恰就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有了这样一种交通阻隔的状态,商洛成为贫困地区就几乎成为一种必然。
    但是同样,有了这样一种交通阻隔的状态,今天在这里建设高速公路同样将成为一种必然。
    客观地说,西安到商州开始实现交通大连接的战略设想之初,许多人对此所持的态度是怀疑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利用世界银行贷款修建西安蓝田到商州小商塬的二级汽车专用公路,曾遭到一些人的置疑。彼时有关方面预测这条道路的昼夜车流量不会超过四五百辆。而按照贷款还息的要求,这条道路必须达到昼夜八千辆的车流量才可能还本。即使达到这样的车流量,还清贷款也仍然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正是基于这一点,当时许多人觉得修建这样一条完全谈不上高速公路的汽车专用公路,是不是过于超前,过于奢侈。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通车的第一年,昼夜车流量就达到了三千辆,比原本的预测提高了六倍多。第二年又翻了一倍,达到了六千辆。第三年则迅速翻升到九千辆!此后一发而不可收,竟连续攀升,其速度令当初的预测者大为惊讶!
    而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通往商州的高速公路建设越来越显示出重要,也越来越摆上了交通建设的议事日程。紧随着蓝田到小商塬二级汽车专用公路修建的,是沪陕高速,福银高速。而随着车流量的日益加大,西商高速二线又应运而生。
    从宏观上说,西商高速的修建是建设整个大交通格局的需要,它能够对沪陕高速和福银高速在秦岭区段进行有效的融会和承接。从微观上说,它的修建对于商州的全面发展将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如果说,由于各地条件不同和环境限制造成了社会发展的不均衡,那么商洛在这个“各地”中是尤其不具备发展条件的。但是世事就是如此奇妙。当商洛正在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想进一步腾飞时,西商高速又恰到好处地为它来助力!
    西商高速总共长117公里。但是据我粗浅的了解,这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却历经了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国政府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抢抓机遇,迅速扩大内需。在那样一个特殊阶段中,一切都体现着快也要求着快,快办手续,快贷资金,快速建设!一切都快马加鞭也热火朝天!
    但是快兮慢所倚,慢兮快所伏。超常的快同时就孕育着慢的来临。这是快慢辩证关系的不二法门。2011年,由于过快的经济发展和由此引起的物价上涨,使得整个中国的发展速度、也包括建设规模都不得不降下来。这一降,建设资金陡然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建设者不得不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环境,这种适应首先体现在建设理念上,陕西交通人不失时机地在科学办交通,合力办交通,勤俭办交通上倾注心血!
    其实,科学办交通,合力办交通,勤俭办交通是一个永远的方向,也是一个恒定的主题。但是在中国,各种潮流和力量的影响是那样大,于是在提出科学、合力、勤俭的同时,却往往事实上要克服种种困难的。而一个新的形势,却以某种无可抗拒的力量迫使你必须如此!
    西商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
    西商高速的建成,使得商洛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也使得陕西境内翻越秦岭的四条高速公路中,有两条都在商洛,而且这条路还是第一条6车道穿越秦岭的高速公路。这同时使得商洛完全是在不经意间,便完成了交通运输上的一个飞跃――如果说从前商洛地段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那么现在仍然云横秦岭,家却随时可达。雪依旧飘拥蓝关,车却疾驶无息。
    高速公路是现代化的一个缩影,也是现代化的一种体现。不能说商洛市率先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就同样能够率先进入现代化和实现富裕――无论现代化还是富裕都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也都将由综合因素来形成。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由于有高速公路的托载,由于有交通的助力,在商洛既定的基础和平台上,它的发展必将脚步迅捷,更具优势!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