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1期 第1070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2-04-27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4月20日 星期日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改变历史的一条路
新闻作者:文 / 贺晓东
    陈仓道,又称故道,是从陈仓(宝鸡)沿千水(今清姜河)经大散关上行至秦岭,又沿着嘉陵江支流下行到凤州,经褒城到南郑(汉中),全长535公里。陈仓道的开凿大约是在先秦时期,在秦末汉初已经成为秦蜀之间的主要通道。西周初,巴蜀与中原以嘉陵江为依托,形成一条固定的通道。北起陈仓南至朝天,下达益州,上通关中、中原,时称“周道”。在出土的殷周时期古散国青铜器散氏盘铭文中就有“周道”,而《水经注》说,“渭水与杆水合,水出周道谷,北迳武都故道县之故城西”。据考证,周散国即在散关一带,周道即《水经注》周道谷之周道。由此估计陈仓道同褒斜道一样是蜀道中使用最早的。陈仓道是秦岭秦蜀通道中最西端的一条,相对于其他蜀道,陈仓道翻过分水岭以后,走的是嘉陵江河谷,路途迂回,是蜀道中最长的一条,但山势较为平缓,且有嘉陵江水运之利,便于快速行军,易于奇袭,因此陈仓道最有利于军事行动。刘邦陈仓道出奇兵定三秦之后,汉末至南北朝分裂时期,汉中、关中、四川之间战争很多,多数沿陈仓道展开,金、元之攻南宋都走此道。
    这条道改变了历史,《史记之卷八高祖本记》记载:“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今干县),又复败,走废丘(今兴平)。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故道因出陈仓县西南,而得名陈仓道。
    那一年(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恃强凌弱,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统辖梁、楚九郡,他“计功割地”,分封了18位诸侯王。并违背楚怀王“谁先攻入关中,谁就做关中王”的约定,把刘邦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称为汉王。而把实际的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封给了秦的三个降将,用以遏制刘邦北上。天下分封已定,张良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国再事韩王成。刘邦赐金百镒,珠二斗。而张良把金珠悉数转赠给项伯,使他再为汉王请求加封汉中地区。项伯见利忘义,立即前去说服项羽。这样,刘邦建都南郑(今陕西南郑县东北),占据了秦岭以南巴、蜀、汉中三郡之地。同年七月,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褒城)。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这样,就可以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了。刘邦依计而行,烧掉了沿途的栈道。张良此计,可谓用心良苦,它为刘邦的巩固发展和日后东进,取得了重要的保证。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略定三秦,刘邦倚据富饶、形胜的关中地区,便可以与项羽逐鹿天下了。一个“明烧”,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当然后世也有人说傻子都知道栈道修好得动用数万人数年的工夫才行。项羽既然知道陈仓能出去为啥不让重兵把守陈仓呢?这只能说不能用事后的清楚去衡量当时的历史,事后来看好像一切都很明显,好像谁都能看得清楚,觉得根本就不算什么嘛,太简单了。
    正是有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刘邦顺利挺进到关中,站稳了脚跟,灭了项羽,开创了前后三百余年的大汉王朝。汉高祖刘邦至汉景帝刘启时期的汉朝,经济实力逐渐上升,成为东方第一大帝国,与西罗马并称两大帝国。而到汉武帝时期,大汉帝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也正是因为汉朝的强盛,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
    (作者供职于省公路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