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载入史册的千年古道。这里,演绎了秦蜀王朝尔虞我诈的兴衰经历,也承载了历史和未来的风雨沧桑。它是古蜀人的亡国之路。这就是闻名史册的金牛道。
当漂亮的油菜花把汉中大地染成金黄的时候,笔者带着一份喜悦,也带着一份沧桑,在这条金牛古道(108国道勉县至宁强)上感受了历史的脉动。一进入勉县,沿途比比皆是的文物古迹让人颇感历史的悠久和厚重。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自勉县而西南至四川剑州大剑口,皆谓之石牛道,或金牛道、五丁道、剑阁道等。然而,这条古道的得名却源自“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故事,因说石牛能粪金,故称为金牛。从史料看,在秦朝之前,四川没有通往外界的比较像样的陆路通道。战国后期,秦国日益强大,南攻蜀国,东击巴国,出三峡以图楚国。那时候,巴、蜀沃野千里,物产富饶,秦国自是垂涎。但是,蜀有剑门之险,巴有江河之阻,道路崎岖,运输艰难,征伐很不容易。这时大将司巴错心生妙计,对秦惠文王说可如此这般,诈言秦国天上落下五头神牛,屙的都是黄金。可写信给蜀王,说秦国愿与蜀国交好,得了宝贝,不敢独享,愿把神牛连同珠宝、美人献给蜀王,但蜀道自古难以通行,运送不便,请派使者过来迎取。
如此天降美事,生性贪婪的蜀王开明氏当然不会错过,他满心欢喜,做梦都想早点把秦国的美女搂入怀中,把能粪金的石牛据为己有。随派五力士在五丁峡一带峭壁处,日夜劈山破石,凿险开路,好入秦迎石牛和美女。这条路开通后,就在蜀王开明氏还在做黄粱美梦的时候,秦国却暗派大军长驱直入,蜀国没有防备,前线军队又寡不敌众,在葭萌一战大败,蜀国也就随之灭亡了。后来这条路遂命名为石牛道(又叫金牛道)。自此以后,闻名中外的古蜀道就诞生了,给今后四川的生产、生活甚至战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姜维全部是通过蜀道与魏国交战。
走到宁强五丁关路段,但见山路蜿蜒,沟壑纵横,108国道似一条巨龙飞舞在崇山峻岭之间,汽车至此也不得不像蜗牛一样缓慢爬行。想想当年蜀人在此“五丁开道”,那将是何等的艰难和辛酸呀!这条路是古蜀历史上首次见于史书的道路,堪称第一条官道,他连接起了偏安成都平原的古蜀王国与历代中原王朝,“不与秦塞通人烟”的历史已成为历史。直到解放前,金牛道仍是从陕西入四川的必经之路。至民国时期,汽车交通开始发展,民国政府为了打通四川与外界的交通,开始大规模的修建川陕公路,其中大部分道路就是在古蜀道的基础上扩建、改建而成。
一过宁强七里坝,古道的山势更加陡峭,道路更加崎岖,特别是棋盘关路段,用九曲十八弯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为了找到“西秦第一关”那几个苍劲的大字,我们不得不弃车从宁强黄坝驿徒步爬山去搜寻,终于在棋盘关路段腹地快接近四川的地方找到了它的踪迹。尽管风雨沧桑,但那几个字却依旧可见,他见证了人们跋山涉水的艰辛,见证了交通人战天斗地,勇劈天堑的英雄气概。
当然,蜀道真正的巨变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代又一代公路人顶风霜冒雨雪,用心血和汗水对这条古道进行了多次改造、维护,提高了公路的路况水平。特别是去年以来,汉中公路局将108国道宁强宽川至棋盘关45.63公里路段列为厅级文明公路来创建,他们从落实2714服务承诺做起,把精细化养护理念融入具体的小修保养中,推行责任路段挂牌养护,严格遵循生产作业程序,规范操作,确保路容路貌整洁美观。紧密围绕迎国检和学习《养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为契机,广泛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和技术大比武活动,增强职工参与文明路创建的热情。加大养管巡查力度,实行日常巡查、周督查和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做到天天一个样。
如今,再走这条古道,我们仿佛行走在历史和现代的空间,一种厚重和沧桑感油然而生。这条昔日的古道现在已是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路线顺适,处处凝聚着现代公路文明的理念和内涵。路到哪里,文明就延伸到哪里,这是古道精神的新注解。 (作者供职于汉中公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