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1期 第1070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2-04-27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4月20日 星期日

第四版 < 上一版   
行吟蜀道
新闻作者:文 / 李 虎
    蜀道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文化路,历史上有多少诗人在蜀道上行吟,写下了不可计数的蜀道诗篇。
 
送友人入蜀
    李白的《蜀道难》是家喻户晓的千古绝唱,而他的另一首《送友人入蜀》也是蜀道文学的佳作:“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蚕丛路就是蜀道,“蚕丛与鱼凫,开国何茫然。”君平指的是西汉时成都的算命先生,叫严君平。李白豁达地告诉友人,你走过蜀道,到了成都,即便是遇到严君平那样的算命大师,也不必替我的命运占卜。因为人生道路就像蜀道一样崎岖不平,但是一路峰回路转,景色绝佳,历经艰险收获奇绝,得到不同凡俗的生命体验,你又何必寻求平坦呢。
    王维有《送杨长史赴果州》:“褒斜不容遥之子去何之。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果州是现在的四川南充,走褒斜道,经女郎祠,听子规,闻猿声,过官桥,美景连绵不绝。
    王维还有《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H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高度提炼出蜀道风光和巴蜀文化特质。
    杨凝《送客如蜀》:“剑阁迢迢梦想间,行人归路绕梁山。明朝骑马摇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多少次,在灞桥曲江,诗人相聚,临别赠诗,送友人入蜀。唐人特有文化,动不动就抒情。
 
诗圣在蜀道
    这么多蜀道名作,当然少不了诗圣杜甫。杜甫在天水一带生活困顿,实在混不下去,拖家带口,冒着冬日的严寒,跋涉蜀道前往成都。一路写了十二首诗,可谓“蜀道组诗”,让蜀道文学园地更加丰富多彩。组诗包括《白沙渡》、《飞仙阁》、《五盘》、《龙门阁》、《剑门》等篇章,所经皆是蜀道上的交通要道。飞仙阁、龙门阁都是阁道。飞仙阁在略阳,“栈云阑干峻,梯石结构牢”,阁道连空,景象壮阔。“歇鞍在地底,始觉所历高。往来杂坐卧,人马同疲劳”,旅途劳顿,人困马乏。“叹息谓妻子,我何随汝曹?”,即便累成这样,他还不忘和媳妇调侃。五盘是今天的棋盘关,棋盘关原名七盘关,因山路迂回曲折而得名,“仰凌栈道细,俯映江木疏。地僻无网罟,水清反多鱼。好鸟不妄飞,野人半巢居”,巴山蜀水,险峻异常。“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杜甫来到剑门关。“及兹险阻尽,始喜原野阔”,他走过鹿头山,望见成都平原。最后一首《成都府》风格分外清新,“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充满新奇和喜悦。“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冬天的成都依然绿意盎然,天府之国生活安逸。离乱之后,他似乎找到了可以栖身的理想国,开始一段平和愉快的短暂生活,浣花溪畔筑草堂,迎来创作高峰期。
    诗人总是有着浪漫情怀,总是对新的未知充满向往。仅仅三个月,他就搬了三次家,从长安到天水,从同谷到成都。他说辞职就辞职,说走就走,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公务员工作。即使生活那么困顿,依然创造热情不减,蜀道的山山水水召唤着他,他不断的迁徙,最终走遍大半个中国,杜甫绝对是一位超级驴友。在一千多年前,人们的远行很受限制,老杜能有如此精气神,让人非常敬佩。
 
长恨歌里
    《长恨歌》是古代叙事诗的扛鼎之作,其中亦有蜀道画面。诗中详细记叙了杨贵妃芳陨马嵬驿,唐明皇仓皇逃往成都避难的落魄心情:“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唐明皇由褒斜道入蜀道,一路颠沛流离,怅然若失。巴山蜀水景色优美,本是杨妃的出生地,更激起了多情天子对爱妃的深深怀念,以及对自己贵为天子却身不由己、无能为力的无尽愧疚。驿馆望月,夜雨闻铃,总让他愁肠百结,难以释怀,最终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人有《明皇幸蜀图》青绿山水传世,画面山高水长,栈道逶迤,唐明皇的队伍穿梭其间,可与《长恨歌》里的诗句配合欣赏。唐明皇后,先后还有两位皇帝入蜀避难,缓解了政治危机,延续了大唐的历史,蜀道的战略作用亦发显著,这些事件在唐诗中都有反映。
 
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曾在四川的幕府工作数年,几度往返蜀道,留下多篇佳作。当时其相伴多年的妻子刚刚病逝,诗人仍旧沉浸在痛楚之中,为了生计又踏上蜀道,途中遭遇大雪,诗人梦回妻子寒夜在织机上为他制作冬衣的画面,写下《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中年丧妻的哀伤溢于言表,纪晓岚对此诗有精辟点评,认为“回梦旧鸳机,犹作有家想也”,昔日温暖不在,孤寒胜与冰雪,情感深沉已极。
    在蜀道上,他曾写下《筹笔驿》、《井络》等佳作。筹笔驿在广元县北,为蜀道要冲,诸葛亮北伐曾在此驻扎,诗人盛赞诸葛伟业永为世人爱戴,多少年营地遗址依然风云护卫,猿鸟敬畏。怎奈后主无能,关张命短,遂使汉业无成。“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令人遗恨千古。《井络》诗云:“井络天彭一掌中,漫夸天设剑为峰。阵图东聚燕江石,边柝西悬雪岭松。堪叹故君成杜宇,可能先主是真龙。将来为报奸雄辈,莫向金牛访旧踪。”极言剑门蜀道之险,警告藩镇不要妄图据险割据。
    李商隐蜀道诗篇最有名的当属《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歌质朴无华,深情荡漾,低回不止,情何以堪,在夜雨中娓娓道来。去过宁强的人都知道,巴山夜雨的现象至今仍有,雨经常半夜而来天明而去。诗人对此更有切身体会,长期的巴蜀漂泊,郁郁不得志,内心无法倾诉,唯有共孤灯自语,思念在夜雨中弥漫。
    因为蜀道,长安与成都的关系更加密切,成都在唐代成为长安的后花园,也成为京洛之外最繁荣的城市,帝王将相、诗杰文豪往返期间络绎不绝,在蜀道上留下了不可胜数的杰出作品,深刻揭示了唐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历程。本文管豹窥斑,更多精彩诗篇留待读者去挖掘研究,让蜀道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作者供职于省高速集团)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