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1期 第1070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2-04-27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4月20日 星期日

第四版 < 上一版   
傥骆道上的华阳古镇
新闻作者:文 / 图 董邦耀
 
 
 
 
 
    前年端午节期间,正好放几天假,就去汉中探望多年不见的亲戚。陪同的表弟带我们去看了洋县华阳古镇。
    中午12点左右,从汉中上西汉高速,在洋县收费站下站吃了顿饭,已是下午3点来钟,走了一段省道便沿县乡道直向华阳古镇驶去。真可谓:行一路快车,赏无限美景,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游!走走停停,拍照留影……华阳古镇,居秦岭腹地,太白山南坡,离洋县县城北76公里,迄今2000多年历史。自汉唐起曾发挥过重要作用,盛极一时。联接秦岭南北的最捷路径傥骆古道从此而过,是历史上有名的古道驿站、古军事要冲、古经济政治重镇。唐至明朝中叶,该地曾为“华阳县”县城,是地域管理中心和傥骆古道商业贸易的重要节点城镇。华阳在古蜀道上具有重要地位,古代商旅络绎不绝,城镇繁华。古代战争时期,它是军队的物资供应地;和平时期,它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南北经济物资交流的集散地。从汉唐至明清,华阳发挥了商贸重镇的重要功能,是陕南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期古镇。古镇现保存着完好的清末古民居建筑一条街、汉唐时期古栈道遗址、傥骆古道遗址、明清建筑古戏楼、华阳古塔等。1935年,红二十五军曾在此作战,建立了华阳革命根据地,成立华阳街等7个乡苏维埃政权,点燃了红色革命火种。司令部旧址现保存完好。
    华阳古镇,分华阳风景区和长青国家自然保护区两部分。在华阳景区,你可以参观游览红军遗址,古镇风情,自然奇观,运气好还能看到国宝――野生朱q和金丝猴。
    华阳古镇新街只有一条南北贯穿的坡路,北高南低,街的最北头一条小路即通向傥骆古道,经古道直达太白山,全长约250公里,此道只能靠徒步穿越,大约须三四天时间,现今少有人走过了。
    古镇的新街两边已经被旅店、理发店、日用品店、粮店、服装店占满,令人不解的是短短的新街上旅店竟有三、四家,看来华阳虽远离繁华却也常有人光顾。
    古镇的残留风貌可从华阳后街的建筑中寻得,清道光年间戏楼雕梁画栋保存较为完整,狭窄的街道两侧多是木结构的旧房屋,雕花窗格,木板门墙;每个人家门前都吊些玉米、干菜;路边随处停放些人力板车,看来是重要的运输工具;当地村民生活用水为地下水,使用手压机抽水。整条后街约500米长,漫步到街的尽头,远望到雄伟的秦岭,有酉水从街口经过,一座全长57米的东河石拱桥联结到对面的山村;几个孩童在河中嬉戏,给这静寂的深山带来些欢乐和生气。 
    长青国家自然保护区是陕西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十大自然景观和“十一五”,十大旅游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长青保护区处于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动植物区系的交汇过渡地带,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其中竹林面积达21358公顷,被称为秦岭大熊猫的“天然庇护所”。这里是保存完整的原始森林,飞瀑深潭,奇松怪石。听说2010年7月1日对外开放。
    逝去的岁月里,茫茫的秦岭中,有一条长约250多公里、连通关中与秦巴最快捷也是最险峻的古代官道――傥骆道。它得名于其南口位于洋县傥水河口,北口位于周至县西骆峪。三国时期,傥骆道便是沟通秦岭南北的首选道路。中唐以后,官员任免和回京述职,商贾往来,多走此道,路上曾遍布亭帐驿社。
    傥骆道在历经了千年风雨之后,如今淹没在幽谷老林之中而鲜为人知。随傥骆道一同走向萧条的还有这座曾经繁盛的陕南重镇――华阳古镇。盛唐时,华阳曾设县衙,人口达万余,在傥骆道上的地位显要。华阳最兴盛的时代可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时华阳号称傥骆道上“小香港”,两天一小集,三天一大集,商铺一家挨一家,来自洋县的戏班和本地的自乐班隔三差五地在戏楼上演出,场面热闹非凡。由于很早就受到西方文化的熏染和市场经济的熏陶,华阳是一方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地方。
    进入华阳,就像步入一所天然的大公园。这里有苍苍千仞接云霓的绵延大山,也有飞湍瀑流争喧虺的潺潺山溪,目之所至,绿野无际。不论是傍山迤逦缓行,还是溯河疾驰快走,都是转过一道绣草缀花的屏山,又迎来一块地势平坦的坝子,重重叠叠连绵不断。
    华阳湖景区,这是一个长约三四公里,截断酉水河流而形成的大水库,面对蓝天白云,大家在跨越清澈湖面的吊桥上尽情欢呼雀跃,放松心情。车又行约一小时,当海拔约1100米时,眼前豁然开朗,华阳盆地出现了,这儿四周青翠群山拥抱,酉水东西河两面环绕。南北长约六千米,东西宽约三千米,形似一条行驶的大船。古镇如同搭乘在船上。镇内小桥流水人家,石板街,青瓦房,木门、木窗、木梁、木柱,民居错落有致,古风荡荡,质朴大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令人不免生出误入桃花源的意境。(作者供职于厅史志办)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