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这处入手。全长121公里的西商高速公路,2008年12月奠基,试验段开工,2009年7月全线开工建设,是我省穿越秦岭山区的第一条六车道高速公路,沿线沟壑纵横、层峦叠嶂,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极大。自开工奠基伊始,西商管理处便以超前的意识和科学的态度,坚持推行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管理机制,谱写“精细化管理”的新篇章,形成“管理精细化到实施精细化再到工程精细化”一环扣一环的管理链。
严格制度建设 完善监管体系
“精细化管理,制度保障是根本,制度跟上了才能确保凡事有章可循。”西商管理处李爱国副处长指着一份《工地建设标准化管理细则》向记者详细阐释,字里行间折射出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高速公路建设是利国利民的百年大计。为确保把西商高速公路建设成为路基坚实、桥隧稳固、边坡稳定、排水畅通、路面平整、设施齐全的样板工程。西商管理处结合项目实际,先后制定了《西商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西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实施“首件工程认可制”指导意见》、《西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工程材料管理办法》、《路基桥隧工程精细化施工控制要点》、《精细化施工管理实施细则》、《路面精细化施工管理标准》等规章制度,并要求各施工、监理单位制订相应的精细化施工落实措施,从而形成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尤其是在全省率先推行的混凝土强度回弹交验制度,路基基底处理交验制度,路床、桥面交验业主全程参与监控制度,路面工程层间交验制度,路面材料专家评审准入制度,路面碎石、改性沥青驻场监理制度,隐蔽工程第三方检测制度等,对重点工程及重要工序提出了明确的质量要求,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始终处于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之中。
深化精细管理 全面提升质量
高速公路建设,质量是生命,管理是保证。
在质量管理方面,西商管理处全面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逐级逐标段竖立工程质量管理责任标牌,制作质量责任落实卡,对各参建单位主要质量责任人、专业工程师、分项工程质量责任人登记备案,并在台背回填、预制场、隧道洞口等关键部位进行公示,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把对监理和施工人员的约束贯穿于工程实施的每一个细节。
随着路面工程铺筑的逐步推进,为贯彻精细化施工,提升工程建设品质,2010年5月24日,西商管理处邀请西安公路研究院、长安大学路面工程专家举办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培训班,对管理处、总监办、中心试验室、路面监理、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提升了他们的精细化管理意识。
为保证工程质量,项目处严格把好原材料关,坚持材料“三不准”(即工程材料不合格不能进场、工程设备不达标不能进场、技术人员水平不适应建设要求不能进场)、“三检制”(即出厂检、到场检、拌和前检),从源头确保工程质量。将分项工程质量检测指标,随时间、进度记录在案,要求监理工程师在重点工程、工序时24小时旁站,实现工程质量全过程监控。不断优化施工工艺和方法。如小型预制构件采用塑料模具和振动台集中预制,成品结构密实,表面光洁;箱梁施工采用标准化定位模具,确保了钢筋间距和波纹管位置准确无误;在桥梁预制场预埋管道,实行春夏季喷淋、秋冬季蒸汽养生等。特别加强对钢筋、水泥、锚具、钢绞线、沥青等主要材料的检测,加大对路基压实度、混凝土强度配合比、路面平整度等重要指标的跟踪,及时通报检测结果,确保隐蔽工程、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质量过硬。
为检验效果,管理处给所有参建人员都戴上了“金箍”,质安科、总监办和驻地办经常性开展质量巡查、专项检查工作和夜间突击抽查,如发现有施工质检人员不在现场、重点工序监理人员未24小时旁站,工程质量存在问题或隐患,立即要求整改,并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办法进行处罚,有力促进精细化施工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坚持精细施工 铸造精品工程
众所周知,山区建高速公路,难!想要建设一项精品工程,更是难上加难!从前期勘察设计到实际施工,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常常面临诸多复杂多变的情形。“变亦有变”,深谙此道的西商筑路人清楚,精品工程的建设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适时懂得“求新求变”,方是精细化管理的题中之意。
为了铸造精品工程,项目处推广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技术应用。2010年,在全省第一家将50号硬质沥青替代SBS改性沥青并应用于AC-20中面层试验段;第一次对沥青路面双层一次性摊铺技术进行了有益的研讨,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施工方案;全省第一家采用SBS改性沥青同步碎石预裹覆技术。2011年,推广了BRA岩沥青技术、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等路面新技术的应用,项目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
对于精品工程来讲,除了路基坚实、桥隧稳固、边坡稳定、排水畅通、路面平整外、还要求同时是一条和谐的人文景观路。按照建设人文景观路的理念,设计人员和施工者充分挖掘沿线人文风情,适度地揉入当地文化元素,合理增加、适当设置沿线旅游景点指示标志标牌和人文作品,提升道路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保证沿途景观序列整体风格统一而错落有致,增设了行道树,选用高大落叶和常绿且具有观赏效果垂柳、大叶女贞、樱花、国槐等乔木为主景树,搭配栽植观赏性的小乔木红花紫薇、独杆木槿,间隙点缀栽植红叶石楠球、火棘球等球状灌木,形成了冠顶、分枝点连续线性而又层次分明,给行车人视线通透的线性诱导感官效果。立交区绿化则选择以适宜北方和地方生长的规格较大、生命力强的雪松、垂柳、国槐、柿子树、杨树作为主骨架树,配以中等规格的黄金槐、白玉兰、紫玉兰、大叶女贞、红叶李等,再片植花类,构造空间立体景观,凸显植物层次感和韵律感,丰富了可视路域景观,形成四季有景、三季有花、以绿为主、以花为辅、与自然相和谐一致、错落有致、丰富饱满的立体植物群落景观,把西商高速装扮得花团锦簇。
古人云:“玉取自温润刚韧之材,器精于匠心独具之工”。西商高速建设者以精细化施工管理为核心,以精心求精致,精细铸精品的理念,宛如琢玉般呵护、雕琢西商高速,为现代精品高速公路的发展奏响了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