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是在一个小山村里度过的,那儿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最难忘记的却是家乡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那里,有我童年的足迹与梦想。
小山村位于两座大山之间,约有70多户人家,分散居住在山中的沟沟洼洼里。村子的四周山连着山、沟连着沟,一条弯曲的小溪穿过村中央,小河两岸生长着茂密的柳树和高大的水桐树。在小河的东边,一条泥土小道,沿着山村凹凸不平的地形与小河并行,由南向北延伸着。路上常常行走着一个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者,奔跑着一群群挖野菜、放牧牛羊以及上学的小村童;夏天,路边的大柳树下,经常三三两两地聚集着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妇女们做着针线活、说着悄悄话,男人们则吸着劣质的烟草、调侃着大山,小小的河边则是小孩子们玩耍的乐园,嬉笑声、欢叫声回荡在山沟里,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一丝丝轻松的气息。如逢刮风,小路上尘土飞扬,行人辨不清方向;遇到下雨,路上更是泥泞一团,寸步难行,真的是风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但是,就是这条小路却寄予了我儿时的梦想。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小路上来了一辆拖拉机,村子里的大人们看着它惊叫到,这么大的铁牛需要多少草料才能喂饱?小伙伴们更像看见外星飞船一样,沿着高低不平的路和高扬着的尘土,叫着、追着,直至看不见了才回家。那份痴迷、那个好奇令我至今难忘。从此,那条小路便成了我们的希望之路,伙伴们在空闲的时候,歪着脑袋猜想着通往山的那边还有什么奇妙的东西,有时伸着细长的脖子等着奇迹一个个从路的那端冒出来。后来,我要进城上学了,因没有公路,没有车辆,只能以步代车。从村里的小路出发,我和妈妈翻过了一座座大山,淌过一条条小河,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村庄,步行了一整天才来到县城。当时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一切一切离我是那样的遥远,通往家乡的小路是那样的曲折而漫长。
在外求学、工作,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其间家乡的小路时时进入我的梦乡,牵引着我游走在乡村的各个角角落落,所以回家看看的打算一直盘踞我的脑海。终于,在90年代中期,我和爱人带着女儿乘坐客车,翻山越岭,颠簸了近5个小时才回到了久别的家乡。小河依旧,潺潺而流,但是陪伴它那弯曲的小路已发生了大的变化。当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遍了大江南北,我的家乡也发生着悄悄的变化,乡亲们首先从思想上、认识上有了大的改观,明白了修路致富的硬道理,于是全村上下总动员,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齐心协力,将乡间小道修成能通行车辆的一条大路。自行车、拖拉机也陆续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从此家乡人告别了以人力、小板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日子。这时,走在乡村的路上,不再是暮归的牛羊陪伴着我,取而代之的是拖拉机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交通道路的变革,必然会带动社会经济的整体变化,家乡也不例外。从此希望之门向人们打开,家乡人的生活也从过去的温饱中彻底解放出来,五谷满囤,牛羊成群,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致富的劲头越来越足。回家的路上,我感觉风儿是那样的轻爽,树儿是那样的翠绿,家乡的路是那样的平坦,家乡不再遥远,我的心里充满着甜丝丝的味道。
斗转星移,弹指一挥间,转眼已到了二十一世纪。在风和日丽、花香飘飞的5月,我们全家人自驾车,驰骋在宽阔的柏油公路上,经过2个小时,再次回到了我可爱的故乡。这时,小山村可以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你看,昔日的荒山长满了桃树、果树、杏树,一簇簇、一丛丛,白得耀眼,红得醉人;清清的河水欢快地流淌着,像一首悦耳的轻音乐飘过耳际;公路边、院落旁,高大的槐树上开满了白花花的花朵,清香诱人;干净整洁的窑洞和现代化的砖瓦房里,不时飞出一串串欢乐的笑声。乡村道路已一改往日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路况,变成黑油净亮、平坦宽畅的乡村公路,由南向北贯通小村,像一条黑色的飘带飘向远方的村镇、县城。路上行驶着一辆辆的大客车,载着往返城乡办事、购物的村民和求学的学生,时而还有乡、县以及远道而来的小车穿行其中,好一个繁忙的运输场景,给整个村庄增添了无限生机。在油路上,走过的、路过的乡亲们更是个个喜笑颜开,幸福挂在了嘴上、写在了脸上。
傍晚,我和亲人们围坐在门前的果树下,亲切地交谈着近十多年来家乡的巨变。亲人们如数家珍般地细说着村子里一桩桩、一件件变化着的事,如栓柱家买了一辆大货车、二娃家又买了一辆小汽车、红红家开了一个砖瓦厂、天然气管道通过家门口等等,但话题最多、感触最深的还是门前的这条柏油公路。这条路,解决了乡亲们出行难的问题,解决了货物运输难的问题,解决了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给乡亲们带来了太多的实惠。大家深深体会到:这一是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好,给咱老百姓带来了脱贫致富的机会;二是政府的“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政策暖人心,为咱修建了致富的通道。
是的,这条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它曾寄托着一代人的梦想,是一条充满希望和梦想的路。九十年代,它为人们施展技能、创造财富打开了通道,成为人们奔小康的致富大道。今天,它不仅带给人们财富,更成为连接城乡的桥梁,是一条充满挑战、充满幸福、充满和谐的康庄大路。这条路,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父老乡亲们艰辛拼搏、勇于创业的发家致富史,更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公路建设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变。
我相信,在大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将会有更长足的发展,家乡的路也将建设的更加便捷、舒畅。衷心祝愿我的父老乡亲们,在这条大路上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幸福……
(作者系榆林收费管理处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