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4期 第148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6-06-14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第四版 < 上一版   
风中泰陵
新闻作者:○ 康 魏


说起泰陵,也许有人不知道,但一说到唐明皇李隆基,则无不知晓。这位开创历史“开元盛世”的大唐天子,这位一折《长生殿》与杨贵妃演绎出缠绵悱恻爱情故事的风流帝王,历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千古谈资和文人墨客的“纸上宾”。
泰陵,唐明皇李隆基之陵墓!
泰陵位于家乡蒲城县城东北十五华里处叫作五龙山脉余脉的金粟山。从县城远远望去,只见一系山脉自西南向东北伸展,起起伏伏,逶迤蜿蜒,蔚蓝天幕下,山色青黛,空明灵透。
唐21位皇帝20皇陵(武则天和唐高宗为合葬陵),有十八陵就分布在陕西关中大地。这18陵与巍巍秦岭遥遥相对,前瞻关中千里沃野,又有沣河、渭河、泾河等缠绕期间,蔚为壮观!唐代帝陵又沿袭了汉代依山为陵的形制,十八陵中就有十四陵是筑在“孤耸回绝”的山峰之中,自西太宗昭陵一字依山排列,绵延几百公里,泰陵是其中最东段一座,由此可见唐代帝王们君临天下的气势。
蒲城自古为风水宝地,山清水秀,五座唐代皇陵归依这里(简称五陵):唐睿宗李旦桥陵、唐让帝李宪唐惠陵、唐宪宗李纯唐景陵,唐穆宗李恒唐光陵,唐玄宗李隆基唐泰陵,除让帝惠陵,一字排开在青青山峦中;其中唐睿宗李旦桥陵最为宏大知名。当年(公元712年)李旦毅然决然让位于三儿子李隆基,看中的是儿子的精明能干,英武果断,他也不负众望以其雄才大略开创了大唐盛世。李旦桥陵也是那个时候修建,其宏伟因盛世财力雄厚而由此不难想象,也是李隆基报父让位之恩。相反唐玄宗自己泰陵却相比凋零的多,其因果让人千古回味。
因五陵政府前几年修有一条公路,名曰:五陵路。沿五座陵墓依葬着的起起伏的山峦下,笔直地自西向东,五陵路在绿树花丛中穿梭。路的东北方遥见山峦匍匐,那便是五龙山余脉,可见中锋突兀,冈峦拱月般,翘首欲飞,此金粟山所在,泰陵是也!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李隆基拜父桥陵至金粟山,见此山有龙蟠凤翔之势,谓左右曰:“吾千秋后,以葬此地。”
沿平坦如砥的五陵路一路向东,金粟山渐行渐近,愈近愈如一块巨大的吸铁石,用一种无形的力,吸引着身躯和心灵。这是让历史为之一振,为之咏唱的唐明皇的归宿啊!却在这无边的空旷中,满目芳草,猎猎风声。
李隆基别号三郎,生得仪表堂堂,风流倜傥,又多才多艺,生性英明果断,深得祖母武则天宠爱。自诩“阿瞒”,有仰慕曹操之意,可见胸怀天下之伟。果然,长大后的李隆基不但和姑姑太平公主发动“唐隆之变”,平定“韦后之乱”,又在事后决然除掉争夺权力的姑母太平公主,拨乱反正,挽李唐江山于危乱,改国号“开元”,表明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之决心。他目光远大,任人唯贤,虚怀纳谏,先后任用姚崇,宋Z,张说,张九龄这些名相,正是他的这种干练果断,知人善任,终于使得大唐走向辉煌。有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正是当时盛世繁荣的写照。想想看,在那古长安国际大都市石砌的长街上,熙攘地走过朝圣般而来的异域风情的人,囔囔的脚步声该是怎样穿透历史厚厚的烟岚,回荡耳畔……
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对华表,没有唐睿宗桥陵的高大,却依然倔强地站立,似竭力维护着这大唐天子的尊严。路东西两旁矗立着多尊石像石人,已是有些残破,许多缺头少臂,在风中荒草中,默默站立着,寂寥又冷峻。东边的为文臣,手持朝板,一脸庄严,似向天子禀报朝事;站立西边的为武将,威严无比,手驻长剑,身着盔甲,似随时听候天子号令而驰骋疆场。看那两尊翼马,气势若凌云驾风,可是凛凛座驾……渐行渐近,矗立眼前的是一尊高大石碑,上书:“唐元宗泰陵”,怎么是元宗呢?因碑为清陕西巡抚毕沅下令所立,元字是为讳康熙名玄烨而改。不禁想,一个威仪四方的大唐天子怎比不得大清康熙?看那石碑两旁昂首阔胸的石狮,该是为自己主子鸣不平吧?
三郎者李隆基不仅胸怀江山,更多才多艺,他擅书法,通音律,他开梨园之先河,一曲《霓裳羽衣曲》(也作《霓裳羽衣舞》),极尽才气,集大唐歌舞之大成。迄今,仍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一颗璀璨明珠。“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长袖善舞,歌舞升平,大唐奢华绚丽在那轻歌曼舞中肆意流淌。
山坡上是一片近几年栽的柏树林,风过处,发出潇潇的声音。沿崎岖山路攀登而上,山石嶙峋却层次有别,似楼梯一般。上得大半山腰,回头望:阡陌纵横,无穷无尽,去雾茫茫,如烟如岚。据说,雨后天停之日,纵目可望西岳华山。风更大了,呼呼苍劲。赫然看到几只乌鸦在山间盘旋,发出“哇哇”叫声,在这空旷山涧,尤显寂静与苍凉。当年,虽没有父唐睿宗桥陵雄伟宏大,泰陵却不失丰伟:“封内三十八公里,下宫去陵二点五公里,四周绕陵筑墙”,其布局似京师长安,分内外两城,内城四面各开一门,分别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门,陵内建有闲殿、下宫、阙楼及陵署。可如今望去,荡然无存,一片苍茫,寥落的石尊在风中矗立……这风,可是他漫卷的诗书,飞扬的长发,挥洒的琴音。
开创了大唐盛世的李隆基渐渐开始于满足,疏理朝政,沉湎与与杨贵妃的缠绵中,“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待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为博回眸一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那种缱绻,那般痴情,让人感喟又扼腕。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是真挚的,两人性情相投,琴瑟相和,却爱的过于缠绵,过于奢华,疏离了他的江山,他的臣民。终于导致“天宝之乱”,大唐几近崩溃,而一蹶不振。也让他与杨贵妃阴阳两隔。“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在那无边的凄凉中,郁郁而终。“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花前的缠绵,月下的誓言,皆化作一捧黄土,一滴浊泪,陪伴他陵寝身边的却只是老迈而忠贞不二的贤宦高力士(高力士墓在离泰陵二公里处叫做山西村的村头)。
若一鼓作气登得泰陵山顶,风大如旗,撩发掀衣,情不自禁张臂欲飞。纵目望,千里沃野尽收眼底,望断处,莽莽苍苍。唐明皇,你可知今昔何代何年?你可知人间处处四月天,泱泱中华早亦非大唐所比!
如今随旅游业的兴盛和政府的开发力度,这里已不再因偏僻而那般冷清。游人的足迹从马嵬坡下捎来杨玉环的讯息,虽带着淡淡地叹息,可对这位痴情天子该是一种轻轻的抚慰吧?“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夕阳西下,西天云霞如火,回头望,泰陵在这云霞中,披一肩绯红,肃穆而瑰丽。风依然吹着,掠过山岗,掠过原野,可是从大唐吹来?拂过历史的天空。
 (作者系蒲城县运管所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