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6期 第1485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6-06-21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第四版 < 上一版   
明清古镇青木川
新闻作者:○ 段小平


青木川,位于陕西省宁强县西北角,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有“一脚踏三省”之誉。因一个川道内有一棵青木树而得名。
青木川古镇始建于明中期,成型于清中后期,鼎盛于民国时期。以羌、汉聚居为主,曾为扼川陕要冲,山势巍峨,关隘迭出。
青木川古镇,因电视剧《一代枭雄》而声名鹊起,主人公魏辅唐以及那些风尘往事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魏辅唐,1902年生于青木川,国民党员,红帮大哥,果敢强悍,智勇双全,1926年杀青木川民团团总后任团总、区团长、自卫队长、宁羌县独立自卫大队长、宁西人民自卫总队长、川陕甘九县联防办事处副主任等职务。官兵多达1072人,统治青木川20多年。
行走在青木川古朴的石板街上,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让人惊叹!一条“回龙场”古街从南向北把小镇拉的悠长,两边的明清民居错落有致地连缀在一起,雕刻精美典雅的窗棂、门楣、瓦当,古朴的青石板街道尽显古镇的安详静谧。感受着青木川古镇清末民初的时代气息,任思绪飘飞,探寻着魏辅唐亦奸亦雄、亦善亦恶的传奇人生,寻找那些恩怨情仇的演绎过程,追踪后人津津乐道的历史烟云。
魏辅唐期间,靠种鸦片,扩张武装,保家卫民;重视农桑、兴修水利、开堰拾田、修路架桥;重视教育,创建私立辅仁中学,组建辅仁剧社;兴街重商,重建回龙场,开办“辅友社”百货店、“唐世盛”绸布店、“同济堂”药铺等。1950年1月,魏辅唐率三百余人向人民政府缴械投诚,1952年4月,因反革命罪处决于辅仁中学操场,1987年5月,宁强县人民法院重审此案,认为魏辅唐属投诚人员,故撤销1952年的刑事判决,对其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带着对魏辅唐太多的疑惑,走进了魏氏宅院。老宅和新宅两处,是魏辅唐办公和生活场所。两宅紧密相接,坐北朝南,呈“田”字形状。老宅建于1927年,土木结构,属两进两院的老中式风格。老宅原以粮油加工作坊、办公、家眷、厨房、仓库几部组成,后粮油加工作坊被拆除,目前只能看到剩余部分。现在看到的只有前院后院。进入老宅,进门的一楼、二楼都是原来警卫、佣人的住处,院子两边的厢房是魏辅唐和几位夫人的卧室。穿过青石院,拾级而上,有一排房子与厢房垂直,正中的房间是魏辅唐母亲的卧室和佛堂。再两侧分别为仓库和厨房。
新宅紧邻老宅,两处宅院留有专门通道。新宅由两进两院的两层洋楼组成,砖木结构,宽敞明亮,面积更大,中西合璧,设计合理,工艺精湛,是魏辅唐后来办公生活场所。在新宅里接待过胡宗南。
新老宅院珠联璧合,宏伟壮观,是青木川标志性建筑。它最大的特点是突出了陕南民居的朴素简约、方便实用。
了解魏辅唐,还要到辅仁中学去看看。
辅仁中学位于老街道回龙场背后南侧的后坡上,典型的陕南四合院,学校宽敞整洁,它是青木川又一历史的见证物。建于1942年,1947年竣工。魏辅唐全资兴建,校门上横书“宁强县私立辅仁中学”校名,当年修了6间教室,一个能容千人的巴洛克式风格大礼堂和一座高大考究的办公楼。他亲任校长,先后聘请20多位名牌大学毕业生任教师。最多时,学生600多人。学生上学全部免费。年满7岁以上的孩子不上学,他亲自带兵去强制上学,家长不让上学的要受到严厉处罚。除常规课程外,还开设了英语、俄语、武术、秦腔、美术等。胡宗南视察时,学生站队唱的是英语歌曲,让胡宗南大为吃惊,十分赞赏魏辅唐,并送各类枪支400多条。
飞凤桥,为两柱三孔的大石桥,基础在河床下一人多深,石头缝隙灌了铅,桥上是整块三寸厚的柏木。经历过无数洪水,桥基础纹丝不动。桥墩前一块大青石上清晰刻着“子孙后代永享通畅”,字迹不好,无章法,据说是魏辅唐本人亲笔,落款解放初被工作队凿掉了。修桥时魏辅唐亲自坐阵监工,从找人设计、放线到施工现场,都是他亲自管。除了民工不出钱外,修桥所有费用他自己承担。谁不愿参加修桥,不出义务工,他亲自带队到家里抓人,施工中谁不出力,谁偷工减料,拉过来就打,不满意的工序推倒重来。
站在有历史、有景色、有故事的飞凤桥上,感叹魏辅唐真是个人物。没有魏辅唐“霸道”做事,便没有60多年来的工程质量,更没有古镇百姓半个多世纪的受益。魏辅唐留下了这座“飞凤桥”,也留下了讲不完的故事。
踏着石板路,走在蜿蜒延伸的小街上,望着古色古香的楼房,缕空雕窗,细腻砖饰,过去的饭庄、旅社、烟馆、唐世盛(即洋房子)、荣盛魁(即早船房)和辅仁剧社等等,街上的青石被踩磨出深浅不一的凹坑,颇有沧桑之感。那些老房的墙上,依稀残留着标语,一层层覆盖,又一层层剥落,“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进行土地革命,建设新中国”,岁月风雨使标语的字迹斑驳,小镇越发显得陈旧,透出沉重的感觉。街上当年人来人往、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景象已不复存在。
带着许多难解的疑问,来半山腰的回龙阁观景。这里地势高,站在顶端远眺古镇,尽收眼底,过去这里是魏辅唐的t望哨,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只要来人,不等队伍进街,早就安排稳妥了,从来没有在青木川镇上查出过大烟来。如今,蜿蜒似龙的老街,笔直宽敞的新街,“田”字型的魏氏宅院,传统而现代的辅仁中学,雕梁画栋的飞凤桥,金波翻动的金溪河,质朴优裕的人家,诉说着过去和当下的故事。
小镇在魏辅唐执掌的二十多年里,正值中国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烽烟四起,战火不断,各种组织,明争暗斗,各种关系,错综复杂。而魏辅唐却在此时发展了势力,壮大了队伍,保了一方平安。当地人说他一生既没加入国民党,也没加入共产党,却将青木川治理得风调雨顺,富裕充足,犹如世外桃源。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居乐业;商贸云集,物流畅通;修路架桥,交通发达;兴修水利,出资开渠;修舍建校,书声朗朗;无战劳耕,战时为兵;印钞设行,流通四方,遇灾为百姓减本取息种烟卖烟;种烟卖烟,镇上无一吸食……他究竟是个什么人?功与过,是与非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古镇青木川,历史与现实交织,传统与现代融合,展开了一副沉重的历史画卷,让后人去回味,去探究这里无尽的神秘。
 (作者供职于安川分公司)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