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8期 第1487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6-06-28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千年石窟大佛寺
新闻作者: 文 / 袁 园

如果要说石窟,闻名遐迩的无非是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乐山大佛等。但在古丝绸之路北道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彬县大佛寺。一千多年来,大佛寺石窟承载着丝路过客们的向善之心,护佑着关中大地万千生灵的福祉安康。
大佛寺位于彬县县城城西的312国道旁,从西安出发,沿着福银高速西长段向西北方向行进约2小时至彬县收费站下高速,穿过整个彬县县城,再沿312国道(西兰公路)向西行约10公里,可抵达大佛寺。大佛被开凿在泾河南岸的石崖峭壁上,这里山塬幽寂,长河静流,地势狭长如廊,泾河自大佛寺前蜿蜒东流,风光旖旎,环境优美。
一进寺门,五层护佛大殿耸然而立,给人威严肃穆的感觉。院内,雾气氤氲,香韵缭绕,一块刻着“彬县大佛寺石窟”的青石碑跃入眼帘。耳畔,佛音梵乐袅袅。沿寺中心石路而上,心里渐渐肃静起来。
据说,大佛寺是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在彬州(即现在的彬县)战死的将士,于公元628年在彬州西二十里官道旁的清凉山脚下修建而成,命名为应福寺。北宋仁宗为其养母刘太后庆寿时将其改名为庆寿寺。为了保护精心建造的佛像,寺前建有明镜台,台上建起一座5层砖木结构的护楼,高38米,护楼结构奇巧,气势恢宏,楼檐雕梁画栋,斗拱交错,檐牙高啄。护楼内的“大佛洞”是全寺的中心,也是整个石窟群中最大且保存最为完整的洞窟。窟内有一佛二菩萨像三尊。阿弥陀佛(俗称大佛)倚崖跌坐于莲台之上,高24米,宝石蓝螺髻护顶,秀眉慈目,两耳垂肩,金面方脸,慈祥威严,整个造形肃穆端庄,雄伟传神。大佛头像后有二道圆形雕刻花边、七尊浮雕坐佛,附近散布着19个飞天,构成富丽祥和的背光,呈现西方极乐净土之景,被誉为陕西第一大佛。与大佛的阳刚适成对比,两旁胁侍菩萨头戴宝冠,身着华丽缨珞,神态恬静,充满阴柔之美,集慈悲、宽容、美貌于一身,叹为观止。
依着大佛,人们又在附近的山壁上凿出千佛洞、罗汉洞、丈八佛窟等,佛窟鳞次栉比,颇为壮观。佛寺石窟群现存大小窟、龛361个,其中洞窟107个,佛龛254个,内有造像的洞窟共19个,造像1498尊,是陕西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中国现存初唐和盛唐时期规模最大、最为精美的石窟群,曾被清代学者毕沅誉为“关中第一奇观”。
在当地民间流传了很多关于大佛寺的传说。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三个牧童正在泾河川道悠闲地牧羊,忽然有一个声音不知从何处隐隐地传来,问道:“山开了没有?”再仔细听,声音愈加洪亮清晰。好奇的牧童四顾却发现无人影,而问声却一声紧于一声。于是,他们便随意地应了一句:“山开了!”随着这一声的回答,忽然之间山动地摇,只见对面那座清凉寺下,崩裂开了一孔巨大的石洞,一时金光四射,天地为之一亮。等受惊发呆的牧童回神清醒后,才发现已有一尊大佛盘腿坐于石洞正中了,还有两位形神俊美的菩萨侍立于大佛两旁。这时候,闻声而来的人们发现大山的崖面上闪出一尊石佛,端坐莲台。人们纷纷跪下,顶礼膜拜,因为这天是农历三月初八,于是当地人就把每年的“三月初八”定为庙会,这便是大佛及大佛寺庙会的由来。
每年农历三月初八,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前来礼佛,寺内游人如织,或上香还愿、或旅游观光、或求子祈福,寺外摊点密布、客商云集,民间工艺品、土特产应有尽有,还有彬县御面、长武小酥肉、黄焖鸡等风味小吃。
盛夏的古城西安热浪袭人,若要觅得一份清凉,不妨来这千年古寺走走,带着对历史的好奇,对佛教文化的尊重,来领略彬县大佛寺石窟之震撼。
 (作者供职于西长分公司)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