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养路工的坚守
----------记安康市“道德模范”、“岗位学雷锋标兵”李辉安
新闻作者:文 / 杨莉 张辉

李辉安今年46岁,是安康公路管理局镇坪公路管理段瓦子坪道班的一名普通养路工,也是一名基层优秀党员的代表。他16岁从家乡安康来到巴山深处的镇坪县开始养路生涯,一干就是30年。今年3月,李辉安作为岗位学雷锋代表在安康市岗位学雷锋座谈会上发了言。今天,让我们跟随他的发言一起走进这位普通养路工30年的养路人生。
“从事公路养护工作30年,我不图名、不图利,我是养路人,只图路好走。”
李辉安1986年参加工作,今年正好30年。这30年里,他先后在新华道班、白土岭道班、华龙道班养路,无论在哪里工作,李辉安一直坚持在公路养护一线,把爱路、养路、护路当作自己的天职,他熟悉自己养管的路就像熟悉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养管的路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他用最简单的劳动工具,在艰苦的环境中争取养护出最好的路。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养的是砂石路,晴天过个车,尘土飞扬,浑身是灰;雨天过个车,稀泥烂浆,满身是泥;住的是土坯房,冬季寒冷,四面钻风,更不要说有什么业余生活了。“刚到镇坪的时候,我才16岁,说实话,连衣服都不会洗,又离家这么远,也哭过,可哭过后,还是擦干眼泪再次上路”。再后来,有了沥青路,李辉安常常带着干粮早出晚归,补坑槽的沥青也需要班上自己熬制……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如今,工作环境比以前有了巨大的改观,路况质量好了,生活环境好了,每个道班都配备了小花园、小菜园、小餐厅等五小设施,每当想到这些,我心里都是感恩知足的,只有把路养好才是最好的交待。”
在镇坪段乃至整个安康公路系统,李辉安有个众所周知的外号――“泥人李”。要说起这个外号的来缘,还有一段故事。从参加工作起,李辉安养路从来不分上下班、双休日,每天上班都超过8小时,起早贪黑,有空就上路把路收拾一下。尤其是在夏秋两季,塌方不清除完他决不下班。2009年夏天的一天,李辉安和以前一样,在养护的路段清塌方,刚刚清除完毕,又有泥沙夹杂着石头滚下,下班时间已过,他披上雨衣继续清理,衣服湿透了,泥水溅了一身,却全然不顾。恰逢局领导调查灾情经过现场,于是“泥人李”的美名在安康公路局传扬开来。
冬季的华龙山顶,经常是大雪覆盖。为了过往车辆的安全通行,在做好防滑除雪工作的同时,李辉安和工友们常常一路撒沙十多公里,护送车辆翻越正河垭。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他们却因为不停劳动浑身出汗,他们常常自嘲,自己本身就是发热机,不需要什么空调。
“由于长期的户外劳动,不仅使我的相貌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沧桑许多,而且由于长时间手持劳动工具进行作业,身体也受到了影响,右肩总是看上去比左肩高一点,经常出现腰痛,需要针炙才能缓解疼痛。”
执着的信念和辛勤的劳动,换来是路的顺畅,李辉安也得到了诸多肯定,多次被省公路局、安康公路管理局评为“十佳道工”,“先进生产者”; 2011年7月,被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称号;2012年2月被评为安康市第二届道德模范 ;2014年11月被镇坪县政府评为“镇坪好人”。
“夏天,热浪滚滚,让人窒息,别人在屋里,我们在路上;大雨如注,别人往屋里躲,我们往屋外跑。因为山区公路雨季易发生泥石流、塌方、落石等险情,必须不间断巡路才能及时发现,提醒过往车辆和行人避险。”我常常说,这是我们养路工的责任和担当。
每年到了7、8月份,人在外面站上几分钟好像就要窒息,沥青路面经过太阳一烤高达40多度,养路工人却要在这样的热浪中干六七个小时。早晨还强点,到了下午,别人连坐在屋内吹着空调都嫌热,养路工人还要上路,因为,他们深知,他们的工作就在路上。说到这里,可能有的人会说,那夏天是不是特别盼望下雨呢?下雨就可以凉快一点了。那还真不是,下雨工作量更大。山区公路雨后极易发生塌方,泥石流,不仅影响公众出行,也是养路工人最繁忙的时候。
2014年8月16日,华龙道班辖区路段出现多处塌方,泥石总计达4000余立方米,李辉安顾不上被胡蜂蛰过的头皮大丘疹的隐隐作疼,立即和其他工友一起紧急集结,奔赴塌方地点,一方面安放警示标志,疏导交通,一方面在装载机清理大型塌方体离开后,清理剩下的塌方。翻斗车一车车的上,一车车的装,一车车的倒,他们硬是奋战了8个小时,直到道路疏通,这才松了一口气。
2015年7月的一天,由于连降暴雨,华龙道班路段山体滑坡,部分道路被泥石流覆盖,两棵碗口粗的行道树“斜卧”在公路中间,司机们正着急时,李辉安和其他工友匆匆赶来,大雨如注,我们开始了艰难的抢通工作,几个人通力合作,砍的砍,铲的铲,搬的搬,李辉安脚下一滑,左腿撞在一块大石头上,鲜血顿时淌了出来。工友纷纷劝我去诊所包扎一下,我摆摆手,只是用裤角把伤口扎紧,继续干活。一块泥浆裹着的大石头横在路中央,我搬了几下都搬不动,干脆单腿跪地,两手用劲,将大石头一点一点掀到路边。路通了,过往车辆一辆一辆开了过去,大雨中,我们还要继续清理泥土、石块。
公路上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事,面对这些陌生的面孔,李辉安无私帮助,从不留名,30年来,帮助来来往往的受困司机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他帮助过的人不计其数,具体有多少连他也说不清楚。
2013年12月的一天,重庆云阳县一对夫妻开着一辆大王牌货车在华龙山拉煤炭,走到道班附近汽车半轴断了,车子无法行驶。眼看天色已晚,得知情况后李辉安招呼夫妻俩吃饭,并腾出自己的床铺让这两口子住宿,他和别的工友挤在一起将就了一夜,第二天,李辉安就近联系修理厂请来了修车师傅,又帮着买了些零配件,修好了便道,拾来柴禾烤化了油箱冻结的燃油,烧了几壶开水,淋通了冻结的油管,慢慢让车从水沟里开上来。2015年6月,平利县八仙镇一位盲人路过华龙山恰逢下大雨,不小心跌倒公路坎下,李辉安正好路过此地,听到呼救声,李辉安把他背上公路,并带到道班管吃管住,随后挡了一辆熟人的货车把他送回八仙镇。
30年来,李辉安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养路工,扎根巴山深处的镇坪县,把青春奉献给了公路事业。“养好公路、保障畅通是我的天职,以路为业、以班为家是我的行动,我爱公路,我熟悉管养路段的每处设施,我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人生的价值;30年来,我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凡事走在先、干在前是我庄严的承诺更是我多年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