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4期 第150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6-08-23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文金荐书”
新闻作者:0

《历史的弯道:24道拐》,邓茜、陈亚林著。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定价28元。
二战时期,援华美国随军记者在中国南方边陲拍摄了“24道拐”照片,并轰动世界。人们大都以为这条被誉为“世界公路奇观”的盘山公路位于滇缅公路云南境内,并将其作为“史迪威公路”的重要形象标识。半个世纪后,专家才发现一直被误读的“24道拐”位于滇黔公路贵州晴隆境内。
本书作者邓茜、陈亚林都是贵州晴隆人,他们以对故乡的热爱和历史的追寻,就有关“24道拐”的故事进行了全面梳理,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4道拐”路段古称“鸦关”,雄奇险峻,全程4公里,自山脚至山顶直线距离350米,垂直高度260米,在60度斜坡曾顺势建有24个180度的拐弯。“24道拐”始建于民国24年(1935年),次年竣工,是滇黔公路的必经之路。二战时期,中美两国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滇缅、滇黔公路是国际援华物资进入中国后方唯一的陆路运输线,美国公路工程部队当年曾对滇黔公路及“24道拐”进行过加固维护。
《没眼人》,亚妮著。中信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定价68元。
本书作者是一名年轻女性,她的社会身份是导演、主持人。在中国西部太行山深处采访时,她无意间发现了一群像谜一样引人入胜的盲人:这群“没眼人”, 有的曾是抗战期间八路军的情报人员,却一直没有编制、档案和记录;他们像乞丐一样在太行深山走村串户,以原生态的方式卖唱生存;他们艰难保存和传承着中国西部民歌辽州小调完整的曲牌曲目;他们有不为外人所知的爱恨情仇……作者深深被这些“没眼人”独特的生存样态所吸引,决心以他们为主角独立制作、编剧、导演纪实性电影《没眼人》《活着》死去》,在长达10年的跟踪拍摄期间,她与“没眼人”同吃同住同行,并多次债台高筑、卖房典物。目前这些电影仍在紧张拍摄和制作之中。
本书真实纪录了作者与这群“没眼人”从相识到相知的过程,并将这11个“没眼人”的性格和故事写得活灵活现。全书语言粗砺,图文并茂。
《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张宏杰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定价35元。
作者张宏杰(1972-)通过世界视野和历史视角,从“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中国国民性探源”和“中国国民性改造史”三个部分,对中国国民性及其演变进行了剖析。作者认为自春秋到唐宋再到明清,中国人的性格如同跌落的瀑布,从品格清澈到雍容文雅再到品质劣化……而专制制度的演进是导致国民性格大倒退的罪魁祸首。本书虽说是社会学专著,但文风畅达,浅显易懂。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