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5期 第150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6-08-26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第四版 < 上一版   
老家住在“三省边”
新闻作者:■ 陈贵生


我的老家住在与河南、湖北相邻的陕西商南县的白浪镇,有家喻户晓的“鸡鸣三省”奇观,陕、豫、鄂的“三省石”就在这里,这里也是三省三个镇政府所在地,相距都不过五里,在全国独此一处。
从西安出发,顺沪陕高速向东,从商南西站下高速至商郧路,沿商郧路行驶四十二公里,你就会见到丹江,再沿丹江河边宽阔的水泥路至下游十余公里,此时你会看到一幅“豫鄂陕三省人民欢迎您”的巨大牌匾。三省人民亲如一家,虽属不同的三省管辖,但由于距离相近,联系密切,各省的风土人情相互交汇,不管是哪省人,都把这三镇视为自己的老家,形成独特的地域风情。古老的文物古迹,淳朴的乡风民俗,能在一天时间内游玩三省,领略三省八县结合部不尽相同的民俗风貌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你定会不虚此行。
最先到达的是河南淅川县的荆紫关古镇,也是河南省公布的第一批重点历史文化古镇。古镇地处豫、鄂、陕三省交汇的东南角,旧时为三省最繁华的商贸集镇,店铺林立,交通发达,丹江贯境,道扼秦楚,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被称作“豫之屏障”,有 “鸡鸣三省荆紫关”的美称。据历史记载,荆紫关早在战国以前就是“西接秦川,南通鄂渚”的关口要塞,为唐代后期形成的商业古镇,明清时期是荆紫关的黄金时代,沿江码头,百舸争游,每年有大量的桐油、生漆、食盐、布区等从荆紫关进出,每日往来车船不断,逐渐成为豫、鄂、陕附近七省商贾云集之地,繁华异常。这里曾出现过“三大码头、八大帮会、十大骡马店和二十四大商号”等船商公司,至今仍有遗址可寻,还有保存完好的上千家店铺和平浪宫、禹王宫、法海寺、古码头、三省碑、山陕会馆等一批明清古建筑,可见曾经的繁华。丹江也是通往丹凤龙驹寨、乃至西安的最大水陆码头,随着商贸的发展,商行之间为了争夺市场,状大规模,联络客商,各帮会都竞请三省能工巧匠,在荆紫关大兴土木,修宫建馆,使这座古镇的建筑异彩纷呈,各有特色,成为我国古代建筑的大集成和百科全书,静静地置身荆关五里长的古街行走,仿佛走在了深深的历史岁月里。那古色古香,雕梁画栋,古雅清幽的古街风貌,无不蕴涵着中华文明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心总会被能工巧匠精湛的工艺所深深震撼,感慨古时人民博大精深的建筑工艺和源远流长的商业文化。
看过河南古镇,再到对岸的陕西白浪街,过丹江大桥西北角的白浪街,长不过百余米,居民不过百余户,南与湖北郧县洋溪镇相连,东与荆紫关古镇隔江相望,因镜内有条白浪河而得名。白浪河宽不过五米,从白浪街西端境内,流到街中河南境地,又转身向南流向湖北境界注入丹江,河水长年潺流不息,清澈见底。白浪街也是三省地理上的交汇点,这条街也成了三省人民共有之街,著名的一脚踏三省的“三省石”就位于白浪街中心。“三省石”顾名思义,为三省共有之界石,原为一块顶角朝天的三棱石,三棱三面,一面朝着一个省,上面分刻河南、湖北、陕西三省名字。据说这石为远古天降之陨石,落地时五彩斑斓,光芒四射,煞是好看。美丽的传说,神奇的色彩,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人,无不用脚踩下三省石,体验一番“一脚踏三省”的豪迈之感。当地人也以此为荣,他们绝大多数是生意人,当街开铺,临窗售货,游人往来,生意兴隆,他们也把三省石的历史传颂,比如当年李闯王在石上磨过刀,新四军在石上饮过马。八十年代,为保护名胜,经三省当地政府同意,在三省石上共建一塔楼,塔楼匠心独具,制作精巧,塔高五米,呈三棱形,三足碑座,中间是主体,三棱碑上方棱面各自刻着本省碑文,状风物之优美,写沿革之清丽。碑楼下设三个拱门,供游人探脚踏三省,如此一番雕琢,使三省石古韵宛在,新意大增。
独步白浪街上,你能听到迥然不同的三种方言土语,看到各省不同的传统习俗,小街杂而不乱,各自有着各省的电视、电话和广播。同一天早上,站上街心,你能同时听到河南的豫剧、陕西的秦腔、湖北的汉剧。弹丸之地住着三省百姓,融着三种风土人情,也是三省文化的分界点和交汇处,隔了一条路或是一堵墙,打个电话就能成为出省长途,过去,有条件好的人家里同时安装三部固定电话,和哪个省人联系就用哪个省电话。几百年来,三省人民在此繁衍生息,操着不同口音和睦相处,婚丧嫁娶,各随乡俗。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繁荣发展,三(门峡)至十(堰)高速开通,经荆紫关处设有出入口,商郧路的改造,商白公路的凿通,鄂西郧县至白浪公路的拓宽,三省争向以旅游为重点把三镇建设成本省的特色窗口,老家的城镇建设更是日新月异,正在以强劲的步伐向集游、购、娱、吃、住为一体的强镇目标迈进,三镇人民也信心十足,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和崭新的面貌,恭迎四海宾朋到来。
 (作者系五里牌治超站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