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9期 第150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6-09-09 星期五
今天是: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第四版 < 上一版   
白鹿原上
新闻作者:○ 刘 炜


蓝田县地处陕西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蓝田自古为秦楚大道,是关中通往东南诸省的要道之一。提到蓝田,人们不约而同地会想到白鹿原。白鹿原,因传说周平王迁都洛阳途中,曾见原上有白鹿游弋而得名。起点与篑山相接,西到西安和长安,南依秦岭终南山,北临灞河,居高临下,是古城长安的东南屏障。
蓝田,对于我而言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最初对于蓝田的印象来自书本,书中说蓝田猿人距今有上百万年之久,作为中国早期的直立人种,早期的蓝田人,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并逐渐形成后来的华夏文明。
此前,我曾天真地以为蓝田会有蓝色的田野,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让蓝田闻名于世的不仅仅有蓝田猿人,蓝田玉也同时闻名天下。更有传说,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曾命李斯篆刻玉玺,而这玉玺所选用的,便正是蓝田玉。事实真伪,时至今日已经无从考证,也无需计较。但蓝田玉的美名却是由来已久。古代称美玉为蓝,蓝田之名便由此而来。
蓝田不光有美玉,更有美名。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蓝田位于东南方,正是西安的东南门户所在,古代,关中这片土地上,崛起过十多个王朝,这其中有过令炎黄子孙为之骄傲的汉唐盛世,也有一个个渐渐被人遗忘的小政权。
历史在这里,一次又一次地演绎着兴衰更替,一度又一度地上演着沧海桑田。而蓝田,作为这一文明发源地的东南门户,作为一个屏障所在。不仅成就一个个帝王,一统天下的梦想;更成就了一个个王朝,万国来朝的辉煌。
白鹿原,虽然不像秦岭那般巍峨耸立;虽然不像黄土高原那般沟壑纵横,但它却像一位父亲一样,尽力伸出自己的臂膀,挺起自己的脊梁。同秦岭一道,构筑起一面天然的屏障。它不仅哺育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子民,更保护着关中平原上的万千百姓。
因为在地形上,与长安城互成掎角之势,故白鹿原一直以来都是军事要地。史载,北宋天圣年间名将狄青征西时,曾在此安营扎寨,故取名狄寨,沿用至今。此后,无论是保卫长安城,还是解放战争,此地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
考古发现,白鹿原上和白鹿原下沿骸㈠绷桨队卸啻γ婊达数万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文化遗址。如米家崖遗址、长乐坡遗址、老牛坡遗址、孝义沟遗址、新寺遗址、东李遗址等。考古工作者陆续在这里发掘出各类墓葬2000余座,其中汉墓数百座,北周墓数座,隋唐墓1000多座。
可见此处,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风水极佳的宝地。而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依崖起陵的灞陵。灞陵所在处襟山带水,山势如凤凰展翅,故俗称“凤凰嘴”。传说,周平王迁都洛阳途中,曾见原上有白鹿游弋,故而得名。
既有先民遗址,又有祥瑞降临,足见这片土地上,千百年来上演过多少兴衰成败,沧海桑田的故事。
如果说白鹿原是一个舞台,那么千百年来这里上演过一幕幕戏剧。而这其中最璀璨的主角,当属创作出鸿篇巨著《白鹿原》的陈忠实。陈忠实是一位拥有民族精神的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这部长篇小说共50余万字,由陈忠实历时六年创作完成。这部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
为创作《白鹿原》,1987年8月,陈忠实到长安县查阅长安县志和有关资料。有一天晚上,他与笔名叫李下叔的《长安报》编辑记者李东济在旅馆,一边喝酒吃桃一边闲聊。两人说得投机,陈忠实第一次向外人透露了他创作《白鹿原》的信息。说到后来,陈忠实坦言自己屡屡受挫的创作经历,谈说自己已经45岁了,说一声死爱不是一死了之的事情。但最惭愧的是爱了一辈子文学,写了十几年小说,死了还没有一块可以垫头的东西。
关中民俗,亡者入殓,头下要有枕头,身旁还要装其他物什。这些东西,有时是由死者死前便准备好的。陈忠实说:“东济,你知道啥叫老哥一直丢心不下?就是我能给自己弄成个垫得住头的砖头或者枕头呦!”可见,若是写不出一部像样的作品,给自己一个交代,陈忠实到死也不会瞑目。
所幸,陈忠实写出了《白鹿原》,这是一部可以让他垫枕的书。《白鹿原》一出世,评论界欢呼,新闻界惊叹,读者争相购阅,一时“洛阳纸贵”。其畅销和广受海内外读者赞赏欢迎的程度,可谓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所罕见。却也一直有不同的争论、批评乃至粗暴的压制。然而,牡丹终究是牡丹。尽管它本身还存在某些不足,但那些非科学的批评、压制,却无损于牡丹的价值、华贵和富丽。《白鹿原》先是荣获陕西第二届“双五”文学奖最佳作品奖和第二届“炎黄杯”人民文学奖。后来,略加修订的《白鹿原》又在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九日荣获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荣誉――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日,陈忠实终于登上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颁奖台。
“一夜成名的背后,是千千万万个不眠之夜!”这句话用来形容陈忠实,再合适不过了。为了创作《白鹿原》,从构思到提笔创作直至最终完稿,陈忠实前前后后共用时6年之久。从1988年开始,陈忠实把妻子和长辈安置在城里,只身来到乡下的祖屋,潜心写作。四年的艰苦写作,每天陈忠实都要经受着各种人物在脑海中的较量,纠结的心情让陈忠实额头上的皱纹如同黄土高原上的沟壑一般深刻。
在《生命历程里的一个下午》里,陈忠实记录了完成《白鹿原》的真实感受。“我背靠沙发闭着眼睛,似乎有泪水沁出……我在这一刻的感觉,不仅没有狂欢,甚至连往昔里写完一部中、短篇小说的兴奋和愉悦都没有。我真实的直接的感觉,是从一个太过深远的地道走到洞口,骤然扑来的亮光刺激得我承受不住而发生晕眩;又如同背负着一件重物埋头远行,走到尽头卸下负载的重物时,业已习惯的负重远行的生理和心理的平衡被打破了,反而不能承受卸载后的轻松了……”
这种莫名的空前的悲痛感,是常人无法体会到的。但路遥却有着与其相同的感受,他曾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这样写道:“在通常是晚饭的那个时分,终于为全书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几乎不是思想的支配,而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我从桌前站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手中的圆珠笔从窗户里扔出去。我来到卫生间,用热水洗了洗脸。几年来,我第一次在镜子里认真地看了看自己。我看见了一张陌生的脸。两鬓竟然有了那么多的白发,整个脸苍老的像一个老人,皱纹横七竖八,而且憔悴不堪。我看见自己泪流满面。”
从他们的字里行间里流露出的是痛苦,但在我看来,他们是幸福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学热潮造就了他们,亦或者说是他们造就了那时的文学热潮。“陕军三剑客”昔日的辉煌,如今虽已不复存在。但他们的名字,及他们的作品都将永远地镌刻在民族历史的丰碑上,纵使沧海桑田也必将名垂千古!
白鹿原不仅书写出了自己的传奇,还像慈父般伸出臂膀护佑着关中百姓。作为古都的东南门户所在,在它的护佑下,关中这片土地上,崛起过十多个王朝,这其中有过令炎黄子孙为之骄傲的汉唐盛世,也有一个个渐渐被人遗忘的小政权。历史在这里,一次又一次地演绎着兴衰更替,一度度地上演着沧海桑田。那岁月令人向往,令人回味,令人神游其中无法自拔!
历史是那般的美好,是这般的令人向往。但历史终究已成历史!
历史固然美好,但它终究已成为历史,我们还需立足于当下。
可以说,《白鹿原》中的白鹿原,正是在天理与人欲的张力中铺陈,陈忠实写了几十年的白、鹿两族恩怨,背后却是上千年关学传统对原上子民的浸染。在那个封闭的农耕文明时代,文化发展是纵向的,亦是传承的,惟有变局发生,才有更新的可能。
但在物欲的时代中,文化发展是横向的,商品跨越了空间,白鹿原成了同质化市场中的一分子。如今的白鹿原,蓝田县成立了白鹿原生态旅游观光带管委会,灞桥区成立了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就像是“正能量”的白、鹿两族的竞争,两个区县比赛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如今的蓝田人,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一样,扎扎实实兢兢业业,正在朝着理想中的小康生活逐步迈进!
还有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这是依白鹿原地势而建,南望秦岭、东临灞河,是一个集生态农业观光、民俗文化体验、农事活动体验及乡村精品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项目。沪陕高速、西蓝高速、312国道、关中环线贯通全境,交通便利。
村内保留了最原始的自然森林公园形态,绿树成荫、溪水潺潺,通过仿古建筑、美食特产、传统技艺表演等形式完美呈现原滋原味的关中文化,是集生态旅游开发、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地道的蓝田美食,享受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休闲,感受白鹿历史,追求返璞归真的乡土气息。
岁月难老人易老,走过千年岁月,白鹿原仍然是那样年轻而鲜活。我相信因为《白鹿原》的广为传播和白鹿原影视城的衬托,以及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熏陶,白鹿原会更加美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色彩。
 (作者系蓝田东管理所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