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3期 第151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6-09-23 星期五
今天是: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第四版 < 上一版   
《长城》邮票上的陕西元素
新闻作者: ■ 朱文杰

中国邮政2016年8月发行一套长卷式《长城》邮票。笔者有幸参加这套邮票在榆林市举办的首发式。深感这套邮票上蕴含有丰富的陕西元素。
长城始建于春秋,到秦一统天下时,是秦始皇开始大规模修筑长城的。秦修长城派大将蒙恬率30万人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绵延万里,被称为“万里长城”的。
中国长城以中有镇北台,东有山海关,西有嘉峪关,而被誉为万里长城“三大奇观”。镇北台位于陕北榆林。
虽然长城没有地理上的“源头”之说,但修城墙以卫国,从地理位置上看,秦始皇重点保护的一定是它南边的秦都咸阳。因为秦始皇接着马上又修秦直道,从咸阳(起点为现咸阳淳化县)到九原郡(现包头附近)。这条古代军事上专用的高速公路――秦直道,可以证明。
所以,中国的万里长城修筑之初,首在陕北,中心在陕北。那么,如果把万里长城比作团龙,蜿蜒盘旋在中国北方之北的峻岭崇山之间,那么,中间的镇北台,就是团龙之首,或者说是万里长城的心脏。
镇北台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从陕北境的长城遗存来看,陕西北部是我国长城集中分布区域之一,包括战国、秦、魏、隋、明等时期的长城1500多公里,其中以明代长城最为著名,其自东向西经过陕北的府谷县、神木县、榆阳区、横山县、靖边县、吴起县、定边县7县区。东到府谷的墙头还有战国秦长城“上郡塞”遗址,是明榆塞长城的起点。长城,亦称边墙,才被称为“墙头”的。墙头地处黄河入陕第一湾的金龙湾。因为黄河上是没法筑城的,这个“头”成了万里长城的断点。明长城西到靖边、定边,靖边县和延安吴起县还有建于公元前271年秦昭王的战国长城遗址,与“墙头”的上郡塞相接。我在年榆靖高速公路通车时,曾沿着这条路跑了一遍,感觉这条路就在长城脚下,一路上不时可见烽火台遗址和长城遗址的残垣断臂。而公路人特别注意对长城的保护,我们还特意登上了靖边附近他们保护起来的长城烽火台的二十台。
《长城》长卷邮票,第7枚 “高原北望”反映的就是陕西境内的长城遗存。笔者在榆林采访了榆林市邮资票品局局长李航,他曾陪同这套邮票的设计者张济平和责任编辑沙志辉实地考察了榆林长城文化遗存几个重要地段。李航作为一个有文化的邮政人,他极力向北京来的同志推荐陕北长城附近石峁遗址、统万城、高家堡、二郎山等文化遗存。扩大了他们的视野,让本来只关注镇北台一处,变成了北上神木,西去靖边。而神木石峁古城和靖边的统万城都给了他们极大的震撼。于是,邮票设计出来后,设计图上明确标明了榆林6处标志性景点,有府谷转角楼墩台、神木石峁遗址、二郎山、高家堡、靖边统万城、榆林镇北台。榆林一次有6个景点登上有国家名片之誉的邮票,成了破天荒的创举。
值得一说的是有关万里长城的民间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故事发生地在陕西铜川,这里有修建于1000多年前的姜女祠,女回山,黄堡镇有孟姜女故里孟家原,宜君有哭泉。而 “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姜女庙的碑石上也刻着:“贞女孟姜,陕西同官人。”《大明一统志》载:“孟姜女本陕之同官人。”同官即今铜川市。
而最近十多年才考古挖掘发现的神木石峁古城遗址,被列为《长城》长卷邮票之中,确实令人振奋。
这石峁石头古城可不得了,它可是城墙的老祖宗辈的啦!在榆林《长城》邮票首发式上滚动播放的《长城》邮票电视专题片中一开场就先说石峁遗址,把这座石头城墙当作“中国最古老的一面墙”。如此定位,又一次引发我心底的深度震惊加震撼了。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峁上,距今4300~2800年。石峁遗址可以说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还获得“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二十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等荣誉。
首先石峁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的城址,其规模远远大于年代相近的良渚遗址、陶寺遗址等已知城址。再者它是一座三重石头城,由外城、内城、中心的皇城台组成。将中国现存土石结构城防设施的年代提前了2000多年,因为像这样的城防设施以前确定为汉代才有。
这一遗址规模宏大的石砌城墙,让人惊叹的是4000年前已有瓮城,可以闭合的石砌城墙及城门、角台、角楼、墩台、门塾和 “马面”等附属设施。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闫文明说:“它是中国城门的老祖宗,后世城门的所有要素它都有了。”
更加神的是城墙墙体的石之间穿插一根长木头,介绍说叫“木”。作用是靠木的连结和拉扯住分散的一块块石头,城墙会变得牢固。因为汉代城墙建筑在夯土城墙中才开始使用水平方向称为“木”的木骨墙筋。这种先进的技术,上至汉长安城,下至南北朝、唐、宋,最晚到元代仍在使用。而石峁一下提前了2000年。
石峁城墙的墙体上还发现了雕刻的菱形眼纹,制作规整的横放菱形砂岩石块,两组三只“大眼睛”嵌入石墙,眼眶凸出,形成“石眼”。据考证石峁墙体上的菱形眼纹与四川三星堆出土的菱形眼形器有相似之处。
石峁遗址墙体上还发现有保存完好的石雕人面,专家推测是石峁先民应该是营建一种自身精神的屏障。我想象着城墙上的“石眼”“石雕人面”,被视作神灵,其作用是辟邪、震摄外敌。
古人还把无数的玉器夹藏在墙体石头缝里,目前已知道流散在海内外高达4000余件。专家推测是古人建造城墙时奠基用的。但都夹在石砌墙体内就极为特殊了,是否古人也以玉石辟邪御敌呢?石峁玉器用的玉料几乎涵盖了(中国)各个地方的玉石。4000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仍然是石峁遗址最大的谜团之一。石峁玉器有刀、镰、斧、钺、铲、璇玑、璜、牙璋、双面人头像、玉蚕、玉鹰等。其中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玉雕双面人头像价值最高。
还有玉璇玑,那就更神秘,其中一个三联璇玑,最大特点是单独一个像鱼形玉佩,组合一起便成完整三联璇玑,精美绝伦,独一无二。有专家认为石峁遗址的璇玑,可能是打开中国文明起源这扇门的一把重要的钥匙。
这么多玉器汇聚于此,有点骇人。石峁成了玉石集中地。看来,传说中存在的玉石之路的起点,也非石峁非属了。
所以,《长城》长卷邮票,把石峁古城列入其中,设计者的用意可能在于,它们都是墙,都是人类伟大的创举,都是为了抵御外敌,卫护家国的墙。一个以4000年的历史久远,石破天惊,一个以万里之长的规模宏大,震憾世界。以佐证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灿烂辉煌,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精神的举世无双。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