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5期 第151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6-09-30 星期五
今天是: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玫瑰的名字》
新闻作者:0


作者:翁贝托・埃科[意]
译者:沈萼梅/刘锡荣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年3月
推荐人:少言
【推荐理由】
这本书是《达芬奇密码》的鼻祖,而它所包含的知识又是后者难望其项背的,这本书是意大利学者翁贝托・埃科1980年初版的《玫瑰的名字》。如果你觉得这本书里有太多过于生僻的知识点,那决非作者故意卖弄,那就是他的世界,取之而用,只是信手拈来。作者埃科是世界上最博学的人之一,他突然想把这些知识融汇进一个关于图书馆的侦探推理故事中。故事建构在真实历史背景中:古希腊的书藉在中世纪散失之后,那个时代最博学的阿拉伯人翻译了古希腊经典著作,使这些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流传下来。本书的故事讲述13世纪时,意大利北部山区的一座修道院发生了一起谋杀案,英国修士威廉被派去调查,查明这一连环谋杀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佚失的喜剧部分有关。这是一本关于失传经典的故事,能够顺利过关斩将完成推理的人,一定得是博学之人。这是一本读书人写给读书人的小说,有人拿这本书检验自己的阅读量,在不同时期读它,会有新发现,说明你的知识在增长。读书越多,视野越广阔,才能越发地看见这个故事角角落落都是隐喻典故,而许多相模相像的历史竟然是作者的虚构,人物说话的风格语气就是中世纪的样子,令人身临其境。早已失传的《诗学》的喜剧部分被作者重写出来,作者对历史与古希腊文艺了解之深使他拥有弄假成真的本领。当然本书决非资料堆积之作,它本身的文学性、故事性引人入胜,即使你并不明白一些典故历史,它仍可以用文学的方式吸引普通读者。这是一本奇妙的书,无论你是哪个层次的读者,都能阅读它、喜欢它,并为它着迷。

【书摘】
我不能写出真相,或者可以说,我试图用一层薄纱覆盖真相,以使它弱化,变得模糊。因为我“看见了”那姑娘,那就是真相。当一只快要冻僵的麻雀飞上光秃秃的树枝寻找栖身之地时,我好像就在那微微颤动的树枝间看见了她;当小母牛从牛棚里走出时,我就在小牛的眼睛里看到了她;当羊群在我眼前交错而过时,我就从咩咩的叫声中听到了她,好像天地万物间她无处不在。是的,我渴望见到她,不过我亦准备接受再也见不到她,再也不能与她结合的现实,只要能享受到那天早晨充溢在我心头的欢乐,能感到她始终在我身边。如今我努力去理解,显然,当时整个世界仿佛是上帝用手指写成的一本书,那里的一切都在讲述造物主无穷的善德,那里的一切造化物是讲述生和死的著作和明镜,在那里,最卑微的玫瑰都成了我们人生道路的评注。总而言之,整个世界都在对我谈论那香味扑鼻的厨房的阴影里隐约可辨的面容。
在那以前,我以为每本书谈论的都只是书本以外尘世的超凡的事情。现在我才知道,一本书还常常谈及别的书,它们会相互关联。想到此,我更加觉得藏书馆令人困惑不安。那是书海,多少世纪以来,在漫长的岁月里,那都是个窃窃私语的地方,在羊皮纸书页之间进行着人们觉察不到的对话;那里有生命,有一种人类智慧不能主宰的强大力量,是收藏了许多天才和精英构设的秘密的宝库,它比发明和传播秘密的人更有生命力。
上帝是唱高调的虚无,“现在”和“这里”都碰触不到它。很快我将进入这片广阔的沙漠之中,它平坦而浩瀚,在那里一颗真正慈悲的心会得到无上的幸福。我将沉入超凡的黑暗,在无声的寂静和难以言喻的和谐之中消融,而在我那样沉溺时,一切平等和不平等都将逐渐消失,而我的灵魂将在那深渊中得以超脱,不再知道平等和不平等或任何别的;所有的差异都将被忘却。我将回到简单的根基之中;回到寂静的沙漠之中,在那里,人们从无任何差别;回到心灵隐秘之处,在那里,没有人处于适合自己的位置。我将沉浸在寂静而渺无人迹的神的境界,在那里,没有作品也没有形象。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