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5期 第151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6-09-30 星期五
今天是: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看不见的城市》
新闻作者:0

作者:伊塔洛・卡尔维诺[意]
译者:张宓
译林出版社  2006年8月
推荐人:少言
【推荐理由】
9月份在平遥摄影节,一组来自古巴哈瓦那的策展“看不见的城市”吸引了我,这些摄影家用一些没有明确发生地的照片代表心中的故乡和回忆。策展人在现场给观众讲了一个故事:当忽必烈可汗问马可波罗关于他的故乡威尼斯的故事,他沉默半晌回答说:“我说过的每个城市的细节都是威尼斯,我所见过的每个城市都是故乡的影子。”这个故事当然是虚构的,它来源于伊塔洛・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在这本书里,作者写了66个城市喻言,“城市与欲望”“城市与眼睛”“城市与符号”“城市与轻盈”……城市与奇奇怪怪的许多事物。这些城市发生的事情没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听起来荒诞和超现实,却又都有着我们现代城市的影子,引起我们对城市、故乡、旅行以及文学的思考。这本书没有连贯的情节,从任何一个城市读起都可能将你带入故事,它象散文一样独立成篇,又如小说一样围绕同一个主题,归属于同一个故事。据说卡尔维诺写这本书时,随时将零星的关于动物、人物、建筑、城市、旅行的灵感写好放入相应的文件夹中,等到编书的时候,再按所需的故事结构编辑放置它们。因此,当你读每一个小段落的时候,看到的几乎都是灵光闪现的思想精华。统领这些零散故事的只有两位主角,这是一条影响西方世界的著名线索,马可波罗在元大都向忽必烈汗讲述他所经历的城市。在马可波罗还没有掌握东方语言的时候,他和忽必烈用一种奇怪的自创“语言”来沟通,他在可汗面前摆出来自那些城市的奇奇怪怪的东西,这些东西摆放的方式充满着荒诞和隐喻,表达着语言所不能传达的情感和知识,两个人常常就在沉默中“对话”……有人说,有的书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是这本书的损失,而是这个奖的损失。《看不见的城市》就是这样的书。
【书摘】
城市就像一块海绵,吸汲着这些不断涌流的记忆的潮水,并且随之膨胀着。对今日扎伊拉的描述,还应该包含扎伊拉的整个过去。然而,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从吉尔玛城归来的旅人,都带着不一样的记忆:一个盲眼黑人在人群中大喊大叫,一个疯子在摩天大厦的楼顶飞檐上摇摇欲坠,一个女孩牵着一头美洲豹散步。其实,许多手持棍杖敲打着吉尔玛石子路面的盲人都是黑人,每座摩大厦上都有人在变疯,所有疯子都在摩天大厦的飞檐上消磨时光,也没有哪头美洲豹不为任性的女孩子所饲养。这是一座夸张的城市:不断重复着一切,好让人们记住自己。
别的地方是一块反面的镜子。旅行者能够看到他自己所拥有的是何等的少,而他所未曾拥有和永远不会拥有的是何等的多。
城市就像梦境,是希望与畏惧建成的,尽管她的故事线索是隐含的,组合规律是荒谬的,透视感是骗人的,并且每件事物中都隐藏着另外一件。
不同民族的男人们做了同一个梦,梦中见到一座夜色中的陌生的城市,一个女子,身后披着长发,赤身裸体地奔跑着。大家都在梦中追赶着她。转啊转啊,所有人都失去了她的踪影。醒来后,所有人都去寻找那座城市。没有找到城市,那些人却会聚到一起,于是,大家决定建造一座梦境中的城市。每个人按照自己梦中追寻所经过的路,铺设一段街道,在梦境里失去女子踪影的地方,建造了区别于梦境的空间和墙壁,好让那个女子再也不得脱身。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