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9期 第151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6-10-21 星期五
今天是:2024年09月21日 星期六

第四版 < 上一版   
联通圣地的绿色人文纽带
新闻作者:■ 丁 晨
 

金秋9月,在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即将通车前夕,我怀着已经早有一条210国道,后又建了一条与之平行的西延高速公路,现再建一条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的好奇心,到这条路上去采风。

作为一个老交通人、一个业余作者,我曾采访、采写过太多的高速公路建设,我们的每一条高速公路都凸显着各自不同的特点、难点和亮点,都在不断地与时俱进,进行着理念创新、科技创新、施工创新和管理创新。每一次的采风采访,我都是心灵不同的感受、感触、感慨和感动。

路越修办法越多招数越稠,路越修越绿色环保低碳,路越修越精明老道会干,当然路越修标准越高、行车越来越舒服。

撇开那些具体的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技术创新不谈,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建设者们先进的修路理念,急老区人民所急,想老区人民所想,为老区人民办实事,修惠民路,修急需路,修绿色人文路,就让我再一次惊叹和感动。

这条双向六车道的高速公路,一头连着人文圣地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之陵寝黄帝陵,一头连着中国革命圣地延安,这就决定了修建这条路的必要性和特殊意义。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黄帝陵作为人文圣地、全球华人公认的老祖宗陵寝,每年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炎黄子孙前来朝拜、祭祖。为两个圣地之间铺设一条绿色的、人文的、现代的高标准通衢大道,是交通增长的需求,老区人民的呼唤,时代发展的必然。它的紧迫性、重要性,就是显而易见得了!

2006年9月建成通车的老的西延高速公路黄陵至延安段,双向四车道、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已经无法满足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需要。新的号称黄延第二高速通道,无论其设计等级、技术标准都远高于老的黄延高速公路。它的建成,形成了一条陕北和关中地区独立快速的交通运输大动脉,不仅可以大大缓解原包茂高速西延段的交通压力,进一步完善国家和陕西高速公路网,而且为促进陕北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和延安、黄陵两个圣地的红色、人文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加快陕北产业转型升级和老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作为国家高速公路包茂线G65在陕境内的重要路段,国家第三批绿色公路主题性试点项目、陕西省第一条绿色公路,工程建设伊始,就明确走绿色环保节能发展之路,坚持把低能、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率的发展理念贯彻于项目全过程。以实际行动贯彻国家绿色发展理念,助推中国高速公路未来发展模式的突破和转型创新。

在绿化施工中,同样是公路绿化工程,却和别的工程不同,他们把握住了绿化工程的提前量,严格按照边开挖、边防护、边绿化的原则,在栽植完成后,同步进行整平、修整,确保施工一段、成型一段、美化一段。因此,金秋的黄延路上,山美路畅,天高气爽,一片葱绿,而且越往纵深越是草木菁菁,四野阒然。当我们一行采风者,行驶在这条还未通车的路上时,感觉路旁绿化树木茂盛的长势,像是运营了几年似的。

在绿色能源应用方面,通过在高速公路管理分中心、停车区、服务区、养护区等建筑区域,采用光伏板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替代传统电热水器供应系统,实现建筑区域的节能减排,节约能耗折标准煤约226.05吨。在绿色施工技术应用方面,仅全线路面上面层采用橡胶沥青混凝土,橡胶沥青路面总面积约为485.67平方米,消耗废旧橡胶粉约29043吨,约合579.2万条废旧轮胎,就减少废旧轮胎堆积占地约50.6亩。在绿色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全线的桥梁桩基、承台、系梁等低标号混凝土中掺加粉煤灰,在路面底基层、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中增加一定比例的粉煤灰,减少生产水泥所需能耗约1.6万吨标煤,也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绿色交通能力建设方面,建立高速公路能源监控管理系统,对运营管理中心、监控中心、隧道、收费站、服务区、养护区等部门的能源消耗,进行在线监测和统计,参考自然条件、交通特点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能源控制策略,每年可节约用电约598万度,节约用油7万升,节约用水3.63万吨。

理念的进步和先进太重要了。

我感觉,特别令人赞叹和敬佩的是,黄延高速扩能工程,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坚持贯彻落实共享发展新理念。他们认识到,今天我们修建高速公路的目的,不是为了一味突破公里数,也不是为了加快而加快。修建高速公路是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修建高速公路的好处和成果也要惠及人民群众。用实际行动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兑现承诺,不断增强修路区域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所以和以往高速公路建设的不同,项目管理处在强调施工难度时,并没有强调征地拆迁难,而是全力以赴为拆迁户、为沿线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不因施工对周边老百姓的正常生活生产造成污染和影响。公路占地内的原生植被尽可能地保护利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地形和植被。所有隧道均采用零开挖进洞施工,并将工业废渣、钢渣材料利用铺筑隧道路面,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公路的共同和谐发展。施工期间新修筑343公里便道在建设过程中是施工的保障线,现经过修整,已成为沿线人民群众的便民路,解决了以往雨雪天泥泞难行的问题。为沿线村镇经济发展提供便利通道,在建设后期,新修农村道路267公里。利用施工弃土为沿线村民,通过变废为宝,造耕地5304亩,既解决了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问题,又为农民群众谋了一份福祉。

更为可赞的是,他们协助政府,为助推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宝塔区、安塞县和黄陵三县区,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建设了13个集中安置点,共安置拆迁户560户人家。安置房比以前的房子更敞亮、漂亮,极大地改善了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切实让老百姓更多地享受到高速公路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也以实际行动给老百姓作了中国梦贴切的诠释。

啊,一条绿色的人文纽带,穿越历史,穿越时空,联通圣地,传承现代文明,弘扬先进理念,造福老区百姓,彰显交通人的胸怀和风采!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