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4期 第152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6-11-08 星期二
今天是:2024年09月21日 星期六

第四版 < 上一版   
常态下的攀登
----------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观感      
新闻作者:■ 莫 伸
 

十年前,我极少去陕北,原因在于交通不便。

2004年7月,由中国作家协会张锲负责的中华文学基金会要在延安搞一个捐助活动,他们乘飞机自北京到延安来,陈忠实和我则从西安赶去。那次捐赠活动结束后,陈忠实和我又结伴去了绥德,之后返回西安。返程时在洛川以北路段遭遇堵车。那是我头一次目睹波澜壮阔的大堵车,成百上千辆运煤和运油的载重车挤满了沟壑,前后蔓延达十几公里。后来有人告诉我,经常在这里遭遇堵车的老司机们已经有了经验,一旦车被堵,他们立即为自己找个地方吃饭休息。大家都清楚,没有一半天时间,道路根本不可能被疏通。

那回坐在被堵的小车里,陈忠实和我都很焦急。几乎每隔十多分钟,我们就会拉开车门朝前方看,盼望着车流能够蠕动起来。

车流却始终不动。

先是烦躁,后是怨言,再下来,眼看着前行无望,心态也就逐渐冷静。这一冷静,看待事情就变得比较理性。

堵车说明了什么?

说明陕西的物流业正在迅速做大,说明陕北的经济正在迅猛起飞,说明人民群众的出行已经彻底告别了驴驮步行的贫困年代。与此同时,也说明210国道已经无力承载新时代的重荷,已经无力容纳迅猛增大的车流。客观地说,这样一种堵车首先有力地证明了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也现实地说明了陕西的公路交通――起码是西安到延安的道路交通落后于时代!

也就是那一回,我得知了一喜一忧两个情况。喜的是,黄陵到延安的高速公路已经动工,整个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的热潮正在掀起。忧的是,根据预测,随着陕北改革开放力度的陆续加大,西安到延安之间无论车流量还是车载量都将继续增大,增大的力度和速度是这个区段自有公路以来的历史极限!

果不其然,黄延高速通车之际,也就是车流饱和之时。还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2011年11月,我带着一个电影摄制组从神木返回西安。由于事先安排了当晚在西安的拍摄计划,所以天未明就从神木动身,并且沿途没有下车吃饭,全靠事先买好的面包馒头充饥。就这样紧赶慢赶,还是在洛川和铜川之间遭遇了堵车。至今记得很清楚,那天下着中雨,我们心急如焚。百般无奈之际,司机听从了当地人的建议,绕下高速,顺着普通公路摸黑朝西安赶。谁知一下高速才发现,普通公路上同样车满为患!

当经历了种种世事再回过头看,不能不赞叹这些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陕北已经完全摆脱了昔日老少边穷的概念,它不仅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而且是日益富足起来的一块经济重镇,无论是它自身的发展,还是外部对它的需求,都呼唤着交通的畅通与快捷。换言之,努力建设高等级、大能力、全方位的运输通道,已经成为陕北发展的一种必然。

我觉得:黄陵到延安的高速扩能工程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马的。

黄延高速扩能工程事实上是第二条从黄陵到延安的高速公路。

与此前黄陵到延安的高速公路相比较,这条道路更宽阔,现代化程度更高。当我们一行十多人从西安出发,经绕城,过铜川,入黄陵,进洛塬,跨富县,越甘泉,最终抵达延安枣园时,我们看见了些什么呢?

似乎什么都看见了。

又似乎什么都没有看见。

说看见,是看见了蓝天白云,看见了长路如练,看见了一座座漂亮的隧道,看见了一座座巍然的大桥,看见了整洁规范的收费站,看见了功能齐全的服务区,看见了道路两旁绿草茵茵的边坡,看见了道路远侧蓊郁茂密的青山,看见了道路上醒目的标识,看见了路两侧统一的护栏……

说没看见,是因为所有这一切此前走过的高速公路上都已经看见过了,而且是多次看见过。它们的形貌外观大体都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本能地让人感到司空见惯和平凡平淡,也因此熟视无睹。

但是――且慢!

黄延高速扩能工程毕竟是一条刚刚修起的、双向六车道的高速公路!毕竟是一条集现代化工艺和手段修建起来的高速公路!毕竟是一条集新视野、新观念之大成的高速公路!有了这么多的毕竟,我们却什么都没有看见,问题出在哪里?

去往延安的路途上,我就是怀着这样一些杂乱的思绪,审视着前方道路,观察着道路两旁,心中在充满好奇的同时,也划满了问号。不仅如此,返回的路程上,我依然留心地眼望着道路,挑剔地观察着路旁。只是与去时不同,我心中的问号不再。我已经得出了结论,这结论从模模糊糊的感觉发源,经过听取工程管理处长申来明的讲述介绍,又经过与一些工程技术人员的交流座谈而逐渐蕴积,又逐渐明晰。

在座谈会上,纯粹是无意间,我捕捉到一句感慨――是中交二工局四公司经理魏庆军随口而发的:走在这条路上,不像是走在刚修起的新路上!

短短一句话,却霎那间点燃和印证了我对这条高速公路的全部感觉,也消解了一路行程中内心的所有问号。一点儿不错!如果说此前我走过无数条高速公路,那么走在这条新建的高速公路上,最突出的感觉就是:它不着痕迹,浑然一体,不像是刚刚才修建起来!

还是在前往延安的路途中,我就隐隐感觉,这条宽阔的大道堑壕整齐,路面洁净,按照常规,这都是道路崭新的证明。问题只在于,眼下陕西许多条高速公路都保持着这样一种状态,连那些已经通车数年的高速公路,也都路面平展,环境清新。尤其是雨后初霁,这种感觉就更加明显。偏偏我们前往延安的路途中,天空下起了小雨。如丝细雨浇淋着大地,也洗浴着黄延,这不期而至却又恰到好处的雨水,使得平素我们行走在高速公路上那些美好的感觉在这里迅速叠加,于是恍然中,新旧难辨,感觉一致!

这种一致的感觉,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如今陕西高速公路的整体水准!

而当我一步步走进眼前这条大道,一点点了解到这条大道的内涵时,我发现,它确实值得我们赞佩!

按照规律,无论哪一条高速公路建成开通,你都会看到许多新内容。这些新内容并非都值得肯定。最早,无论修建高速公路还是普通公路,工程建设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而建设就意味着开挖,甚至是大面积大规模的破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曾经采访过许多条铁路建设,也不止一次地见到整座山体被肆无忌惮地开挖,整个植被被毫不犹豫地剥净。后来,随着建设理念越来越先进,也随着施工技术越来越精湛,修路人开始认识到要保护大自然,于是破坏的力度变小了,保护的力度增大了。尤其是时光进入到21世纪以后,陕西境内修建的高速公路两侧,边坡上都种植起花草,峭壁上都栽满了树苗,于是在道路质量越来越高的同时,绿色越来越多,生态越来越好,道路越看越顺!

但是无论怎样精心地呵护植被,建设和破坏这样一种矛盾的关系却始终没有改变,也不可能被简单地改变,于是新路和旧路的区别也就依然存在――具体到眼下这条崭新的高速公路,不能说绝对看不出新旧的区别,但是很少看出,很难看出。应当说,这是这条宽阔大道突出的成就,也带给我们这些观赏者莫大的惊喜!

静心回望,这些年陕西修建起来的高速公路,一条比一条耀眼,一条比一条出色。不说其他,仅看绿色,所有的新建道路都栽满了花草,种植起树木。如果要说区别,那么新路和旧路的区别在于:新路两侧的树木普遍幼小,无论边坡还是空场上的花草也暂时稀疏――而行走在眼前这条高速公路上,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恰恰就是:花草已经葱茏,树木已经繁茂,而远近那些曾经遭受破坏的沟谷田块上的庄稼正在蓬勃,似乎它们原本就生长在那里――而我心里清楚,黄延扩能项目的施工中,建设者们将开挖出来的黄土利用地势填造良田,仅此一项就填造了3000多亩!

我还了解到,此前施工中,大面积地裸露岩石和黄土纯属正常。反正迟早要恢复,早一天晚一天又有什么区别呢?于是无论上下,注意力都本能地集注于工程的重点和难点。等到重点和难点工程攻克完毕,才开始了栽草种树的附带。

而在黄延高速扩能工程中,及时恢复植被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带,而是加快恢复生态的必须。早一天恢复植被,扬尘就会少一天,环保就会早一天。为了实现这个十分简单的理念,从前的做法被大幅度地改变。如今施工机械开到哪里,植被的恢复就跟进到哪里;生态什么时候遭到破坏,恢复就什么时候着手进行。于是两年工程结束,那些最早种植的树草也就有了两年的树龄和草龄。于是当我们行走在这条崭新的大道上时,就极少看出破坏的痕迹,极少看出新旧的区别,就感受到一种巧夺天工的、无可言喻的和谐!

这是太小的细节,却是太大的进步!

这样的细节在这条大道的建设中,有很多很多!

比如控制碳排放量。

当今世界,无论国家政要还是普通百姓,都在大谈碳排放量。在许多时候,国家与国家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甚至个人与个人之间,碳排放量都变成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纠缠。人人都知道空气污浊很糟糕,人人都满腹牢骚怨天尤地,但一旦具体到怎么办,却全都变得与己无关。黄延扩能工程是一个浩繁的大工程,也同样是一个碳排放量很大的工程。工程的建设者们面对困难,夜以继日;他们没有心思也没有可能去进行空洞的争论,他们埋头苦做的,是用切实的行动来兑现减排。

比如,首先从源头控制碳排放量。

坦率地说,当头一次听到这句话时,我很难理解:源头上能控制碳排放量吗?源头上又怎么控制碳排放量呢?

申来明处长看出了我的疑惑,顺口为我举了个例子:汽车爬坡,必须加大马力。加大马力就意味着增加排放量。黄延扩能高速公路在设计上尽量展线平缓,避免爬坡,这是不是从源头上减少了碳排放量?

廖廖数语,让我顿感释然。

此前,高速公路路面上铺设的基本上是改性沥青。而在黄延这条新建的大道上,他们经过试验,全部采用了橡胶沥青。具体地说,就是把那些废弃的汽车轮胎切碎碾匀,再与其它材料混合起来,形成一种铺设路面的新型沥青。这种材料耐磨抗压,具有许多优点――当他们搬出数据,逐一细数新材料的优点时,我一片茫然,但是有一项内容却是我不假思索便能够懂得的:如今生活中的垃圾越来越多,处理这些垃圾越来越难,而黄延高速这一不起眼的小革新,却对环保做出了大贡献。

还有隧道内的照明。

外行很难想象,高速公路隧道里的灯光会有那样多的讲究。比如,从漆黑的夜色中突然驶入灯火通明的隧道,光线的强烈反差会使司机视线出现可怕的紊乱。反之,在刺目的阳光下突然钻进光线暗澹的隧道,视力同样会发生瞬间的巨变――黄延扩能高速上的隧道灯光充分照顾到这一点。他们将隧道内的灯光分为全自动和半自动两种控制。晴天朗日,隧道内的灯光便全部打开,阴天或者黑夜来临,灯光就熄灭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于是一个小小的灯光使用,就产生了一举三得的效果。即是节俭,又充分人性化,还促进了环保!

在新建的黄延高速上行走,我不止一次地听建设者们说到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所谓环保,首先是看见绿水青山!

第二句话是:所谓环保,不光是看见绿水青山!

在陕北这样一个生态极其脆弱的大环境中施工,能够看见绿水青山已经极不简单,为什么还要不光是看见绿水青山呢?

原来,如今的生态,如今的环保,已经在绿水青山的基础上,又攀登到了全新的层面和全新的境界!

还以碳排放量为例。它摸不着看不见,却现实地存在。施工中,各类机械全部启动,沥青路面全面铺开,车声隆隆,热火朝天,这样一种场面,是从前我们努力追求和尽情讴歌的,但是今天,新的施工恰恰要对这一切做出改变!如果只需要一台机械施工,就决不动用两台;如果能缩小施工异味,就决不让异味扩散;如果能半天干完的活儿,决不拖延到一天;如果能使用碳排放量小的机械,就决不让天空飘散黑烟……

点点滴滴,没有惊心动魄,没有可歌可泣;一切都平常平淡,朴素简单;但是辉煌的攀登恰恰就在这样一种默默无声中体现,巨大的进步恰恰就在这样一种朴素简单中展示;于是在这条新建的高速公路上行走,我心里越来越产生出感慨:今天中国的各项建设已经越来越进入世界前端,也就越来越进入从容和平稳的常态,对每一个具体的项目和工程建设者来说,更新更好的追求和攀登也将变得越来越精微,越来越挑剔,越来越困难。从这个意义出发,新建的这条黄延大道值得称道,令人仰视!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