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烟袅袅,驼铃声声,两千多年前,络绎不绝的商贾队伍从长安出发,穿越中亚前往欧洲,走出了一条融汇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
万物熙熙,车流滚滚。两千多年后,往来如织的运输车队从陕西出发,东出西进南联北拓,织就了一张通江达海的陆路“黄金通道”。
“十二五”以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逐步深化,陕西道路运输业依托大交通,发展大物流,按照“出台政策、搭建平台、完善网络、强化监管、引导转型”的“五步走”发展思路,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龙头骨干和典型示范为带动,高起点立意,高标准规划,主动作为,先行一步,克难奋进,苦干实干,不断加快传统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超车道,逐步形成了网络布局合理、衔接顺畅便捷的综合物流服务体系。
建设提速
筑牢物流发展之基
陕西地处中国地理版图的几何中心,曾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长达千年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无论是农耕文明的繁衍传播,还是封建王朝的久远鼎盛,陕西交通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都产生过重要作用。蜀道、秦直道、古丝绸之路等一个个熠熠闪光的名字,彰显着陕西悠久、辉煌的交通文明。
“十二五”以来,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交通运输行业积极落实“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坚持“科学办交通、合力办交通、勤俭办交通”的发展理念,团结奋进,攻坚克难,公路、铁路、民航、水路、邮政等交通面貌显著提升,从过去的短板瓶颈变成了陕西新的竞争优势。截至2015年底,我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通达全省97个县区,原有国家高速公路网陕西境全部建成,构筑了与周边中心城市的“一日交通圈”。新改建干线公路约4000公里,实现了县县通二级公路。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7万公里,路网密度82.6公里/百平方公里。铁路正线延展里程9625公里,铁路货运场站138个。通航里程1066公里,港口48个、码头90个。民用航空航线里程已达7064.36万公里,航线632条。
条条大道,密集着人流、物流、信息流,为物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引擎。
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换乘便捷、服务优质”的目标要求,我省着力建设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港务区、集装箱中转站、现代物流中心等综合交通运输节点网络体系。“十二五”末,我省共建成货运物流站场328个,日均换算货物吞吐量9.88万吨,比2010年增加3.84万吨。道路货物运输的经营业户有28.42万户,道路运输完成货运量10.77亿吨,完成货物周转量1826.8亿吨公里。全省基本实现了交通运输组织化,线路覆盖网络化,运营管理规范化,运输服务品质化。
道路运输,承载着人们深层次的生活需求。随着我省公路里程和通达深度的不断提升,道路运输已成为服务范围最广、运输组织最灵活、运输产品最多样、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最活跃的基础性服务产业,是陕西“大交通、大物流、大发展”最真实的写照。
农村物流
铺就全面小康之路
农村物流是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包装、加工、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及其相关一切物流活动的总称。发展农村物流,不仅仅关系到农业的生产资料供给、农民日常的日用工业品需求,更关系到农产品的对外流通和农民的收入增长。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急先锋,近年来,陕西交通运输行业把交通扶贫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着力推动“小康农村路”建设,利用整合通村班线及邮政网络资源,进一步发展小件快运、运邮合作、连锁配送等业务,加快农村物流发展,为贫困地区农村生产生活物资流通提供便利条件。
被誉为“中国枣乡”的大荔县,仅冬枣的种植面积就超过40万亩,大量的农产品外运需求催生了庞大的运输市场。据统计,截至2012年大荔县就有货运企业130余户,货运车辆达1.2万辆,货运信息部及中介代办机构达2000余家,货物运力达12万余吨,占整个渭南市运力的48%。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协调和管理,全县物流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分散运营,各自为战”的散乱状况。
为了畅通物流渠道,破解“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难题,该县整合全县运力和信息资源,启动了农村三级物流网络建设。在县城设立了农村物流服务中心,为物流企业和货运配送站、点提供运力调 配、信息发布、业务对接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依托现有的公路交通网络,在朝邑、汉村、羌白、官池4个基层运管站设立了物流服务站。在县、乡公路沿线的行政村、自然村设立了一批农村物流服务点,选择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农村经纪人担任信息员,及时收集反馈各类需求信息。截至2015年底,大荔县共成立农村物流服务中心1个、区域物流服务站4个、行政村信息服务点260个,形成了覆盖全县大部分镇、村,层次分明、职责明确、高效运作的农村三级物流网络体系。
扶风迅达农村物流有限公司经过近两年的试点运营,基本形成了以农村市场为导向、以镇村作业站场为骨架、以公司为主体的三级农村物流服务平台,构建了城乡之间、村村之间物品流通的新的物流市场。建成农村物流作业站场(服务站点)302处,开设6条农村物流试点线路,覆盖全县1个街办、7个镇、169个行政村。
去年8月以来,迅达公司通过竞标取得了全县32个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的“营养餐”和办公用品的专项配送业务;承揽了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2户企业本地苹果、猕猴桃、蔬果从收购到贮存的全部运输业务;取得了宝鸡市冬菜储存的区域运输任务,在不足一月的时间里,连续赴往甘肃、四川、延安等地,共出车130余辆/次,收购运输红萝卜、白萝卜、白菜、土豆、葱头等蔬菜1150吨;连续两年为县域大型商超、乡镇超市配送日用商品等。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农村物流业务1.6万单/次,完成货物(商品)运输量3320吨,周转量1980吨,营业收入6951万元,实现利税122万元。
截至2015年底,全省共培养出10余家特色鲜明、方便快捷的农村物流试点,惠及我省7个市,37个县的农村群众,基本建成了安全、快捷、可靠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开通了农村零担货运配送班线,建立了农副产品销售上行与日用品购买下行的“双向渠道”。此外,渭南齐胜中药材销售体系、铜川弘林冷链配送模式、澄县秦邦“农村物流+电商”模式等,也为农村物流发展探索出了新的道路。
甩挂运输
落实降本增效之策
甩挂运输,这一被称为公路干线运输“终结者”的运输方式,对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甩挂运输较传统运输模式平均单位运输成本下降幅度达10%至20%。货运车辆日均行驶里程平均达到380公里,车辆平均里程利用率超过80%,单车年均完成货物周转量达到351万吨公里,是行业平均水平的2.5倍。“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部在全国组织实施的209个甩挂运输试点项目,累计拉动社会投资约278.6亿元,为全社会节约燃油约21万吨,节约物流成本近300亿元。
为支持公路甩挂运输工作,2012年中央财政设立了公路甩挂运输试点专项资金,交通运输部也将公路甩挂运输列入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无疑给我省货运企业和个人打了一剂强心针。2012年12月,我省确定陕西康龙快运有限责任公司和西安远洋国际货运公司为首批甩挂运输试点企业,在收费、税收、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力争将规模小、组织零散的货运企业集合起来,改善运输组织结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
康龙公司自成为甩挂运输试点企业以来,以宝鸡高新物流基地甩挂作业站场为货物的主要集散地,通过不断完善甩挂运输组织模式和甩挂运输技术条件,开辟11条甩挂运输线路,形成了立足宝鸡市,辐射陕、甘、宁、川,服务全国的甩挂运输体系,货运量平均每年递增8%,2014年完成货运量约66万吨,运输周转量约1.76亿吨公里。截至2015年9月底,康龙公司与50多家规模物流公司形成联营协议,货运网络覆盖陕西及全国近200个地级城市。
根据康龙公司最近几年运营统计,甩挂运输效益显著。在同等时间、同等运输周转量的情况下,甩挂运输相比传统运输方式运营效率提高约40%,单位运输成本下降了15.2%,燃料消耗每百吨公里减少了0.25升,碳排放每吨公里下降了14.4%。此外,由于定点定线定车定人,驾驶员熟悉路况车况,极大地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有力地保障了运输安全。
咸阳兴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于2013年开始实施道路甩挂运输项目,并于当年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列为第三批道路甩挂运输试点企业。
长庆油田作为兴源公司的主要服务对象之一,兴源公司为其提供油田石油专用管材的仓储、装卸、运输、配送服务。为保证油田生产效率与作业进度,长庆油田对专用石油管材的运输能力与运输时效有较高的要求。但由于油田专用管材的特殊性,装卸一辆车约需4小时,若采用传统装卸运输方式,车辆在运输线路两端将耗费较长的等待时间,既浪费了运力,又影响运输服务效率。加之不同油井开采所需管材类型及数量不同,导致各类管材的配送时间和配送数量较具不确定性而无法事先计划安排。2013年兴源公司对传统“突击性”的配送模式进行改革,推广大容量、高时效的甩挂运输方式,极大的提高了运输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甩挂运输运行当年营运收入达到8300万元。
“十二五”期,我省先后有7家企业成功进入国家公路甩挂运输试点,累计争取资金770余万元,成为西部甩挂运输发展的先行军。一个服务能力强、运输效率高、节能效果好、安全事故低的公路甩挂运输体系逐渐形成。
多式联运
织密立体物流之网
随着我省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交通运输行业已进入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时期,提高不同运输方式的一体化衔接和协作水平,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整体效能已成为当前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带一路”战略启动实施以来,陕西借助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围绕我省的煤炭、建材、钢材等大宗货物运输开展多种方式进行试点,出台《陕西省道路货运试点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培育出西安国际港务区、宝鸡盛嘉、商洛商山、延安利源、汉中汉川、咸阳北八道等多个特色鲜明的多式联运试点,全省50%的市开展了多式联运业务,试点效果初具规模,为当地物资流通和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坚实的运输服务保障。
陕西锌业有限公司商洛炼锌厂年产值130多亿元,年生产需原材料锌精矿约40万吨、焙砂10万吨、焦沫10万吨,产锌锭约20万吨。进口国主要是加拿大,内贸有新疆的哈密、云南的大理等。进口锌精矿主要从连云港进货,采用高边车运到西安新筑站再用汽车拖到工厂,存在装卸过程中货物损耗大、卸货及汽车装车速度慢、效率低、环境压力大等问题,每吨平均损耗3‰-7‰,约50元以上。
为解决损耗及效率问题,承接商洛炼锌厂运输业务的陕西商山物流有限公司多次赴青岛港、连云港、昆明等地实地考察港口运输方式、铁路运价补贴、全程运输价格、货物亏耗等情况,积极推进锌精矿及焙砂由高边车散装改为集装箱多式联运,充分发挥铁路经济高效的干线运输优势和公路机动灵活的支线运输优势,强化对铁路最先和最后一公里的接驳和集散服务,顺利完成了货物的散改集业务,达到零损耗运输。
位于革命老区延安的利源物流园区始建于2011年,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火车快速自动装车站1个、铁路专用线7条、铁路专用线站台4个、配送区5个,主营“煤炭仓储配送物流+贸易一体化园区”、“公铁联运甩挂+集装箱+零担货运城市和各县区一公里配送”“菜篮子电商食材冷链批发贸易仓储配送物流”、“延安苹果和杂粮商贸+物流与仓储配送”四大业务。园区共有公铁联运甩挂项目线路7条,每年从延安发往贵州、重庆、湖南等地的煤炭超过700万吨,从广州、西安发运到延安的建材、汽配、五金交电等物资50万吨,从延安发往全国各地的苹果300万吨。
2016年,我省又在公铁联运基础上,对陆空联运、公水联运作了初步实践。今年3月份,一架满载欧洲各国商品的飞机,从荷兰阿姆斯特丹出发,降落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该航线联通亚欧大陆空中走廊,标志着全国首条陆空联运货运直飞航线正式开通。
三网一体
承载物流发展之梦
“十三五”期,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统领下,我省道路货运发展将进入新时期。在新的经济形势、客观条件和发展需求下,我省在货运(物流)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货运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足、货运市场运力结构尚不合理、货运组织化程度较低、货运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等亟待突破的瓶颈。
2016年6月,陕西省政府印发《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2016年行动计划》提出,要构建交通商贸物流中心,支持省内物流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物流服务基地等。“一带一路”正在为亚洲各国建立起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国际物流通道和商贸通道,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的地位日益突出。
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十三五”期,我省将着力打造“三个网络一个体系”,建成以综合运输大通道为骨干,综合货运枢纽和汽车货运站为节点,货运(物流)设施为延伸的货运(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以各种运输线网为支撑,城乡配送为基础,重点领域服务为纽带的货运物流配送网络;以货运(物流)公共信息服务为基本,建设集数据交换、资源共享、业务办理、公众服务和商务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货运(物流)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构建统一开放、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体系。继续支持农村物流发展,健全便民经济的农村物流网络。开展城市配送试点工作,加快城市配送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先进货运组织方式,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零担货运、小件快运、专用运输和快速直达运输等快速货运体系。着力扶持龙头骨干企业,优化市场主体结构。提升运输装备水平,加快优化运力结构。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货运站(场)步伐,整合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市场监管,健全市场退出机制。抓好道路危货运输管理,促进无车承运人发展。
按照“一路一带”战略布局,我省还将积极联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上的新疆、甘肃、河南、安徽、江苏,由陕西牵头,6省共同组成“交通运输合作联盟”,着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加快建立统一负责的大交通管理体制,不断强化综合交通运输政策保障,全力打造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实施大西安立体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布局8个国家级、19个区域级、34个都市级“三级综合枢纽”,将大西安打造成全国综合交通运输建设和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将安康、宝鸡、延安、榆林、渭南、汉中、商洛、汉城打造成区域交通中心,形成各自发挥区位优势、资源能源双向对流的枢纽城市群,将各种运输方式连接成网、实现顺畅衔接。
驼铃声声,是古丝绸之路上商贸往来的见证;马达轰鸣,是丝绸之路新起点再出发的号角。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陕西交通运输行业将以“打造交通升级版,当好发展先行官”为主线,以服务民生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科学办交通、合力办交通、勤俭办交通”发展理念,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尽快构建起“大交通、大枢纽、大物流、大服务”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格局,形成安全便捷、运行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三个陕西”提供坚实的物流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