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到了,动物冬眠,人们也开始螫伏蜗居,这个季节呆在家里是一种本能。然而,我们是否也在窗前幻想着春暖花开的再次出行呢?到达远方,是为了思念故乡;旅行,是寻找自我的历程。我们不再喜欢一窝蜂地逛那些众所周知的景点,更不愿屈从旅行社的安排。从旅行之中,我们不仅希望看到大好河山,更希望此行能成为一种经历,获得成长与感悟。那么,是时候捧起一本旅行文学读一读,不动声色中为来年的旅行做一次长久而充分的思想准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谢灵运、玄奘、徐霞客到余秋雨,再到如今一大批边走边写的背包客,我们从来不乏旅行的文学精神与深度思考。特别是最近几年,有了黄金周长假,拉动了国人旅游热,甚至春节长假也有人选择在旅行中度过。旅行类书籍层出不穷,浩如烟海,醒目地摆在畅销书架上。面对如此丰富的书籍,我们如何选择呢?朋友圈里“一生必须去的几个地方”“美得令你震惊的地方”“中国十大古镇”……之类肤浅的泛泛而谈,又离文学相去甚远。
旅行从来不是时髦的跟风,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的过度包装,一点点减去了探索的乐趣,与寻找安宁的内心背道而驰。旅行也不是一个纯粹的目的地,更多的意思其实在路途之中,飞机没有火车丰富,火车没有汽车自由,汽车没有徒步有趣味……在这个意义上说,旅行是反现代的,不仅是对遥远地方的向往,也是对久远过去的追溯,是与当下的现实拉开一段距离后的思念,是在这思念中审视内心自我的安静时刻,旅行,是哲学的行为艺术。当便捷的交通让普通人的脚步可以行走世界的时候,旅行又是现代的,千山万水已不是阻挡,拦住你脚步的只有懒惰的心。
在这个漫长的冬季,我们需要文学滋养干燥的肌肤与心灵,需要树立充满个性的旅行观,让文学与旅行牵手,增加行的厚度,文的深度,开拓生命的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