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0期 第1529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6-11-29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第二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湘行散记》掩卷已泫然
新闻作者:推荐人:商竹
 

作者:沈从文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14年1月

【推荐理由】

80多年前,沈从文先生于寒冬腊月,一叶轻舟,一条长河,踏上返乡之旅,同时也是一次文化苦旅。旧地重游,物是人非,怎不令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历史回顾、现实观察、人世变故,如晶莹的珍珠,串起了《湘行散记》。每每读来,有泪水,也有欢笑。

我喜欢那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雅俗集于一身,慷慨热情,应是最好的旅行伴侣。先生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写出了朴实、可爱的水手与妓女的露水情缘,令人深深悲悯。我爱读《鸭窠围的一夜》,夜色、烟头、渔火,禳鼓、橹歌,还有羊的固执、柔和的鸣叫,与作家丰富而具体的想象融为一体,弥漫着浓重的忧郁。还有那个具有侠客精神的虎雏,老实,沉默,和气,可给他个机会,就能敏捷、准确地放翻敌人,快意恩仇。只有湘西这片独特而神奇的地域,才有如此风情如此人。也只有沈从文,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方能写出如此文章如此人。在这组散文中,最令人唏嘘不已的,莫过于《老伴》。

《老伴》里有往事的回忆。17年前,沈从文一行13个补充兵,在泸溪县城盘桓了一段时间。期间,他与本家沈万林、成衣子赵开明经常在一起玩耍,结下了深厚友谊,且同时对城内绒线铺明慧温柔的小女孩,产生极好的印象。但只有勇敢天真的赵开明,数次借机见她,好意思把那糊涂的希望说出来。后来,沈万林与另外11个小伙伴死于非命,沈从文和赵开明也各奔东西,音信全无。

3年前,他发表《从文自传》,3年后又出版《湘西》,这时的他正在创作代表作《边城》。这几部文章比照着读,可以对湘西的风土人情更加了解。绒线铺小女孩正是翠翠的原型,也极可能是先生的初恋。两个兄弟一般的伙伴,同时爱上了一个女子,这样的冲突,不也很像《边城》么!沈先生在与张兆和的师生恋中,不也表现得勇敢天真么!那么,当年的他与绒线铺小女孩,又有过怎样的故事呢?沈先生在此留下了大片空白。

再过泸溪已成悲。17年后,沈先生遇见合肥四姐妹中的张兆和,刚刚抱得美人归。这一次返回凤凰,他几乎天天给爱妻写信,描述沿途见闻,所思所忆,以此慰藉旅途中的相思与苦寂。于不知不觉、恍恍惚惚之中,他重到当年的绒线铺,发现了一个酷似当年绒线铺女孩的小女孩。此小女孩的母亲,正是当年绒线铺小女孩,不久前刚刚去世。此小女孩的父亲,竟然就是沈先生当年的老伴赵开明,因为无情流逝的时间和鸦片烟的折磨,已经未老先衰。命运如此神奇,又无比残酷!人生的轮回,简直比戏剧还要戏剧!这其中的故事,又以怎样的悲欢离合影响了《边城》的创作?不能相认,也不必相认。纵然意绪难平,也要平静地接受。默默离开的沈先生,当时的心在流泪,后来创作的《老伴》却忍不住留下对于命运的悲愤。

2013年秋,我曾走进凤凰,拜访了从文故居。可惜,那一次湘行来去匆匆,留下了几多遗撼。今后若有机会,应当为了湘西那奇异的忽开忽落的花朵,手持《湘行散记》,沿着先生当年的足迹,由常德而凤凰,从容再作湘行。唯有如此,人生庶几圆满。(作者供职于商洛公路管理局)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