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1期 第1530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6-12-02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第四版 < 上一版   
好读书能受用一生
----------《这一年 这一路》散文集后记      
新闻作者:○ 王 航
 

题记:时至渭玉分公司成立一周年之际,员工散文集《这一年 这一路》完成印刷,高速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琪为书集题诗,厅宣教中心主任、陕交报总编、陕西省交通作协主席张力峰以《把记忆珍藏在文字之中》为题作序。书集以散文、诗歌为主,收录了各岗位35名员工的67篇文章,分读写感悟、行思之旅、生活味道、工间阅览、那年那月、诗语随笔6个章节,全书8万余字,每一篇或平淡质朴,或感人肺腑,皆蕴含着员工的梦想、期盼和探索,书写着欢乐、忧伤和感动。作为分公司的一员,我在感动、感慨、感悟之余,以这篇《好读书能受用一生》为书集作后记。

 

 

不知不觉间,渭玉分公司成立已经一年,岁月如神偷般倏逝。有同事同仁的支持和帮助,有家人朋友的关爱和呵护,过去的岁月算得上丰盈。作为高速人,有幸与路结缘,曾经的过往有过得意和欢喜,也曾挫折、落泪过,但在岁月流逝中经历了人生沧桑,感悟了世事更迭,在年轮堆积中长了智慧,于生活变迁中增了见识,在希望与失望之中完成了成熟的蜕变。

美国宇航员说,站在月球,可以看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如果把万里长城比作中国的标志中华的图腾,那神州大地上南北贯通东西交织的高速路,就是植入大地肌肤的一条条血管,而因着这些血脉的滋养,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财富流从此生机勃勃、活力蒸腾。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就说:道路者,文明之母也,财富之脉也。试看今日文明之国,即道路最多之国。邓小平当年视察上海南浦大桥时感慨:喜看今日路,胜读十年书。

扎根在陕西这片沃土,高速公路逶迤于巴山,穿越过秦岭,伴着秦直道,连接汉江渭水、黄土深涧,把沿线各具特色的文化如遗珠般串联起来。作为曾经的筑路人,置身于如火如荼的高速建设事业,有过太多的温暖和感动,但常年眼见的是钢筋水泥,耳闻的是机械轰鸣,诸事繁琐车马劳顿,没有时间静心阅读,但内心深处对学者有钦佩,对知识多敬畏,渴盼停下脚步,静下心来,一盏明灯,一杯清茶,一卷在手,看作家用如花妙笔把一个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可敬可爱的人物呈现在面前,体味书中浓缩的人生,怎一个字了得!

人常说:知识改变世界、知识决定命运。无论什么领域,任何一项成就的获得,都与勤奋、坚持密不可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罹患重度肌萎缩,只用一双眼睛和三根手指写下了世界名著《时间简史》,虽全身瘫痪困于轮椅,思想却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自二十岁起周游列国,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素材,遭酷刑而志愈坚,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纪传体通史《史记》,上起始祖黄帝下至汉武帝,跨时三千年,洋洋洒洒五十余万字,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秦大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曾有过大汉和盛唐的辉煌,张骞历经千难万险,用双脚踏出丝绸之路,疏通中西贸易通道,和人流、物流一起东奔西走的,更有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文化流,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的精华,通过丝绸之路被介绍到西方,同时,异域文化沿着丝绸之路奔涌而来,台湾学者许倬云形象地将其概括为包容之量,消化之功。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新一带一路战略,中华民族历史长卷中,再次开启伟大复兴的征途,借着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沿着古丝绸之路的印迹,围绕文化新丝路的主题,文化先行,文明交融,增进与世界各国的文化包容、文化互融和价值认同,新的商路风云、民族融合、爱情故事等荡气回肠的传奇徐徐展演。

沐浴周秦汉唐文化的天然熏陶,以柳青、杜鹏程、王汶石、李若冰等陕西几代作家、评论家、编辑和文学工作者为代表的文学陕军横空出世,其中最著名的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三架马车跃然东征,铸就了响当当的招牌,象征着一种品质、一种对文学的信仰和坚守。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忆他的作家朋友圈时曾说过:我跟路遥很熟,当年住过一个窑洞,曾深入交流过。路遥和谷溪他们创办《山花》的时候,还是写诗的,不写小说。

总书记掌舵中国这艘大船,治国理政奔波忙碌之际,热爱古籍,熟读经典,与文学有着浓厚的情缘,和路遥、贾大山、梁晓声、贾平凹、谷溪等许多作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多次在重要场合谈及自己的读书单,讲述自己读书的故事,以及读书对自己的影响,展示了不同寻常的文艺范儿。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总书记曾经这样告诫大家:学习需要沉下心来,贵在持之以恒,重在学懂弄通,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哪怕一天挤出半小时,即使读几页书,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书脊是一个简化的大雁塔,同时也是一棵结满果实不断成长壮大的参天大树。著名学者商子雍曾在香港书展做《文化的前后左右》的专题讲座,警言文化与民族的传承和发展之内涵。

时光在悄然流逝,火热的高速公路建设岁月已恍如隔日,一年的运营管理规范而有序,夜来无事,灯下读书,阅那些流传下来的名著,看那些熠熠闪光的篇章,文学作品中的人或事,虽然讲述的是某个时代或某个地域,但其描写的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承载的思想、理念和对未来的憧憬,或带着浪漫主义情调,或充溢人道主义情怀,虽然是用文字营造的,但展现的却是活生生的生命图景。沉浸在书中的世界,看书中人物用智慧、动情感、强意志,突破困局、获取成功,读之如临其境,深入人心深处,直探人性本源。常言道,世界之大无垠,生命却是有涯,阅读的过程即是答疑解惑、破局解谜的最佳捷径,通过读经颂典看名著,拾取历史碎片,汲取人生经验,从而更好地启迪智慧、构建理性思维方式。

古有孔子作《论语・为政》隐圣同凡,劝人勤学。今有贾平凹诫勉好读书能受用一生,认真工作就一辈子有饭吃。而今作为高速卫士的我们,在护航万千司乘平安出行之时,于平淡、琐碎的工作中放慢匆匆的脚步,品味生活的内涵,用文字编织一个美丽、优雅的运营五彩世界。为给大家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分公司注重加强书香渭玉建设,在门户网站开设《企业文化》专栏,这是属于全体员工的一方文学园地,大家以饱满的热情写人生感悟,写工间趣事,写生活味道,写行思之旅,这里有杨军平、关新红、刘婉珠、申胜辉等来自建设项目的员工,有路学良、任媛媛、高晓宇、孙亮等运营老员工,有梁伟、梦晓娜、孙李梦等新招聘的大学生,他们或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或日复一日、笔耕不懈,新员工则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热情和勇气,写诗歌,写散文,讴歌高速人靓丽的风采,咏叹高速人精神的富足。时至11月17日,分公司成立满一周年,这是我们全体渭玉人共同的生日,新的生命如初升朝阳,充满蓬勃的力量,我们感恩同事朋友之提携鼓励,感恩一分一秒之生命时光,我们在困难、挫折中磨砺愈发坚强,我们以包容、奋进、坚持的心态塑造新我,顽强拼搏,不断超越。工作、学习、生活中,大家用水滴石穿的执着辛勤耕耘,恣意放飞文学梦想,《这一年这一路》收录的60余篇文章,是我们今年的第一次收获,相信来年,渭玉这个文学小花园一定会百花齐放,芳香四溢。

 (作者供职于渭玉分公司)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