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3期 第153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6-12-09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第一版 下一版 >
杜甫川上唱新歌
----------黄延高速扩能工程万花连接线建设综述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张 路 通讯员 张红霞 高 博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60年前,诗人贺敬之的一首《回延安》,激起了千千万万人对延安的热情,去延安、看延安、游延安成为许多人的梦想。

60年后的今天,杜甫川上又唱起了新歌。今年国庆节前夕,黄延高速扩能工程万花连接线建成通车,极大地方便了从万花方向上、下高速的车辆,对于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市区交通通行能力,促进延安经济社会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回延安的路,更宽、更畅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万花连接线建设项目起点始于黄延高速扩能工程万花收费站,经驸马村、张坪村与马家湾南滨路相接,全线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双向四车道,路线总长8.385公里,设计时速60公里,路基宽度23米。

作为黄延高速扩能工程配套项目,延安市委、省政府和省市交通部门高度重视,要求万花连接线务必于10月份前建成通车,迎接即将在延安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和首届世界苹果大会。

虽说只有短短8公里,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工程建设的各种问题、难题,万花连接线项目都遇到了,而且情况更为复杂。

7个月内,不仅要完成新建道路与旧路翻修,路基、路面铺筑,2座大桥、3座小桥、1座中桥,20多道涵洞等大量施工任务,同时还要解决拆迁户因宅基地未落实阻挡施工,大量房屋院落未拆迁,沿线大量电力、电信杆线未迁移,部分村民因出路问题阻挡工程施工等一系列外围环境干扰问题。对此,项目建设单位延安公路管理局新悦公司总经理兼项目经理贺涛要求全体建设人员共同坚守、共同奋战,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进场后不久,万花村两户村民怒气冲冲地来到项目部。了解情况后得知,因为桥梁建设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不便。贺涛一边安抚村民的情绪,一边立即安排机械临时推出一条便道,并承诺在桥梁施工完成后会新修道路方便村民出入。

一场纠葛平息了,新的难题又接踵而来。路基、路面工程要使用振动式压力机施工,沿线很多房屋受震动影响出现裂缝,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对此,贺涛带领项目安全工程师刘晓华逐一到出现裂缝的居民家中慰问,查看裂缝情况,与户主签署房屋震动维修补偿协议,要求定期对受震动影响的房屋进行安全排查,确保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在万花连接线整个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想沿线群众之所想,尽量满足沿线群众之所盼,通过修筑便道、修缮房屋、扶贫济困等诚意之举,换来了当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外围环境问题逐一得到解决,为项目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刚开工便进入倒计时

万花连接线施工时间之短,短到刚开工便进入了通车倒计时。

进场伊始,项目部紧盯时间节点,倒排工期,确定了每个月必须完成的生产任务,细化各项工程,分解每道工序,对参建施工队伍每个工作面所需要的机械、人员数量作出了明确要求。

工期保证了,工程质量也容不得丝毫松懈。项目部借鉴高速公路五化管理理念,从细节抓起,从原材料控制入手,规范施工工艺,守住了工程质量的生命线。

桥梁桩基施工中,人工挖孔的灌注桩和旋挖钻机成孔灌注桩是两种比较常用的成孔工艺。旋挖钻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适用范围广、成孔效率及安全性高等优势,人工挖孔具有施工操作工艺简单、施工方便、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等优势。为保证桥梁施工进度和质量,项目总工程师张勇在充分考虑两者利弊后,提出旋挖钻成孔和人工挖孔同步进行的施工方案,极大的加快了桥梁基础的成型。

预应力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桥梁结构的安全耐久性,而传统预应力施工和压浆过于依赖施工人员的技术经验,无法控制施工质量。为解决这一难题,项目部购置了一套全新的智能预应力张拉、压浆设备,通过计算机软件控制,实现了预应力张拉过程全程自动化,有效确保了预应力张拉施工的质量。

施工保畅两不误

万花连接线沿线是原延万路,是万花乡唯一一条通往市区的公路,原路有大量旧涵洞和两座小桥需要拆除新建,新增涵洞也需开挖旧路,施工组织和安全保畅压力巨大。

为确保施工人员和往来车辆安全,项目部专门安排指挥人员进行交通疏导,在临河处设置大量的围挡栏杆,在便道两侧设置警示标志,以确保来往车辆、工程施工和当地村民安全。

万花连接线沿线有9个村庄,施工势必对沿线居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且又在旅游旺季,来往车流大。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项目部加大对施工沿线、便道养护,保证晴、雨天畅通,经常清扫、洒水,防止尘土飞扬,争取把对当地群众生活、生产影响降到最小,在施工现场设置醒目标志、标语,挂牌施工,在桥梁工地和其他醒目位置用规格的标牌注明合同段名称、施工单位、施工负责人、工期、监督电话。

在这场历时7个月的大会战中,万花连接线项目共完成路基土方52万立方米、水泥搅拌桩23万米、防护工程7.4万立方米、架设梁板164片、路面底基层12万平方米、路面基层11万平方米、路面中面层17万平方米、路面上面层3万平方米……项目部全体人员坚守工作岗位,通宵加班是家常便饭。项目部参建人员的家都在延安市区,有的距离项目部驻地仅2公里,然而没有一个人申请过休假,更有的几过家门而不入。

9月27日,万花连接线按期建成通车。越来越多的游客正通过该线路走进延安,在触摸历史厚度、体会红色热度、感受文化温度的同时,也领略着陕西现代交通的风采。

记者手记:

万花连接线通车了,杜甫川上唱起了新时期的交通赞歌。

看惯了高速公路一环扣一环流水线般的施工,再看普通公路的改扩建施工,会有一种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感觉。

短短8公里的万花连接线,高峰期一次动用20余台挖掘机,400多名工人,开辟15个作业点,路基、路面、封层、桥梁、涵洞、交安、绿化、附属设施,所有工序齐上阵;坑槽、沉降、翻浆、碎石桩、灰土桩、换填、铣刨、拼接,所有旧路病害和治理手段几乎都能见到。困难面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陕西交通精神再次发挥了强大的激励作用,所有人员把5+2”“白+黑 作为工作新常态,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

如今,走在这条宽阔平坦的公路上,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提醒着我们,回延安的体验再也不是一道道山来一道道川的艰难,而是车在路上行,人在景中游的轻快与喜悦。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