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3期 第1532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6-12-09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第四版 < 上一版   
燕呈樵盒〖
新闻作者:文/图 张永涛
 

深秋的某个午后,我独自去千湖湿地散步。雨后的千河边不时有风吹过,落叶缤纷,忧伤并惬意着。

不知不觉走到了一个叫蒲家山的地方,此时的南山已被这个季节染得五颜六色。突然有一条并不宽敞的上山小路吸引了我的目光,我问路人这条路通往哪里?路人笑呵呵地说:燕呈樵骸

上山的路尽管逼仄曲折,但倒也平整顺畅,两边不知名的野花开的正艳。步行上山三五百米,传说中的燕呈樵壕徒ㄔ诎肷窖上的一处院落里。

燕呈樵好徘坝辛娇酶叽蟮脑砑允鳎俨然是秦琼与敬德,或者是一对厮守多年的夫妻。真的是一块风水宝地。

守护书院的老郑像极了小说中的某位老农。他说自己的任务就是看护书院的草木,然后伺弄自己老两口的几分菜地。

老郑笑着说虽然书院藏书上万册,但这里的土地和空气才是他的财富。如果你想看书,老郑会告诉你,钥匙挂在窑洞墙面的钉子上,是拴着红线的那一把。他又叮嘱说,书只能看不能带走的,说这是书院主家的特意交代。

窑洞已经成了燕呈樵旱囊坏婪缇啊T谡饫铮陪伴老郑的除了他的老伴,还有一只被唤作巴特的黑狗。老郑说这个名字是书院主人起的,那只黑狗并不知道,它来到这个世界,尽然是为了守护一座书院。守了就守了,一生就做一件事吧。

前往藏书阁的小路上由几十张磨盘叠加组成。那些磨盘应该都来自民间,每一张都刻满了沧桑。我在想,这种古老的生活用具每一块的后面应该都有一个故事。我每踩一块石磨盘,就等于踩在了一个故事上。

后来和书院的主人熟悉了,才知道书院所在地曾经是一个被废弃的村庄。这是一个坐在院子里可以俯瞰千湖的古老村庄。院子对面的山顶上隐约呈土堆状,书院主人说那是有历史记载的烽火台,应该是西周的遗址。

落日余晖,世界一片安静。坐在燕呈樵旱脑鹤永铮我想一个村庄的迁移,需要多少代人的智慧,他们都搬迁走了,但根还在,魂也在。一排窑洞的顶上,迎春花在默默等待下一个季节的到来;那些蚂蚁,逍遥地出入每一孔窑洞;几只松鼠,爬在崖畔,四处张望;一个土炕,一张破席子,一个碗,这些生活的气息,都被一把铁锁,锁在了不近不远的世代。

那些陈旧的麦草垛打着盹,一池的残荷下,鲤鱼偶尔探着头,惊动了水面的浮萍。我却只遗憾没见到荷花盛开的景象。那就等来年吧。

燕呈樵貉≈吩谡庋一个废弃的村庄,不仅是我们需要回归的精神家园,更是书院主人的睿智,这使我想到了千阳明代的麋书院和清代的启文书院。但这些早已都没了踪影。

走进燕呈樵旱氖榉浚四周摆放着早已被代淘汰了的民间生活用具,锄头、铁犁、独轮车、酱窝,油灯……为书房增添了生活气息。在书房一脚,有两块民国牌匾。一块是民国时期陇县一县长给朋友祝寿的德隆望重,一块是送给民国陇县大国手老中医张静C先生的 指下生春。这两块牌匾使书房更加厚重。

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整个书架就是整个世界。取一本书,随便翻几页,就是几页的世界。你错过了几页,有可能就错过了几个世界。翻累了,坐在一旁的茶桌前,烧一壶水,沏一杯茶,把看过的几页文字,再细细回味。茶桌背后的墙面悬挂燕呈樵牌匾,仔细一看,尽然是今年刚刚离世的文坛巨匠陈忠实先生题写,落款时间是乙亥年仲秋,看来,是先生在已经患病后所书写。

站在书院,千湖盛景尽收眼底,使我突然想到,燕车蹦瓴唤鼋鼍驮谇Ш佣园兜呐峒姨ㄍ过鲁国,他有可能泛一叶轻舟,来到此处,在窑洞里,说服某个儿郎做了他的弟子。我又想到秦非子,他的一匹马有可能带着他到过此地。而此处一户正在劈柴的农家女子,替他解消了牧马的寂寥。当然,这些已都是风烟往事。

我离开书院的时候,老郑蹲在窑洞口,手里端着一碗擀面,搅着、吃着。而他的女人,已经拉亮了窑洞里那一盏昏暗的电灯。 (作者供职于千阳公路段)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