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4期 第153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6-12-13 星期二
今天是: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第一版 下一版 >
紧抓成本控制点 打好降本增效持久战
----------省高速集团深化降本增效工作纪实      
新闻作者:文 / 陈 东
 

高速公路行业的特点是投资大、债务高,运营管理线路长、站点多。省高速集团目前在建项目规模352公里、投资规模492亿元,运营里程2350公里,山区高速公路每公里造价达1.2亿元,而人工成本、财务成本则分别占到每年通行费收入的11.8%和70%,还本付息压力较大。高速公路在经济发展和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两方面居功至伟,但也背负着收费高印钞机等骂名,为发力供给侧改革、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在节假日小客车免费和全省煤炭车辆减半收费后,按照省政府统一安排,明年起将对省内所有通行的货车实行收费优惠。这无疑对企业发展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如何牺牲自身利益服务全社会,实现企业自身 降本增效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首要问题,更关乎高速公路持续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 向创新管理要效益

高速公路建设、运营是省高速集团的主营业务,从业人员达到1.2万人,占到企业总人数的85%以上。针对管理层级多、劳动力密集、运行成本高等特点,陕西高速集团注重从机制、业务、技术三方面创新,达到了人员精简优化、提效能增效益。

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创新提效。按照扁平化思路,大胆改革运行26年的运营管理机制,在2015年新建成的汉川、铜旬、渭玉高速公路成立运营公司,将分公司-管理所-收费站三级管理调整为分公司-收费站二级管理模式,撤销管理所后压缩管理人员20%,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1250万元。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首次在全省推行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使设计和施工整体统筹、优势互补,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成本。整合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力量,试点监理自管模式,节约建管费用。

以业务融合为重点减员提效。实施货车计重收费后,及时将站外治超改为站内治超,整合收费和治超业务,实现人员坐下来能收费、站起来能治超,87%的站点实现了收费治超一体化,核减人员400余人。对各级机关瘦身强体,大幅精简借调人员。组建新开工项目机构时,将人员由原来的40人调减为15-20人,项目通车后富余建设人员就地转岗充实运营一线力量。收费站人员根据线路车流量变化控制在编制的75%以内。

以智慧高速为方向挖潜提效。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建ETC车道380条,实现收费站不停车收费全覆盖;新建绿色通道货物快速检验系统4条,单车检测效率由15分钟缩短到1分钟以内。通行效率提高了,人工成本却降低了,以每条ECT车道节约5名收费员计算,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1.3亿元。

优化资金管控 向科学理财要效益

十二五期间,省高速集团承担了863公里、投资926亿元的高速公路建设任务。为了保证建设、运营资金需求,在面临1300亿元债务、每年60亿元贷款利息、每年160亿元到期本金的三重压力下,省高速集团多管齐下,打好资金筹集使用的组合拳。

在拓渠道上出实招,依托2A+信用评级,改变单一银行贷款融资模式,提高债券融资比例,2015年的债券融资比例提高了23个百分点,由于利率比同期银行贷款低15%左右,每年可降低财务成本达1.5亿元。

在优结构上出实招,结合企业资金状况和建设任务,及时调整债务结构,以债券置换贷款,以长期债务置换短期债务,错开贷款到期高峰,减少还本压力,保证债务偿付平稳有序。2014-2016年每年到期债务从近180亿元逐步下降至120亿元。

在盘存量上出实招,对尾留项目实行财务集中支付,归并银行账户12个,归集闲散资金近2100万元;对暂时闲置的资金,通过签订结构性存款等方式整合,节约融资成本近600万元;实时调整优化资金拨付流程,改变被动资金管理方式。这些措施都为减少财务成本费用起到了关键作用,2015年企业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2.8%,2016年在债务总量增长6.5%的情况下,财务费用维持稳定,保证了上半年利润目标的实现。

依托绿色科技 向节约投资要效益

高速公路建设养护投资控制是企业降本增效的关键。省高速集团树立优质工程必须是节约工程的理念,厉行节约,用经济合理的成本建品质工程、养一流路况。

从优化设计入手控投资。注重路线方案比选,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科学优化方案,使设计在技术性、经济性上达到最佳组合。利用隧道开挖弃渣填筑路基和加工石料,减少开山采石。房建规模、隧道装修严控标准,不贪大求全。绿化工程大量采用本地适生树种,既保护生态环境,又降低造价。如太白至凤县项目,初步设计建安费在工可基础上减少2.5亿元,节约费用占工程建安费的9%。

从技术攻关入手省费用。加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建设项目推广橡胶沥青技术,如铜黄高速橡胶沥青路面,利用6900条废旧轮胎加工橡胶粉,有效降低了沥青用量,节约投资2000多万元,取得了资源节约和成本降低双赢的效果。在养护工程中应用就地热再生技术,将旧沥青路面再加工,实现对老旧路面100%的回收利用,属西部首次大面积推广。

从绿色低碳入手降能耗。应用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在隧道推广应用LED节能灯具、照明智能控制系统,每年可节约电费35%;在服务区推广太阳能、地源热泵和中水处理系统,既节约费用,又低碳环保。鼓励养护小发明、小窍门,研发的盖板沟清扫车、EAP抗滑磨耗层、废旧轮胎改装防撞墩等,不仅提高了效率,也节约了开支。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