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期 第1534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6-12-16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第四版 < 上一版   
娄敬其人其事
----------汉长安城遗址怀古      
新闻作者:○ 商子雍


“西安古称长安,乃中国历史上的十三朝古都”――这样的说法,好像已经被视为一种常识,极少听说有人提出异议。但倘若细细琢磨,其中分明也有着值得商榷之处。比如,“古称长安”,古到什么时候?公元前11世纪,西周建都之地的遗址,的确是位于现在西安市长安区马王镇、斗门镇一带的沣河两岸,但当时都城的名称却并不是长安。周文王在河西建造的都城叫丰京,周武王在河东建造的都城叫镐京,故而,前面我提到的那一句被今人视为常识的话,似应改为“西安古称丰镐、长安”,才更为全面、准确。再如,公元前350年,秦定都咸阳,而咸阳,如今是不在西安的行政区划之内的。当然,定都咸阳以前的秦,都城是在栎阳,而栎阳,则位于现在西安治下的阎良区境内;再者,在西安的城市发展史上,咸阳也曾被西安短暂管辖。如此一讲,把秦说成是曾在西安建都的十三朝中的一个,也算是可以成立吧!
尽管在西安建都的王朝有十三个,但作为生活在“古称长安”这么一座城市里的西安人,我对西汉王朝,却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愫。因为,是这个王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把都城建在了如今叫做西安的这块土地上,并将其定名为长安。作为对生活状态描绘的一个形容词,没有人会不喜欢长安。不是在西汉开国很多、很多年以后,一个名叫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国际盛会在古时的长安、今日的西安举行,其主题词之中,便有“天人长安”之谓吗?天长安、人长安、长安长安。作为梦想,从古到今,长安,一直都是人类不曾改变的美好生活追求!至于作为西汉首都的这个城市,长安也果真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千古不朽的灿烂辉煌。西汉以后,新莽、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初这10个王朝,依然以汉长安城为首都,在这里不间断地演绎着有声有色的历史活剧。直到公元582年,隋文帝杨坚命宇文恺在其东南侧营建新都大兴城(即后来的唐长安城),汉长安城才不再继续充当国家的政治中心,并逐渐衰落、破败,成为一处埋藏着丰富文化遗存、足以让人一唱三叹的历史遗址。
漫步汉长安城遗址,思绪万千。众多在历史上留下了或深或浅脚印的西汉人物,次第在我脑海中浮现。第一个登场的,是那位声名并不显赫的娄敬。
在秦朝末年楚汉相争、逐鹿中原的那场血腥厮杀中,娄敬好像不曾做什么足以让历史记载的事儿,说西汉王朝的建立和他半毛钱的关系也没有,绝非妄言。但汉高祖刘邦最终在关中建都,娄敬这个小人物,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娄敬是齐国卢(今山东济南长清)人。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他被征为戍卒前往陇西守边,路过洛阳时,碰到了同乡虞将军,求他引荐见到了刘邦。其时,在消灭了项羽的军队后,刘邦已经基本上计划建都于“天下之中”的洛阳。而娄敬面见这位新皇上,则从历史、人口、赋税、军事等多个方面分析,说应放弃洛阳,“入关而都之”。刘邦向群臣征求意见,大都是山东人的大小官员,“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就在刘邦犹豫不决之时,张良慷慨陈词,对娄敬的主张明确表示支持,促使刘邦改变建都洛阳的初衷,“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史圣司马迁在他的煌煌巨著《史记》中,记录有娄敬和张良当年热情赞美关中的文字,至今读来,仍让人荡气回肠。
娄敬曰:“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张良曰:“洛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娄敬说是也。”
一个出身卑微的草民,能有高出庙堂之上衮衮诸公一大截的见识,一个身份卑贱的戍卒,敢于面对包括皇帝在内的一堆大人物,发表自己独具只眼的见解,娄敬者,胆识超群也!正是由于当年娄敬的振臂一呼,我们生活着的这个城市,才成为了历史上西汉王朝的都城,才有了长安这么一个光照千秋的名字。念及此,我们能不感恩娄敬吗?
娄敬建言有功,被刘邦“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号为奉春君”,进入了皇帝身旁的“智囊团”。这以后,他仍屡有上佳表现,在这里,咱们只来说其中的一件事。
公元前200年,刘邦根据不准确的情报,做出了匈奴汗国不堪一击的错误判断,亲率三十二万大军出征。行至今山西大同一带,碰见了刚从匈奴汗国侦察归来、了解到真实情况的娄敬。娄敬劝告刘邦说:“匈奴汗国伪装成不堪一击,是引诱我们攻击,然后伏兵四起,所以,这次北征还是以立即停止为好。”刘邦闻言大怒,以“打击士气,扰乱军心,散布失败情绪”为由,给娄敬戴上全副手铐脚镣,就地囚禁起来,而大军,则继续北上。
行文至此,忽然想起了另外两个历史人物,他们是东汉末年觊觎天下的权臣袁绍和他手下的谋士田丰。公元200年,袁绍秣兵厉马,准备以十万之师讨伐曹操。田丰建言道:“曹操很会用兵,现在他军队的数量虽少,却不可轻视,还是以持久战来对付为上策。”袁绍不听。田丰再三进言,惹得袁绍大怒,于是将田丰下狱问罪,讨曹之事如期进行。
雄心勃勃的刘邦、袁绍,急于翦除争夺天下的对手,这在情理之中。但主观愿望毕竟要受客观实际的制约;娄敬和田丰的进言,就正是洞察客观实际以后的正确策略,其目的,又何尝不是为了维护刘邦、袁绍的利益!只是刘邦、袁绍这二位的自我感觉太过良好(封建时代的权贵者,大都有这种“贵恙”)。他们一意孤行,结果虽然把敢讲逆耳之言的娄敬、田丰投进大狱,出了一口恶气,却最终在军事上遭到惨败。
不过,刘邦毕竟是较有雄才大略的开国之君,而袁绍,却最后成为众叛亲离的历史过客。所以,刘邦兵败归来,当面向娄敬道歉:“我不听先生的话,才落得如此下场。”随即对他厚加奖励。而袁绍兵败归来,却是恼羞成怒,立即将田丰处决。史载,当袁绍在官渡被曹操大败以后,狱吏对田丰说:“这一次你要被主公看重了。”田丰答曰:“曹军败,吾命可保;曹军胜,吾命休矣!”看来对袁绍其人,田丰是知之甚深――事实证明了我的看法对,不妨饶了你,显示一下宽宏大度;情况相反,则非杀你不可,谁让你比我还高明!
历史上,刘邦是一个痞子气十足的开国皇帝。说句老实话,对他,我一直印象不佳。但面对着此人善待直言者娄敬的历史事实,却不能不点一个不大不小的赞!
漫步汉长安城遗址,浮想联翩、感慨万千。突发奇想:能不能在这个遗址的某个较为醒目的地方,为娄敬或立一个碑、或造一座像,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历史人物。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么 ,面对着娄敬这面镜子,草民可以反躬自问:必须怎样面对高高在上者说话;权贵能够扪心反思:应该如何倾听低低在下者发声――何乐而不为矣!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