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7期 第1536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6-12-23 星期五
今天是: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第三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陕西交通运输行业开展好志愿服务工作的思考
新闻作者: 文 / 杨 博
 

2015年8月25日,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成立了陕西交通运输志愿服务联合会,是省行业内第一家志愿服务组织,标志着交通运输行业有组织志愿服务的开始。自联合会成立以来,行业各单位大部分都相继成立了自己的志愿服务组织,下属分公司成立志愿服务分队,一线服务窗口单位,至此建立了四级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如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长途客运站等成立志愿服务站。截至目前,全行业共成立各类志愿服务组织140余个,注册志愿者2.5万名,累计服务时长超过9万小时。

一年来,行业各单位结合春运、黄金周、清明祭祖等重要节日和重大活动,在人流密集的重点路段、车站等窗口单位成立文明服务应急保障缓堵保畅志愿者服务小分队,为过往司乘提供服务。春运期间,交通运输部等五部委联合开展了情满旅途活动,省高速集团、省交通集团、省西安汽车站以及各个长途客运站积极响应,为司乘提供各种便利服务,1个品牌、4家集体和6名个人受到部里通报表彰。西安城南客运站五心班组为旅客提供开水、晕车药,帮旅客搬运行李,解答疑问,引导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在专用候车区候车,通过绿色通道乘车。西安纺织城客运站在2013年10月成立当天便设立了小酒窝爱心基金,3年来,共募集资金54381元,已帮助遇困人士528人次,帮助金额45654元。除立足本职外,厅直各单位在交通扶贫、支教助学、关心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方面做了不少有益探索,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客观地说,我省交通运输行业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是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有些方面还是不尽如人意。

笔者经过梳理,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有的单位既没有注册志愿服务组织,也没有开展相应的志愿服务活动。这类单位多为非窗口单位。二是有的单位虽然没有注册志愿服务组织,但是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比如每年3月的学雷锋活动,上级要求开展便遵照执行。然而活动内容比较单一,不外捡垃圾、维持秩序、去福利院看孩子或者去敬老院去给老人梳头洗脚几种。导致各单位扎堆学雷锋,一位老人一天被梳头洗脚七八次的怪事发生。三是有的单位已经注册了组织,但是注册的组织长期处于沉睡状态,系统内既没有人员也没有项目,笔者称之为僵尸组织。也有一些单位注册了组织但是不用,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时候仍延续传统的发通知的方式,并没有为志愿者记录应有的服务时长。这类单位目前在行业内并不少见。四是有的单位既注册了组织也开展了活动,虽然没有培育出长期的项目,但是已经开始在网上招募志愿者,在完成一项志愿服务之后能按照规定为志愿者计服务时长,基本做到了规范管理,在项目设计上处于初创阶段,可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这类单位多存在于窗口单位。

分析以上情况背后的原因,笔者认为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单位的重视程度和认知程度。事实证明,将志愿服务工作提上日程的单位往往能实现良好的效果;没有将志愿服务工作工作提上日程的单位,在具体开展时人力物力等资源难以得到有效利用。二是行政管理的惯性思维制约了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认识,没有遵从志愿服务组织发展规律;过于侧重工作而对服务视而不见,群众性的、自发的活动被工作所替代,导致员工开展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高,效果差强人意。三是缺乏培训,不具备相关的业务知识,因此在面对注册、管理、维护等问题时束手无策,只好退而求其次,仍然采取传统旧办法,没有真正发挥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功效。

那么,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理解志愿服务的真正内涵,将志愿服务与个人价值实现有机结合起来。就志愿服务工作而言,如果自己没有完全理解志愿服务的内涵,没有完全认同它的理念,是不可能去展开实践的。事实证明,依照行政指令开展的志愿活动只会生产无根基、一次性的消费品,与志愿服务宗旨背道而驰。因此,各单位志愿服务组织要在培养队员服务理念上下功夫,打造高价值观团队。

只有将自身优势与志愿服务内容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效用。比如在长途汽车客运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解决旅客急难是中心内容。如果置主业于不顾,让队员上街拣垃圾、指挥交通就有所失当。比如社区医院,因其专业的独特性,可以去做一般志愿者没有能力做的医疗进社区、健康宣传等志愿服务项目,发挥专业特长,实现最大价值。

尊重个体,尊重劳动成果,才能打造优质团队。在发起活动时强调自愿,不勉强。在开展活动时注意发挥个人特长,合理分工,人尽其才。在活动间隙,注重队员素质的提升,多组织相应的培训,确保团队专业水平不断提升。认同个人的劳动成果,及时为队员记录服务时长,积极将突出典型推荐出去,带动大家的积极性。

各单位要大力支持志愿服务工作。单位领导要积极引导、鼓励职工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将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与本单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纳入到年度工作任务中。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提供必要的保障,积极宣传志愿服务工作动态,培育和挖掘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氛围。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