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6期 第1585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7-06-20 星期二
今天是: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第四版 < 上一版   
我与楼房村
----------汉中市农村公路管理处扶贫小记      
新闻作者:■ 宋世芳

2015年,金秋时节,因为脱贫攻坚,我被组织选任为镇巴县简池镇楼房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一年我已年近五十。一转眼,快两年时间过去了,从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楼房村这个有着光荣红色历史的村落中,到和这里的山山水水有了一种亲切感,再到和这里的群众朝夕相处、风雨共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悄悄地,我已经和楼房村融合在一起。每次离开这个静谧的村庄时,就像是要离开家乡,竟然心绪难宁,我知道,楼房村这个名字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
突如其来的任务
说真的,接受驻村脱贫任务对我来说,有点突然。那是2015年7月的一天,和往常一样,我正在办公室翻看文件,桌子上的电话铃响了,是单位领导王主任打来的。
王主任平静地对我说,世芳,扶贫工作是当下的一项政治任务。按照市扶贫办的安排,我们包抓镇巴县简池镇楼房村。这个村相对偏远,从镇巴县城再坐车过去还得四五个小时。要完成好市委、市政府交给的扶贫任务,必须有一个熟悉农村工作、能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同志才能胜任。处党组织研究了一下,觉得派你去担任第一书记,你个人有什么困难的话,尽管向单位、向组织提出来。
听到王主任的这些话,我心里格登的一下,想想家里的情况,孩子今年正好要考大学,父亲八十多了,并且多年有病,我走了,就等于家里的顶梁柱走了,谁来照看这个家呀!想把这些困难讲出来,看组织能不能换一个年轻的同志下去锻炼,但几次话到嘴边,都硬生生地咽了回去。因为我知道组织这样决定,自然是经过慎重研究的。我是一名老党员,对组织交给的任务,只能克服困难,尽最大努力去完成。
最放心不下的是已经八十多的老父亲。回到家里,我对父亲小心地说出要去楼房村的消息。父亲看着我,一开始并没有说话,过了半晌说,你去吧,不要牵挂我,家里还有你姐姐。
就这样,我离开了单位、离开了家,走向了巴山深处,和楼房村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来了就得把根扎下
第一次到楼房村,差点把胃吐出来。果真是王主任说的那样,一大早从汉中到达镇巴县城,没有片刻停留又爬上了去简池的班车,摇摇晃晃地,又坐了四个小时的班车。
简池镇距城80公里处,处于镇巴县西南边陲,与四川通江接界。简池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33年1月,红10师29团就在简池窑罐厂建立了中共赤北县简池区委。镇上的将军桥铭记着这段红色历史,《十送红军》也是从这里传唱出去的。
来村之后,和村支书进行了商量,村委会的房子空着,我的新住所就安排在那里。为了不给群众增加负担,我从家里带来了锅灶和被子,在村干部的帮助下,搭铺安灶,我的窝就安在下来。
一到村,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村情村风,走组入户,熟悉这里的每个人,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思考今后的工作。既然来了,就得把根扎下来。这是我对自己的最低的要求。一年多时间,走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田田坎坎,对全村190户699人一对一进行了走访,建档立卡,对贫困户精准识别,按照贫困标准,确定了41户137名贫困人口。
住村,就是要同群众打成一片。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深深知道老百姓是我们干部的根。记得有一次到三组入户走访,准备回村上的时候,天气说变就变,突然暴风骤起,下起了暴雨。好在离村委会不远了,只好快速向村委会住所跑去,等到了村委会,浑身上下都温透了,第二天就得了重感冒,从家里带来的药也吃完了,只好用村里的老办法,煮些姜汤来泡脚,靠着身体硬抗。老乡知道我生病了,都来看我,听着他们对我的问候,一种暖意不由从心底升起。只要做了的工作群众认可,群众对干部就是鱼水之情。
住村,就是要有割舍。在住村的这个日子里,白天总是忙忙碌碌的,不是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讨论脱贫攻坚、就是研究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不是到田间地头和贫困户栽苗除草,就是在贫困户的院子里听他们的想法,一起商量今年种些什么,做什么可以增加点收入,寻找他们的脱贫办法。不是去市县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就是在村间的小路上。一天的日子总是这样匆匆流逝。夜晚,等村委会这盏灯熄了,父亲和女儿的身影便总会浮在眼前。今年3月的一天晚上,刚坐下来,女儿发来短信,她在短信中说“爸爸,生日快乐!女儿天天想着你,我知道你住村帮助脱贫,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女儿不怪你”。我内心一阵酸痛,不由想起女儿去年高考之前,打过来几次电话说考试前一定要回来陪着她。但六月,防汛任务重,镇巴又遭遇水灾,楼房村山高路险,坡大沟深,这个时期,作为第一书记又怎么能离开岗位呢?今年3月,在全市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的时候,父亲病情加重,姐姐送他到医院检查,结果是直肠癌晚期。我接到电话,急急赶到医院,医生告诉我,已无法治疗,好好陪老人过完最后的日子。我含泪将父亲送回老家,老母亲拉着我的手颤抖地说,儿呀,好好陪你爸几天。我内心挣扎着,想过向单位和组织递交申请,想过请假回来陪着老父亲,但脱贫攻坚就是一场战役,这样是否成了逃兵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是行伍出身,我知道逃兵意味着什么。在家呆了二天,镇政府通知第一书记迅速开展新一轮走村入户核实。父亲知道这一情况后,对我说,去吧,好好干,不要让我失望。望着父亲干瘦的身板、布满皱纹沧桑的脸,心如刀绞,一转身眼泪顺着脸颊就滚落下来。
427天,我把我的根留在了这里。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楼房村的经济有了新的发展。新引进发展了300亩薄壳核桃经济林,一排排,长势喜人;乌药、魔芋基地初见成效;涌现20多户养殖业大户,白山羊从几百只发展到1125只,人均纯收入一年之内迅速增加了800元以上。在去年的脱贫验收中,顺利地通过了第三方评估。2016年10月,基层组织建设摘掉了后进村帽子,得到了市委组织部的肯定。
一定得把路修通
要致富、先修路。这不仅是贫困村群众的一致呼声,更是一名农村公路人的心结。楼房村地处川陕交界,虽然村委会通了水泥路,但村委会地处与前一个村交界处,村内群众仍没有享受到硬化道路,一遇雨季,泥泞不堪,别说把山货运出去,就是群众出行也极不方便。这条道路还通向四川通江的铁溪镇黄泥咀村,人家境内也已打好了水泥路,就剩下楼房村境内道路还是土路。我们单位的王志斌主任第一次送我来的时候,就把打通这条路作为一项帮助群众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交给我。
对这件事,我一直记在心上,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党员会、村干部会,和他们一起商量办法。省市县的计划里一直都没有列上,怎么办?就这个问题,全村开展了大讨论。最终形成了统一思想,一定得自己主动,做出点样子来,这样才能争取上级的更大扶持。说干就干,我迅速回单位就村上的这一想法做了汇报,处里的领导也非常支持,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回到村上,趁热打铁,及时召开了村民大会,利用处里帮助的10万元,再全村自己动手,对村内道路先期拓宽维修,在精打细算中,工程完成了。2016年在我处的努力下,楼房村苦桃树至寨子沟通村水泥路项目终于纳入了计划,路线全长8.2公里,路基加宽至5.5米、铺筑4.5米宽水泥混凝土路面,完善排水和部分安保设施。12月份招投标正式启动,今年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楼房村群众的出行难问题画上了句号。
个人的力量很渺小,只有融入集体才能更强大。在我住村的这些日子里,处里的领导和同志们多次到村,看望帮扶对象,先后送来了2万多元个人帮扶款,为留守儿童送来了新书包和学习文具,与贫困户住在一起,嘘寒问暖,帮助他们寻找脱贫之路,这些都给我住村开展工作极大力量。
虽然现在我就要离开楼房村了,但楼房村却因第一书记深深地印在了我的生命里。在脱贫攻坚的这场战役中,我有幸参加,有幸和楼房村的群众在一起。在帮扶他们走上致富之路的同时,我也得到了重新锻炼,得到了精神上的自我升华。我也感谢楼房村的群众给我的信任、给我的鼓舞。
祝愿楼房村的群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作者系汉中市农管处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