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8期 第1587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7-06-27 星期二
今天是: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第一版 下一版 >
致富金路满驼城
----------榆林交通脱贫攻坚走笔之佳县旅游路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张 路

开篇语:
“天之高焉,地之广焉,惟陕之北。”榆林居陕西最北部,是真正意义上的陕北。
近年来,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加速开发利用,榆林被贴上了“煤都”“中国的科威特”“中国第一产能大市”等标签,“富得流油”成为人们对榆林的第一印象。
然而,在榆林南部,米脂、佳县、绥德、子洲、吴堡、清涧6县,均属于吕梁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域经济排名全省后10位。2015年“南六县”财政收入4.71亿元,仅占全市的1.6%,人均GDP不到全市的30%,“民穷政富,南穷北富”的两元化现象严重,成为榆林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骨头”。
险滩再多也要闯,骨头再硬也要啃。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榆林市交通运输部门坚持省交通运输厅提出的“科学办交通、合力办交通、勤俭办交通”发展理念,以“打造交通运输升级版,当好榆林发展先行官”为主线,加大投入,强力推进,用一条条园区路、旅游路、产业路,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使“南六县”百姓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交通脱贫攻坚,让“佳县不佳”成为历史。
佳县是革命老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级贫困县,政府财政收入每年都在亿元上下。可谓钱包不鼓、囊中羞涩、缺米下锅。
近年来,佳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以加快建设农村公路、完善农村运输网络、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为目标,大力实施“村村通”民生工程,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200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通村公路建设资金5.9亿元,新建通村公路1328公里,611个行政村已通畅,42个行政村贫困村未通畅和通达深度不够,建制村通畅率达到93.6%。截至目前,佳县境内已建成高速公路2条61公里,省道1条57公里,县乡公路20条496公里,以县城为中心,榆佳、佳神高速公路,302省道,佳吴、佳米、沿黄6条干线公路为主骨架,县乡、乡村公路为脉络的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2009年,佳县依托沿黄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一边建设沿黄公路,一边谋划旅游经济带打造,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6亿元,先后实施了东方红文化园、大白云山景区、葭州古城改造提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泥河沟千年古枣园保护与开发等一批旅游项目,初步形成以白云观为主的宗教文化民俗游、以泥河沟千年古枣园为主的红枣之乡生态游、以黄河漂流为主的秦晋峡谷风情游、以毛主席在佳县转战线路为主的红色革命教育游四大板块的葭州风情二日游六大沿黄旅游景区。
位于榆林佳县坑镇山沟里的赤牛q村,曾经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由于交通不便,加之山大沟深,经济落后,没几个人愿意去。但是近年来,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该村却成为“集民俗文化一身,揽农耕文明于一怀”的旅游胜地。
赤牛q最初被人知晓始于2009年村民自建民俗博物馆,但由于交通不便,游客寥寥无几,村民依然贫穷。
2014年,佳县交通运输局给该村规划修建了一条直通沿黄公路的乡村道路――沿黄公路木头峪段。随着沿黄公路二期路面工程的完工,让原来县城到赤牛q的路程足足缩短了一半。
藏在深山人未知,知时即为震惊时。
交通便利了,来赤牛q旅游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当年,赤牛q村村委会立足当地资源成立民俗文化艺术团,将形式活泼的传统大秧歌、扭彩碗、吃枣糕、转九曲、抬花轿、搬水船、踢场子等几近失传的文艺曲目及独具陕北特色的风俗活动进行常态化演出。
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高高山上一头牛》,开创了国内黄土高原乡村原生态大型实景演出的先例。特别是2017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七套“乡土”栏目走进赤牛q村,对当地年俗进行了报道后,赤牛q乡村民俗旅游迅速升温。
“我们村共有254户、1008人,大部分人都在村里的农家乐、民俗馆、艺术团工作,按天挣工资。截至目前,我们今年已经接待游客近100万人了。”赤牛q村村委会主任高艳军说。按照每张门票50元计算,该村上半年旅游收入就达到了5000万元,并且还带火了土特产、旅游纪念品的销售。
今年8月份,沿黄公路三期高危边坡整治、完善工程完工,沿黄观光路将投入运营。佳县交通运输局规划了一条连接赤牛q与沿黄公路的专用旅游公路,但由于启动资金紧缺,赤牛q村先行垫资200万元,建设的热情高涨。村委会主任高艳军说:“村里非常看好沿黄公路对旅游的带动作用,垫资就是为了能尽快建成,这样来赤牛q的人就更多了。”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