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9期 第1588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7-06-30 星期五
今天是: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第一版 下一版 >
审视人间
新闻作者:文 / 杜妮娜



1968年圣诞节那天阿波罗8号在环月球轨道上拍摄的一张地球景象的照片,让人类第一次感受到地球是广阔无垠的宇宙中如此美丽而又珍贵的孤岛。这张照片的拍摄创意发起者,天文学家萨根博士曾经有一段解读:“我们成功地(从外太空)拍到这张照片,细心再看,你会看见一个小点。就是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就是我们。在这点上有所有你爱的人、你认识的人、你听过的人、曾经存在过的人在活着他们各自的生命。集合了一切的欢喜与苦难、上千种被确信的宗教、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学说,所有猎人和抢劫者、英雄和懦夫、各种文化的创造者与毁灭者、皇帝与侍臣、相恋中的年轻爱侣、有前途的儿童、父母、发明家和探险家、教授道德的老师、贪污的政客、大明星、至高无上的领袖、人类历史上的圣人与罪人,通通都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
这样的解读,让人类心灵备受震撼。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的时代,也是科幻小说的黄金年代,无论乐观还是悲观,我们终于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了一个全新的审视自身的视角。
20世纪初,鲁迅,梁启超把科幻引进中国时,正值中华民族内外交困的关头。鲁迅说他留学日本,第一次读到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吃惊地发现:“中国知识分子的梦是金榜题名、升官发财、封妻荫子,而西方先进知识分子的梦想是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远征月球。”所以他要引进科幻作品,“导中国人群以行进,必自科学小说始”。
某种意义上,好的科幻,一定是毁三观的。好科幻深入人性,颠覆人性,再造人性。如《弗兰肯斯坦》《苍蝇》《人生不想见》,人性都彻底变了。还有《三体》,5分钟建立极权,比很多主流小说对人性的描绘更为深刻。
根据20世纪80年代的法国同名科幻漫画改编的电影《雪国列车》,也深刻反映了某种“真实”。列车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只能保障少数贵族乘客享有好的饮食、医疗、教育和居住条件。在头等车厢,观众们还看到了技术专家的存在,他们维护列车的安全,防止出轨,这是为了保障列车安全高效地运行,在世界末日的恶劣环境下,这也是第一位要保证的。而从下等车厢夺走小孩去做列车配件这种事情,虽然骇人听闻,但也是服从于保证列车不停滞地向前这一首要条件而存在。末节车厢的贫困人口,是为了让上层人士得以体面享受富裕生活而存在的。这部科幻作品,把社会和阶层的残酷性展露无遗,让人观后不得不深刻反思。
陈楸帆在《鼠年》中,写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去参加灭鼠大军。未来转基因的老鼠泛滥,鼠群中诞生了宗教信仰,但这些学生兵却如一盘散沙,溃不成军。小说看似荒诞,却隐喻了全球化技术时代,文明及文化的断裂,这种断裂一旦形成,极难恢复。人们看上去生活富足,但空虚的内心使得每个人都活得很艰辛。
诸多好的科幻作品,除了娱乐之外,它承载了人类集体的意识。这意识里有生存的迷茫,死亡的恐惧,对世界束缚的挣扎,从不停止的欲望,邪恶,癖好,让我们掩卷沉思。我们从中审视人间,探寻着人类复杂的命运。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