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1期 第1590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7-07-07 星期五
今天是: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第一版 下一版 >
致富金路满驼城
----------榆林市交通脱贫攻坚走笔之绥德园区路      
新闻作者:本报记者 张 路

绥德,地处榆林东南部,自古便有“秦汉名邦”“天下名州”、西北“旱码头”之美誉,民歌、秧歌、唢呐、石雕、剪纸等民间艺术蜚声海内外,历来是陕北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
然而,近年来绥德却在榆林突飞猛进的发展中掉了队。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8.87亿元,仅占全市的2.3%,不及府谷县的六分之一、神木县的十三分之一。下辖的15镇1中心、629个行政村中,有120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016户76788人,未脱贫3261户8371人,贫困发生率2.73%。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绥德县交通运输局坚持“统筹规划、全面保障”原则,从县镇村3个层面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网络化的立体交通网络,突出建设、养护和运输3个环节,实现路、车、邮3通目标,释放交通运输供给侧改革红利,为全县整体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截至目前,绥德县共有农村公路1746公里,其中县道152公里,乡道132公里,村公路1462公里,行政村通畅率91.5%。
绥德县名州镇裴家峁村位于县城南10公里处,虽然位于城郊,但是底子薄,经济基础差。全村1500多人,多年以来大部分村民都靠进城务工生活,虽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但一年到头家里的积蓄仍然不见增多,日子越来越困难。
裴家峁村村支书马福财介绍说:“我们这儿种地都靠川地,农民根本不去山地上种,导致2500多亩山地全部撂荒,杂草丛生,可以说一点儿收入都没有。而且原先农民一家一户各自种植,不成规模,投资不起,根本没有效益。”
2013年开始,经过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研究,决定由村集体组织协调,将全村的山地以每亩每年90元人民币的租赁价格,统一整理和集中开发,打造绥德县创新现代农业园区,重点发展特色果蔬采摘。
为配合园区发展,绥德县交通运输局多方筹资300余万元,给园区修建了3条宽4.5至6米,全长5公里的水泥路。随着园区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现在当地已基本建成了包括入口展示、农事体验、山地特色林果采摘、温室大棚林果采摘、养殖、生态农庄景观、农家乐休闲娱乐七个大园区,目前已有20多家农业企业入住,建成了标准化大棚240个。农业园区以企业和农户发展共赢为目标,建立了“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盛夏时节,再次走进裴家峁村,只见黄土茆梁之上,一层层绿色梯田像缎带一般飘动在山上,一个个温室大棚在山间整齐排列,数个养殖场、采摘果园、农家乐点缀其中,山上还有一个大型水上乐园。
从事多年建筑生意的西安人韩师傅,2015年也来到该园区,投资了一家农家乐。韩师傅说:“选择这里,主要是看上它的基础设施和发展前景,现在一到周末,自驾上山游玩的人特别多。我这里12个包间,周末可以翻两次台,平均每天接待300人左右。”韩师傅还从关中引进了“户太八号”“夏黑”等多个葡萄品种,栽植葡萄树3000棵,去年首次挂果2万余斤,全部被游客采摘,仅此一项就收入40多万元。农家乐还长年雇佣当地群众30人左右,每月工资2200元。
一花引得百花开。

厚重的历史沉淀,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条件,使绥德日益成为令人瞩目的投资热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不断展示着美好的发展前景。2017丝博会暨第21届西洽会上,绥德县签约13个项目,引资110.4亿元。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