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4期 第159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7-07-18 星期二
今天是: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第四版 < 上一版   
常宁宫漫谈
新闻作者:■ 韩 强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位于长安区的常宁宫待了两天。在常宁宫中散漫自在地游荡,走走看看,看看想想。两天下来关于常宁宫的来龙去脉、历史典故有了几分了解,也生出一些零零碎碎的感怀。
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唐朝初年,唐太宗的母亲窦太后到长安城南的神禾塬郊游,正在游兴盎然之时,忽然遇到一伙匪徒抢劫,窦太后为逃脱劫匪的追逐,情急之下钻进一个狭小的窑洞内躲避,不想还是被劫匪发现。就在劫匪准备闯入窑洞加害窦太后的千钧一发之时,忽然从天上飞来一块石头将冲在最前面的一名匪徒当场砸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飞石,惊的众匪徒顿时愣在场,不知所措。这时秦琼秦叔宝和尉迟敬德也带领兵马赶来救援将这伙劫匪悉数消灭。
为感谢上天对母亲的救命之恩,唐太宗下令在此处修建了一座庙宇,取名“常宁宫”,寓意常佑安康,又称“西寺佛爷庙”,那块天外飞石被封为“菩萨救难灵感石”。
一段真实的历史
在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时期,为避免当时蒋介石到西安视察时遭受日军飞机的轰炸和防止“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兵谏的重演,时任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兼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校长的胡宗南,经过精心择地勘查,在这里秘密修建了蒋介石在西北地区唯一的一座行宫――常宁宫。
行宫于1940年动工兴建,1943年初竣工,有议事厅、会客厅、卧室、书房、化妆娱乐间等建筑,俱是青砖为墙,灰瓦做顶,门窗木质,漆成乳白色,毫无奢华之气,素雅、宁静又不失威严、稳重。为了安全考虑还特别修筑了东西长达千余米的防空洞,内部用混凝土、砖石包砌加固,会议室、卧室、警卫室、蓄水池一应俱全。为防止空袭将洞口炸塌或突发事件,又开了5个出入口,便于应变,以策万全。
蒋介石与宋美龄曾先后于1942年9月、1945年7月、1946年5月,三次来常宁宫居住。陪同前来的有张治中、白崇禧等国民党要员。当时,西北的军政高级官员胡宗南、祝绍周、古正纲、王宗山等人或受命或主动到常宁宫受蒋介石接见。
一块上佳的宝地
既有传说中的神仙显灵于此,又有现实中的总统行宫修筑其间,神话与现实都钟情这里,看来此地定有非凡之处。
常宁宫位于长安区神禾塬南面半壁之上,离地数十米高,南面是平坦富饶的关中平原,视野非常开阔。站在行宫前,但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远村近树,鸡犬相闻,方圆几十里,一览无余。此时正值阳春之际,暖风拂面,田间麦苗青翠欲滴,枝头桃花粉红正闹,不知名的鸟雀在无限春光里欢唱互答,极目南眺,隐隐可见秦岭黛青色的巍巍身影。行宫之下,紧贴塬边,一条宽约20余米,名叫楹拥那辶麂潺流淌,河两岸绿草茵茵,野花点缀,成排的杨树笔直的挺立。有趣的是,我国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所谓“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河水绝大对数都是自西向东流,有“百川东到海”之说,而这条楹悠偏相反,自东南蜿蜒而来,向西北悠然而去,十分奇特。
除去自然因素之外,我想恐怕胡宗南之所以选择这里修建蒋介石行宫,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首先,这里距离西安市20公里左右,离当时西北行政、经济中心西安市不远,周围却是一片田园风光,可谓离红尘不远,和自然很近,既有生活之便利,又无都市之喧嚣,还可避人耳目,便于保密。其次,神禾塬为黄土质地,具有直立不塌的特点,冬暖夏凉,十分适合居住和建造防空洞,这在抗日战争,日军对西安进行轰炸的历史背景下,对蒋总统的安全十分重要。第三,常宁宫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而且蒋介石的绝对心腹,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就在南方5华里左右,近在咫尺,一旦发生张、杨兵谏之类的事情,很快就会驰援,保卫总统。
站在行宫西侧的观景亭中,环顾四周形胜,再反复品味着此处行宫的名字“长宁”二字,不禁深深感叹70年前胡宗南选择此地的良苦用心。
一段浪漫的爱情
常宁宫中有一座欧式风格的别墅,人称纬别。红墙白窗,在一片青砖青瓦的建筑中显得格外醒目。它见证了蒋介石次子蒋纬国与妻子石静宜的一段浪漫真挚的爱情故事。
他们两人的相遇完全是一次偶然。1940年,蒋纬国赴德国和美国学习军事毕业回国后不久,在西安搭火车时与石静宜邂逅。当时,石静宜正在看一份英文报纸,蒋纬国救向她索借。石静宜见是一名军官,丝毫不予理睬。虽说这次邂逅有些小小的尴尬,但却为他们的结合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他们真正相识是在1942年,石静宜的父亲――西北纺织业的大亨石凤翔为招待空军举行了一个盛大的舞会,作为石家二小姐的石静宜是石家的总招待。陆军出身的蒋纬国因为和西北设计陆空联合作战组织有合作关系,也在被邀请之列。
石静宜当时正在西北农学院上大学,她圆圆的脸,端庄可爱,透着一股直率和纯真。她开朗大方,毫无大家小姐那种矫揉造作和故作矜持,使蒋纬国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她。而蒋纬国性格开放,待人热情,风度翩翩,也深深吸引了石静宜。两人可谓一见钟情,很快就坠入爱河。其后他们便禀告了双方家长,两家本就有通好之谊,两人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蒋家石家都很乐意,不就蒋介石回书:“这们亲事可以结合。”
1943年12月25日,蒋纬国和石静宜在常宁宫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蒋纬国是当时总统的次子,石静宜的父亲是当时名噪一时的西北纺织业大亨,婚礼自然极尽奢华。胡宗南受蒋介石夫妇的委托极力筹办并亲任证婚人,当时的国民党陕西省主席祝绍周、马师儒以及高桂滋等军政大员也悉数到场,就连远在山西的阎锡山也送来厚利,表示祝贺。蒋介石虽然公务繁忙没有前来,但送来了两句话:“好好治家,家和万事兴”。
蒋纬国和石静宜婚后夫妻恩爱,感情笃深。可惜的是1952年石静宜不幸去世,他们的幸福时光只有短短不到9年时间,不禁让人扼腕叹息。蒋纬国一直十分怀念石静宜,直到晚年他还无限深情地回忆到:“我们结婚后,我奉调到青年军当营长。石静宜和我一起来到汉中军营。这样一个富家小姐,随身只有一个炭炉子及两个锅子,一个煮饭,一个烧菜,她每天做饭给我吃,毫无怨言……”
一棵奇特的树木
蒋介石行宫南侧栏杆外的崖壁上有一棵大树,原是修建行宫时从别处移栽来的。它的根十分粗壮,深深扎进黄土之中,分出两个各有水桶般粗的枝杈,几乎成45度斜伸向空中。树皮黝黑斑驳,皴裂成道道缝隙,沉淀着岁月的记忆。树枝盘龙扭曲,彼此牵连,互相交错,以夸张的形态努力的刺向无边的天空。由于树龄较大,它对于春天的感应有些蹒跚,虽然周围已是杨柳含烟,春花烂漫,它却还没有吐出一只绿芽。
这棵树从表面看去其实没有什么新奇之处,神禾塬土崖上这样的树木并不少见。让人称奇的是,这棵树原本移来的时候其实是两棵树,一棵槐树、一棵柏树,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它们的根系竟然慢慢的纠结融合在一起,最终成为了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无法离开对方。植物学上称这种现象为“同株异体”,我们常常称其为“连理枝”。人们把这棵槐树叫“中正树”,把这棵柏树叫“美龄树”。这让我想起了常宁宫巨幅宣传画上的一张老照片:一身中山装的蒋介石伸出左手搀扶着一席旗袍装扮的宋美龄的右臂拾阶而上,蒋介石目光饱含关切爱怜,宋美龄的眼神满是幸福欢欣。虽然两人都已不再年轻,但是那分发自内心的情意丝毫不逊色于热恋中的情侣。
岁月荏苒,时光飞逝,这棵连理树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人世的沧桑。此木犹存而斯人已去,留给世界的是无穷无尽的遐想和诉说不完的故事。我们津津乐道的是他们身上的政治身份,是非功过,成败得失,兴衰荣辱,其实洗去历史的铅华和政治的油彩,他们同样有着和平凡夫妻一样的脉脉温情,也正是这样一份凡夫凡妇的依恋与相守,不经意的触碰到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常宁宫就是这样一个流传着传说,见证过历史,隐藏着秘密又复归与平和的地方。徜徉其中,你总想说点儿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也许镌刻在纬别大门口的一副对联最能表达其中真味吧。
婚床一张温情几许蒋氏父子今安在叹绮罗过眼成云烟。
常宁永驻樗西流萧条异代不同时看新天新地新人类。 (作者系洋县管理所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