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4期 第1603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7-08-22 星期二
今天是: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第四版 < 上一版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叫日月换新天
----------《建军大业》观后感      
新闻作者:■ 宋鹏宇
90年前的今天,内忧外患、战乱频仍,国家在风雨飘摇中颤颤前行,民族在倒海翻江中苦苦挣扎。初出茅庐的中国共产党积极加入到救国救民的大革命中,却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情背叛与血腥屠杀,面对敌人赶尽杀绝的严峻形势,面对中国革命命悬一线的紧要关头,沉沦?妥协?还是抗争?《建军大业》就此拉开了序幕……
第一幕:流血
1927年4月,上海。北伐战争刚刚取得重大成果,革命者还未来得及享受胜利的喜悦,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就悍然发动了“清党反共”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向革命队伍疯狂反扑――工会组织被查禁,工人武装被解除,游行群众被打伤,请愿学生被逮捕,革命党人被杀害,商务印馆被炸毁……白色恐怖之下,上海滩黑云压城、火光冲天,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革命领袖汪寿华被刺死,革命先驱李大钊被绞杀,哀嚎、噩耗接踵而至,成立不到6年的中国共产党遭到了重创,元气大伤。
第二幕:寻路
1927年5月,武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武汉汪精卫集团也日趋反动,非常局势之下,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此召开。会议上唇枪舌剑、义愤填膺,时任总书记的陈独秀非但没有正确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挽救时局的方针政策,反而为过去的“右倾投降主义”、“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行辩护,继续提出一些错误主张。其时,毛泽东同志“不能只抓笔杆子不抓枪杆子”、“解决土地问题发展农民武装”的正确主张却得不到重视,反而被逐出会场。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武汉望江亭畔,时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书记的周恩来与毛泽东一见如故,马克思主义不能生搬硬套,四万万农民可抵百万雄师,志同而道合,谋定而后动,伟人历史性的握手让低潮期的中国革命事业终于看到了曙光。
第三幕:还击
1927年8月,南昌。随着“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步步紧逼,一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暴力还击正在南昌城悄然酝酿。招兵,买马!调军,遣将!里应,外合!同仇,敌忾!领口系红带、右臂绑白巾,“红色十字”秀标记,“山河统一”作号令,起义军将士一鼓作气静待东风来。只听得城头一声枪响,早已进入战斗准备的贺龙、叶挺等部火速向城内的守军发起总攻,并以迅雷之势全力夺取重要据点。夜幕下的南昌城,厮杀声、枪炮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惊天动地、振聋发聩,战斗一直持续到了拂晓。经过了硝烟战火的洗礼,革命队伍的红色旗帜终于遍插全城。打响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胜利了。
第四幕:觉醒
1927年8月,汉口。亡羊而补牢,为时不晚;知错而能改,善莫大焉。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救党于水火,挽革命于狂澜的“八七”会议紧急召开。会议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了他在党内的职务,并纠正了当前党的工作方向。毛泽东“发动工农大众革命”的正确预判与“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成为本次会议的核心与精髓,为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共产党送来了一场及时雨。从此,土地革命与武装斗争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中国革命史上极其重要的转折点。
第五幕:突围
1927年9月,三河坝。“八一”南昌起义的捷报令国民党反动派心惊胆战、坐立不安,一张预灭革命于新生之摇篮的大网正在向南昌扑来。为了存续革命的火种,“撤离南昌,南下广东,二次北伐,统一全国”成为大家的共识,起义军途径抚州、瑞金到达会昌,叶挺和周逸群的二十军第三师与军阀钱大钧部发生激战,双方均损失惨重,而蔡廷锴的第十师又临阵叛逃,一时间军队受挫、士气低沉。当行进至大埔县时,又遭到粤桂敌军的围堵,背后还有钱大钧部的追击,腹背受敌、陷入困境,朱德主动请缨,愿率领三千名将士扼守三河坝,掩护主力南下。面对成十倍于己的敌军,守军将士占土丘、藏松林、挖战壕、筑工事,预凭借天险地利之优势阻敌于河西岸,为主力转移争取时间。但是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悬殊,注定了这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一场惨烈的战役。三天三夜的拼死据守,抵御了敌人的无数次狂轰滥炸;三天三夜的奋勇杀敌,击退敌人的无数次强取蛮夺,面对弹少援绝、十面埋伏的险恶境地,守军余部只得通过“次第掩护,逐步撤退”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三营营长蔡晴川自告奋勇,决定带领两百名敢死队员留守断后。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打尽最后一颗子弹,甩尽最后一管炸药,拼尽最后一口气力……勇士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在笔枝山顶诠释了革命信仰的忠贞不渝。
第六幕:会师
1928年4月,井冈山。“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中共中央的委派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通过对起义部队的整编,改番号、易旗帜,诞生了工农革命军,并分兵三路向长沙进攻,但是行军途中遭遇敌军的顽强抵抗,损伤惨重、起义受阻。突出重围的主力部队在湖南上坪村集结,前敌委根据战况不利的局势决定放弃攻打重兵把守的长沙,转而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挺进。就在起义军转移至江西萍乡时,又遭到了反动派的伏击,伤亡者数百人,总指挥卢德铭也不幸牺牲。秋收起义的失败更加坚定了革命队伍放弃城市武装暴动,发展工农武装割据的决心。同年10月,毛泽东便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了井冈山,创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暴动农民军在宁冈砻市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革命之群贤毕至,必将激起时代之惊涛骇浪,革命之群英荟萃,必将开创时代之日月新天。井冈山之星火必让红旗漫卷西风!
回顾整部电影所展现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其实也是革命先辈们早期追随共产主义信仰的青春奋斗史。在曾经那个动荡孱弱的旧中国,“风华正茂”的革命先辈们“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在继往开来的新时期,作为新青年的我们更要以逝去的革命先烈们为榜样,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谱写壮丽的青春篇章! (作者系西耀分公司职工)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