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期 第1605期 本期开刊时间: 2017-08-29 星期二
今天是: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第四版 < 上一版   
“佳县不佳”成历史
新闻作者:中国交通报记者 卫 涛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
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
陕西佳县螅镇荷叶坪村,71岁的老人李建光站在沿黄观光路旁,面向黄河,为我们深情演绎了这首《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简洁朴素的旋律,仿佛使人在脑海里浮现出黄河古渡口的场景,饱含历史沧桑感。这首陕北民歌是当地老船工李思命在民间词曲的基础上编创而成,李建光老人正是李思命的同族后人。
陕北民歌大都有个特点,高音嘶吼,旋律悠远,这可能与陕北地形有关,高塬大川、沟壑纵横,从这个山头到那个山头,如若不扯着嗓子高音嘶吼,是听不见的。而扯着嗓子的这股劲儿,正象征着陕北人民与天奋斗的那种韧劲与不屈。
地处陕北的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老百姓调侃称“佳县不佳”。但是贫困落后并没有让佳县人知难而退,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斗志。
种红枣,成为佳县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沿黄观光路两侧,记者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枣树,尤其是靠近黄河的一侧。“佳县有82万亩红枣,丰收时能收红枣5亿斤。”佳县县长刘生胜告诉记者。
并非年年5亿斤,遇到不好的年景,也会严重歉收。当地老百姓告诉记者,在2006年、2007年、2008年那几年,因为气候原因和病虫害,佳县红枣几乎颗枣无收。
在佳县这样的国家级贫困县,红枣几乎就是“保命果”,这样的悲剧绝对不容重演。尤其是现在沿黄观光路即将开通,如何利用好这个契机,进一步提升佳县红枣的品质,打好这张名片,成为佳县上下都在认真考虑的问题。
在佳县朱家洼镇武家堡村千年枣园枣业合作社,这里的有机红枣基地占地2500亩,拥有社员240名。“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也是佳县目前正在推广的精准扶贫模式。”刘生胜告诉记者。
该合作社创建人、武家堡村支书武子生告诉记者,沿黄观光路修建之前,从他们这里到佳县县城打个来回得2小时50分左右,2014年沿黄观光路佳县段1、2期路面工程完工后,时间缩短为50分钟。随着目前正在施工的3期工程对一些弯道的裁弯取直,时间还可再缩短。
“沿黄观光路通车之前,我们的红枣比现在一斤要少卖2毛钱。”武子生说。
武子生除了是这家合作社的创建人,他还是有名的红枣技术专家。由他示范的“降低树体,测产修剪”技术,使红枣亩产增产250公斤,红枣品质也得到较大提升。
路通财通,但首先要观念通。武子生也认识到这一点,他告诉记者,沿黄观光路3期通车之后,外地过来旅游观光的人肯定更多了,他们现在正在努力开挖红枣的延伸价值,力争将沿黄观光路开通的优势转化为财富。
不仅是武子生,提高红枣的附加值,这是佳县目前正在竭力探索的一件事。
首先一点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红枣品质。刘生胜告诉记者,佳县计划再新增20万亩精品红枣示范园,使佳县的有机红枣基地达到30万亩,成为全国第一。
同时,“我们也在不断研发其他红枣产品,打造药食同源系列产品,深度挖掘红枣的经济价值。目前佳县已经生产了大枣多糖和红枣酵素等产品。”刘生胜说,“下一步,我们准备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生产红枣革命液。”
借助于沿黄观光路带来的新机遇,佳县也在致力于打造春风十里特色小镇项目,其中包括6个小镇:木头峪古镇,佳芦镇驿站,峪口手工造纸文化旅游镇,黑水坑年俗文化镇,螅胜峪商贸古镇,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泥河沟村等。
可以预见,伴随沿黄观光路的通车,在红枣产业和文化旅游的推动下,“佳县不佳”将成为历史。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09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