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37岁的马骏明被省公路局选定为扶贫干部,进驻汉中市西乡县青龙村成为“第一书记”,自此开始了他从机关干部到扶贫干部的“华丽转身”。
当时村委会在一所废弃小学办公,送他的领导和同事们一走,热闹的院落顿时冷清下来,马骏明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茫然不知这“贫”从何扶起。在村里晃了半个多月后,偶然得知一个朋友在杨凌办了家大型农场,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前去取经,没想到这一去一发不可收拾,带着满脑子的问题,在这里学会了种芦笋、冬枣、土豆、西红柿,学会了养鸡、养鹅,更了解到农业技术与市场信息对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那年秋天,听农业专家分析来年山东大黄姜的价格会持续走高,马骏明马上热心地发动村民种植,甚至承诺负责提供种苗并联系成品包销,可任凭他磨破嘴皮却无人响应。后来想想,也许那时人家看他就是“干部下乡镀金”,信任从何谈起?直到第二年预言实现,村民们这才坐不住了,私下悄悄传着:“这小子还真行!生姜涨疯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次失败的经历反而为他赢得人气,此后大家对他的种种新鲜建议再也不是排斥而是试着消化了。但生姜事件也让马骏明反思:扶贫到底如何“精准施策”?面对大多数村民少资金缺技术的实际情况,他这个第一书记到底应该怎么发挥作用?
西乡是著名的茶乡,但马骏明发现本地茶叶除芽尖做了仙豪以外,剩下的有的打成碎叶做了炒青,更有的被称为老茶、夏茶,根本买不上价钱。原本就喜品茶的他觉得,这样一味地追求小叶和绿色,一是失了叶型的天然美,二是不能迎合很多城里人不喜绿茶性凉而选择发酵茶的口味。于是他大胆联系技术专家,说服茶农融合福建制茶工艺,做成了一款特殊的青龙绿茶。不但保留了绿茶的天然物质和叶型,又有了乌龙茶的韵味,没了苦涩还入口回甘。马骏明给它们起名为“巴山香茶”和“巴山小种”,很多朋友品尝后连连称赞实惠的价格品出了好茶的口感。这样一来,没用太多的投入就帮助农户把原本的下角料变废为宝了。
除了改进传统农业,马骏明又瞅上了价格可观的蓝莓,蓝莓种植门槛高,短期内不会出现大量复制,做好了就是一个持续增收点。但蓝莓本是进口水果,国内只在山东有较大面积种植,引入本地会不会水土不服呢?好在专家的实地踏勘打消了他的顾虑,让他兴奋不已。汲取种生姜的教训,他索性说服村干部、村两委,以股份公司的名义注册了合作社,由两个村民小组拿出约10亩的荒地、再说服一部分村民、同时引进社会资金共同入股,又请来技术人员提供保障,彻底化解了村民一不敢投资二没技术的顾虑。蓝莓园得以顺利落户,而那些承载着脱贫希望的幼苗成了马骏明眼中的宝贝,一有空就得去地里瞅瞅。一天晚上因为暴雨连着停了3次电,他担心把给地里供水的水泵烧坏了,顶着电闪雷鸣跑出去关电闸,结果一脚踩空掉进一个坑里,脚腕顿时淤青一片、肿得老高,让他瘸了一个多月。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宝贝苗子在他的呵护下茁壮成长,离他建设精品示范采摘园的理想越来越近。而在和技术人员的交流中,他自己也几乎成了专家,他常常饶有兴致地向来访者介绍蓝莓的生长特性,展示低灌技术让幼苗均匀受水的好处,介绍防鸟网、防草膜减少人工投入的优势。用他的话说:“就是要让村民在这个过程中了解新兴农业,看到高新科技农业的发展方向”。
作为公路人,对路的关心更是马骏明的本能。入村不久他就发现,在这秦巴山区,路就是村民增收的拦路虎。比如村民李守烈家的2亩樱桃林每年能产2000斤果子,可每到收获季节,好几公里的土路颠簸下来,运到市场上都快成果酱了。面对这样的困难,发挥行业优势建设扶贫产业路成了他的一项重点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村里先后加宽原有村道、增设警示标识、新建以800亩樱桃园为中心的7公里产业路,彻底打通了通往外界的致富路。交通方便了,马骏明又针对村民大量闲置的空房,引进“山居客”品牌,动员8家农户共同开发民宿旅游项目,试运行4个多月已接待游客300多人次,仅住宿、餐饮两项,每家平均增收3千多元。
如何解决吃饭问题,比起说到扶贫点子时的如数家珍,驻村的苦马骏明却很少提及。其实刚来时 “吃住行”处处是困难。就说吃饭吧,村委会要是做了还好,没做就麻烦了,去村民家吧人家一天只吃两顿,踩不上点儿,去县城吧还有5、6公里路,犹豫间一顿饭就落了空。即使后来规律些了,也往往是浆水菜炒豆芽就米饭或者两个干馒头就是一顿。住就更惨了,他曾经在微信圈晒出照片:一张仅有骨架的单人床上,村民正用竹片编成“床板”给他铺上,他还自嘲道:符合人体工程床板,有记忆功能,超环保透气。而乡村蚊虫的热情也是他没料到的,一晚上不堪其扰,早上起来地上居然能扫出小半碗。村里“原生态”的房子更让习惯了空调暖气的他备受煎熬,夏天像烤箱,冬天屋里比屋外冷,有一年冬天冻得实在受不住,只好跑去5公里外的西乡公路段凑合了两周。
但相比对家人的歉疚,马骏明说这些都不算什么。青龙村距西安330多公里,他平均2周才能回一趟,而西汉高速十回能有八回堵车,有时在路上就得耽搁一天。5年来孩子从一年级上到六年级,接送上学、辅导功课都指望不上他,“小升初”这种大事儿他更是帮不上忙。家人在行动了给予了他最大的支持,但话里话外也难免有些怨气,有时一回去,老婆孩子就调侃“哟!西乡人回来!”让他挺不好意思。其实驻村时间长了,恍惚间他也觉得自己更像是青龙村的村民,在家里反倒像个客人。他也不是没有过退缩的想法,但一想到村里还有那么多事儿等着他,就觉得自己根本就停不下来。
5年来,青龙村的变化由内而外,贫困户从155户降到47户,还被推荐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今年6月,省扶贫办举办培训班,青龙村还作为示范点之一接待了约300名省市扶贫干部观摩学习。
5年来,马骏明用脚丈量了这村里的角角落落,成了所有村民心里的自家人,而面对声声“马书记”,也更坚定了他砥砺前行的决心,正如他发在朋友圈里的一句话:也许我只是一只蝼蚁,但面对党旗,终将不改初心!
(作者系汉中公路局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