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德堡桥位于榆林市榆阳区长城路街道办事处(原刘官寨乡)归德堡村西南1.5公里的榆溪河上,是陕北历史上最早最大的一座桥,为当时陕西最长的石拱桥。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该桥一直是榆林通往横山、定边、靖边、宁夏的交通要道。归德堡桥东西两边低,中间高,造形美观,在过去发挥过重要作用,榆定公路修通后,这条道路萧条,桥上只有两岸农民往来行走。1985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被列为榆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传,在今桥南侧,古代曾多次建桥,但屡建屡毁。见于志书记载的,为清乾隆年间,归德堡人卜子孝及其子僧慧昙、慧清相继募资,加上官民大力捐助,历时20年建成一座石梁桥。但桥成后不久被洪水冲毁。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又捐款修建,嗣后一半坍塌。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延绥榆兵备道严镜清倡议由各县捐资,在桥东石畔修铁链桥一座。光绪三十二年(1906)复被大水冲毁后,又在河湾上边建成砖石结构10孔拱桥,即今日的归德堡石桥。民国年间增建2孔,新中国成立后,又增建2孔,形成现在的规模。归德堡桥共14孔,全长152米,桥面宽约6.8米,高5米。每孔间迎水面砌有箭头形分水墙,西端有圆形护堆;西侧一端有“八”字墙两道,用以减弱水的冲击力。桥用白灰、石块、砖砌筑,为半圆形砖石拱桥。最大的石块长约1.5米,宽0.6米,厚度超过0.2米。桥基为青石砌筑,桥基前后建有砌石三角形辟水墩。桥体均以青砖砌成拱洞,至今十分坚固。
归德堡桥修建后,使榆林至横山县的路程捷近20余公里。以前榆林府至横山、靖边、定边的官路,是沿榆溪河东侧南行,至榆溪河与无定河交汇处的鱼河堡后,渡无定河折西行,经响水堡、波罗堡等地达于横山县。归德堡桥建成后,一般商民由归德堡折西行,直达响水堡,入官路,这条捷近、合理的路线,增强了归德堡桥的重要地位。明清时期沿长城一线为塘路(军路),榆林府、鱼河堡置驿站,归德堡置腰站,响水堡置正站。归德堡是南通鱼河驿、西通怀远县响水堡的三岔路口。官使乘驿马、驿车需沿官路而行,广大商客行旅,途经归德堡桥可减少一日行程,故归德堡桥在地域商业贸易方面有其重要作用。